《画杨桃》教学反思

更新时间:2022-07-19 16:46:51
  • 相关推荐
《画杨桃》教学反思15篇

  身为一名刚到岗的人民教师,我们要在教学中快速成长,写教学反思可以很好的把我们的教学记录下来,那么什么样的教学反思才是好的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画杨桃》教学反思,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画杨桃》教学反思1

  《画杨桃》是一篇精读课文。课文主要讲图画课上,老师要求同学们对杨桃进行写生练习,“我”根据自己看到的,把杨桃画成像个五角星的样子,同学们觉得好笑。老师通过这件事,既启发我们知道同一个事物从不同角度看有不同结果,从中受到科学思想方法的教育,又教育我们要尊重他人的多元理解,要设身处地地去看待事物。

  在这节课上,我是通过让学生自己找出在看到“我”的画后,老师和同学们的各自反应,重点找出他们说的话,动作和神情,通过不同的态度进行对比,体会人物的内心活动,借此对学生进行朗读指导,读好人物的话。尤其是同学的两次回答,第一次回答:“不像!”“像五角星!”,第二次回答:“不……像。”“像……五……五角星。”两次回答内容相同,但是语气却不同,这里既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又让学生深入体会人物的内心,从中理解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变化。这

  一 环节中,学生在课文中找得很准确,而且在朗读时孩子们的语气很好,让听得人很容易感受到文中人物的心理,让我很高兴,这达到了我对学生文字理解和朗读的训练目标。

  接着我通过引导学生提问,共同思考讨论:“老师的神情为什么变得严肃了?最后为什么变得和颜悦色?”“老师为什么不直接把道理告诉学生,而是反复提问让学生实地观察后才说出道理?” 通过师生共同研讨使学生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领悟课文包含的道理。最后把老师和颜悦色讲的那段话和父亲说的话找出来反复读,从中懂

  得了“画杨桃”这件事中引出的深刻道理。

  通过本堂课的教学我自己认为很多方面不尽如人意,值得注意和反思:

  1.抓不住重点,提不出有价值的问题来,对词语讲解不够。

  2.指导朗读这一环节的深度和广度应加强,师引导的还是不够,应引导学生都有自己的体会,并能把自己的体会说出来、读出来,从而加深对文章主旨的理解。

  3.在上课时,研究和探讨环节气氛不够活跃,和对课文内容的升华环节做的不够。

  总之,通过这节课的教学,我发现自己在课堂教学的经验上,对教材知识的理解与把握上还有许多缺陷,在今后的工作中,要加强学习,努力提高,使自己的教育教学水平不断有新的进步!

  画杨桃课堂教学反思6

  《画杨桃》是一篇教育学生要实事求是的文章,含义不深,学生可自悟自读。在这节课上,我是通过让学生自己找出在看到“我”的画后,老师和同学们的各自反应,重点找出他们说的话,动作和神情,通过不同的态度进行对比,体会人物的内心活动,借此对学生进行朗读指导,读好人物的话。尤其是同学的两次回答,第一次回答:“不像!”“像五角星!”,第二次回答:“不??像。”“像??五??五角星。”两次回答内容相同,但是语气却不同,这里既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又让学生深入体会人物的内心,从中理解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变化。这一 环节中,学生在课文中找得很准确,而且在朗读时孩子们的语气很好,让听得人很容易感受到文中人物的心理,让我很高兴,这达到了我对学生文字理解和朗读的训练目标。

  我们要做到“是什么样,画什么样”,并不像说起来那么容易,必须像课文中父亲和老师说的那样“不要想当然”,“要相信自己的眼睛”,也必须像文中的“我”那样认认真真地看,老老实实地画“。这些道理,经过读书思考,学生理解较深,学习效果较好。

  在这节上的最大不足是:我对我们班的学生不放心,不敢放手让学生去质疑,都是我在不停地向学生提出问题,不过回答得还不错。

  1.在通过讨论 “一生受用”的含义以后,没有引导学生谈一谈实际生活中遇到过哪些类似《画杨桃》这样的事例,让学生加深理解和体验,没能有所感悟和思考,把思考引向更广泛的领域,让学生明白实事求是可以用在为人处事上。

  2.设置的问题过多,有些学生在回答提问时滥竽充数,并没有真正弄懂。对学生不放心,不敢放手让学生去质疑,都是我在不停地向学生提出问题,没有过多的时间让学生去思考,。在以后的教学中我要提炼出最主要的问题直奔文章的中心,避免教师的归纳与重复啰嗦。

  还有就是我预想的那样,设计的内容过多,使整堂课显得很紧,没有过多的时间让学生去思考,致使最后的小结学生说不出来“实事求是”,只能说到课本上点出的道理,没有更深的理解,这就完全是时间不够造成的。

  总之,在课堂的调控能力上还需要进一步的培养和锻炼,还有应该对学生的锻炼加强,适当的对学生放手。

  画杨桃课堂教学反思7

  上了公开课《画杨桃》,根据自己的思路基本完成了这一课的教学,基本完成教学目标,非常幸运多个专业老师听了这一次的课并给了非常多的建议,但这次的公开课也存在许多不足:

  1、对文本的解读能力还不够。

  2、板书的能力有待加强。

  3、课件,板书跟教学步骤不同步,在上课过程中遗漏板书。

  4、在教学过程中依然存在害怕学生不懂,内容有些琐碎,依然存在灌输知识的感觉的,总想着学生所回答的答案能跟着自己的思路,对学生课堂中生成的问题还欠缺临时的应变能力,这也提醒自己加强对文本的解读能力。

  5、词语的解释有蜻蜓点水的感觉,“审视”“和蔼可亲”。在备课的过程中不够深入,特别是备学生的工作较欠缺。

  6、对文章的中心的把握,并没有做到层层剖析,对文章缺乏立体,整体的驾驭。

  改进:1、多听优秀教师的课,不断改进

  2、多读书,提高自己的文本解读能力

  3、掌握三年级学生的年龄,心理特点

  4、跳出别人的教案,形成自己对教学的把握能力,防止过度解读教材(解读属于自己)

  5、保护好嗓子

《画杨桃》教学反思2

  课文主要是通过画杨桃这件事启迪同学们理解:“是什么样,画什么样”,也就是实事求是这一道理。如何让学生们理解这一道理,在课堂教学中我注重对这方面的讲解。抓住文章重点,将人物分角色朗读,引导同学们去体会人物的心理过程,“我”、同学们和老师。并不是把句子展开来读,而是抓住重点句子,如人物对话:“不像!”“不......像。”“像五角星!”“像.....五.....五角星。”强调人物语气与感情。充分理解同学和老师前后表情、态度的变化。让同学们积极主动的参与“画杨桃”课中,体会文章蕴含的深刻道理。

  在教学方法上关注学生的思维,注重启发诱导,让同学们积极主动的参与课堂学习。同时维持好课堂纪律,让同学们保持好坐姿,关注每一个学生的注意力,将课堂氛围调整到最佳状态。

  为了上好《画杨桃》,我充分利用自然资源,特地从水果店里挑选了一只杨桃。并在课文中老师让同学们到“我”的座位上观看了杨桃之后,我也把杨桃呈现出来让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去观察杨桃的样子。学生兴致很高,都抬起头静静地观察起来。让他们看看不同的角度看杨桃有什么不同。让学生亲身实践、亲身体验课文所讲的事实,并进一步理解这些事实所蕴涵的道理。

  思考与实践体验相结合,学生理解较深,学习效果很好。

  但是,在课堂结束后,我也发现了自己一些不足之处。

  首先是课堂时间没掌握好,最后一个段落还没来得及讲,收尾仓促。在以后的课堂教学中要合理分配教学时间。在规定的时间内把要讲的内容讲解完。

  其次是对生字词的掌握上分配时间少,对于三年级的学生来说,生字词的学习仍然是重要环节。应该在认识生字词的基础上帮助学生正确书写。

  再次是课堂提问时为了让更多的同学积极参与回答问题,我鼓励同学们说:“这么多举手的同学啊,我看看谁没举手,谁没举手我就提问谁。”结果,原本举手的同学都马上放下了手,我想,这样反而会让同学们养成一个不举手的习惯,这种提问方法应该改掉。

  在课堂上还有很多小细节应该注意改正,比如领读课题时声音不能拖长,学习要求需要学生齐读一遍,以指导同学们阅读课文。板书设计中,课文的层次最好是在课文讲解之后,边总结边板书,这样能让同学们对文章的脉络更加清晰。

《画杨桃》教学反思3

  《画杨桃》是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三年级下册第三组关于“怎样看问题,怎样想问题”主题中的第三篇课文。课文讲的是图画课上练习画杨桃时发生的事情。“我”根据自己看到的,把杨桃画成五角星的样子,同学们觉得好笑。老师却通过这件事,启发同学们懂得了看问题或做事情的时候,不能凭空想象,要坚持科学的思想方法,一切从客观存在的实际出发,实事求是,不要轻下结论。

  上课之前让同学们欣赏了几张杨桃的图片导入课题,从“我”是怎样画杨桃的为突破口引出父亲的话以及老师对同学们的教导,点明父亲 和老师话中所蕴含的道理。在这过程中引导学生明白了几处标点符号的作用,让学生进入角色,想象说话;联系实际说说生活和学习中类似“画杨桃”的事,进一步明白老师对同学们的教诲;还做了一个小练笔,让学生能够联系课文并从自己的角度出发对文中的人物说说心里话,从而升华主题。之后便是对生字写法读音的强调与练习。

  第一次上课的教学反思,想主要谈谈自身所存在的问题:《画杨桃》这一节课准备了将近两周,教案也差不多背过了,但自己在讲课中仍旧很紧张。

  首先,刚上课的时候忘记喊“同学们,上课”就直接想导入课题,在于老师的提醒下又进行了课前的这一环节。接着便是在强调生词中某些字的读音时,一时想不起“多音字”这个词,好在最后还是想起来并较为顺利地继续进行下去。我只准备了两个多音字的讲解,同学们却提出了我没涉及的另外两个多音字,我不是很确定,只好留到下节课给同学们解答,这一环节出了错,一慌就忘记让同学们齐读生词了,这是非常不应该的一件事,希望以后能够稳稳当当的做好每一件事。

  其次,在第一课时讲解课文的时候,语言不是很连贯,中间有个地方卡壳了,声音有些小,语速也有些快,有的话说的不是很清楚,对学生的引导不够,语言不够生动,很难吸引学生的注意力,问题问的可能不是很明确,导致学生积极性不高,举手回答问题并能答对的同学不多;作为老师,自己的面部表情有些僵硬,对同学的评价不是很到位,好几次都以“很好”来评价同学,学生可能没有得到老师相应的肯定,导致情绪有一些小低落,这个方面亟待加强;灵活处理问题的能力不高,不太会总结学生的话来自圆其说,课文中蕴含的道理渗透不够,重点的语句应该让同学们多读几遍;叫错同学的名字,导致自己有些尴尬,表现的不够大气。

  最后,在第二课时升华课文做练习时,能够根据自己之前的反思以及于老师和实习生老师给我提的建议,做了进一步的改正,提高了自己的音量,放慢了速度,纠正补充了上节课遗留的问题,能够运用肢体语言来引导同学们回答问题,心情也比第一课时放松了很多,能够较流畅的讲完剩下的内容,算是有些进步。但仍存在着一些不足,主要表现在这节课上的有些赶,一直想尽快结束,导致忘记让同学们开火车读生词,并且在让同学们联系实际谈生活、学习中类似“画杨桃”例子的时候引导不够,只有两个同学谈了一下,自己也没有很好的评价总结学生所说的例子。识字环节之后应让学生再齐读几遍生字,加强记忆。

  这么总结下来,自己最大的不足还是在语言的运用这一方面,如何自然流畅的表达是我今后最应下功夫的一块。

  针对上面的不足,在下次上课以及以后的每一节课都应尽量做到:声音洪亮有穿透力,能够引起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语速放慢,能够简洁明了提出问题;面带笑容,给予学生满意的评价;开动脑筋,在实践中总结能够提高课堂气氛的方法。最重要的一点就是,要有自信,把自己完全融入到课堂中去,真正的体会到做老师的乐趣。

《画杨桃》教学反思4

  最近我们一直在学习《新课标》,学习之余,我总在想:怎样贯彻《新课标》的精神,上出新意?于是我开始苦苦地思索。对于《画杨桃》一课,如果按照平常的教法,肯定很枯燥,没什么可以说的,因为文章内容看上去并不难懂。可是要真正读懂它也并不是件易事。怎样设计既能有新意,又能使学生乐于接受,容易学懂呢?我反复揣摩,终于想了这样一套教学思路。

  一、自读自悟,初步理解

  《新课程标准》在目标定位中强调指出: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注重情感体验,有较丰富的积累,形成良好的语感。良好的语感,要先靠平时多读,和运用多种阅读方法来实现。上《画杨桃》时,一开始我就引导学生用各种方式诵读课文三次,然后让学生自由表达质疑。因为我认为:孩子们读书后,都应该有一种读完了就想说一说的冲动。因此,老师没有向学生提出任何问题,而是请学生自主地、自由地站起来说一说自己对课文的理解、体会、心得,甚至感觉、感受和疑问。在老师的鼓励下,学生纷纷举手发言,提出了很多有代表性的问题。这些发言,不但培养了学生自读自悟、表达质疑的能力和习惯,也使教师了解了学生初读之后对课文的理解程度和疑难所在,为教师下一步的教学,提供了学情参考。从学生的发言和质疑看,他们理解的重点放在了对父亲的话和老师的话的理解上,即角度不同和是什么样就画成什么样上。至于认认真真、老老实实、一生受用等学生还没有意识到。根据这种情况,进入了下一个步骤。

  二、亲身实践,思考体验

  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是素质教育的重点,是现代社会的要求,也是各个学科的共同责任。语文学科在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方面并不亚于一些自然科学的学科。因此,在教学时,如何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转变学习方式,把学生从被动压抑的状态下解放出来,让学生在主动的、丰富多彩的语文实践活动的过程中,获取知识,提高能力。于是我改变了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方式,使阅读教学活动成为学生实践的过程。为了上好《画杨桃》,我特地从水果市场挑选了一只杨桃。并有意将杨桃放在教室的中间,让学生从各自的角度去画自己看到的杨桃。学生兴致很高,都转过身静静地画起来。在学生作画的'过程中,老师有意请学生朗读能够指导正确作画的有关课文。这样边读、边看、边画的过程,非常明确地向学生表明了作画的目的并不是练习绘画,而是通过画这一手段、这一过程,让学生亲身实践、亲身体验课文所讲的事实,并进一步理解这些事实所蕴涵的道理。人们要做到是什么样,画什么样,并不像说起来那么容易,必须像课文中父亲和老师说的那样不要想当然,要相信自己的眼睛,也必须像文中的我那样认认真真地看,老老实实地画。这些道理,经过读书思考与实践体验的结合,学生理解较深,学习效果很好。为此,我以为在实际教学中注意激发学生实践的兴趣,把学生喜闻乐见的事物引入课堂,给学生以最大的自主学习的空间,凋动其积极、饱满的情绪参与语言实践,在实践中培养实践的兴趣,从而掌握实践的方法,逐渐形成自觉开展语言实践的习惯,这对学生的发展是十分有益的。

  三、相互评价,深入领悟

  在学生作画过程中,老师收集了几幅具有典型性的学生作品,并把学生的作品用投影仪放大到屏幕上,让学生以作品的作者读没读懂课文为题,对作品进行评价。这一环节我觉得很有效果,经过这一番评价,学生较深刻地领悟了课文中蕴涵着的道理。在整个评价过程中,老师始终坚持联系课文语句去评说实践中的实际事物,让学生在运用知识的过程中学会阅读,提高认识能力。

  四、把握重点,跳出课文

  在学生基本掌握课文内容后,老师还教给了学生一种普遍有用的阅读方法。不仅如此,老师还把上课初几个同学的质疑,回归给提问题的同学,学生已经能够回答当初自己提出的问题。老师又让学生齐读课文最后一段,并讨论相似和一生受用的含义。最后还引导学生跳出课文,从《画杨桃》这一特定事件中,把思考引向更广泛的领域。于是,一篇浅显的文章,讲出了一个辩证唯物主义的大道理。

  语文学科的复杂性,决定了语文教学改革的复杂性。不同的课文,必然有不同的教法,怎样找到最适合本课的个性化的教学方法,而又符合阅读教学以读为本、读思结合的基本规律。《画杨桃》一课的教学,虽然教师自始至终没有提出直接指向内容的繁琐问题,就连过度性、提示性、点拨性、引导性的问题也提得很少,但文中所有的疑难之处都通过学生自主的读、思、说得到解决,没有一步一步地去推析文章的情节细部,但课文的语言、结构、内涵、重点都已一目了然。整个课始终回荡着学生琅琅的读书声,酝酿着静静的读思。

《画杨桃》教学反思5

  在阅读课的教学中,要充分发挥学生是学习的主人的作用。教师只是学生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在教学中教师只要善于把握教材,机智地引导,会让学生在整个课堂中活跃起来。在教学《画杨桃》一课时,我深深地体会到这一点。

  由于我们这里的学生很少见过杨桃这种水果,因此,开课后我问学生有谁见过,没有想到竟然有学生说见过,于是我就让他介绍一下,听了他的介绍,我才知道原来他是在超市见过的。于是,我就借用他的介绍把图展示在学生面前,让他们观察,看是不是这样的。然后很自然的引入到本课的课文学习中去。

  在学生读书的过程中,我设计了这样几个问题。

  1、课文主要讲一件什么事?

  2、文中有几个人物?

  3、哪些句子给你留下深刻的印象?

  4、读完后你有什么体会?和同学交流一下。

  在汇报学习收获时,学生通过自己的读书知道了课文讲的是小学四年级发生的一件事。也知道文章中有“我、父亲、老师和同学。”在学生知道这些以后,我让学生再次读书,把与文章中人物有关的句子找出来读一读,体会一下。这样学生通过自己的再次读书,把父亲的话,我画画时的态度以及同学们是怎样笑我的和老师怎样婉转教育笑我的那些学生的话和老师说的话都找出来了。

  在学习同学笑“我”的那部分课文时,我让学生自己通过表演去体验,从中感受老师的教育方法的巧妙,和同学认识自己错误的过程。这样学生学得轻松愉快,效果也比较好。

  为了帮助学生理解父亲的话,我问学生,文中的“我”画画时态度怎样呢?感觉怎样呢?他为什么这样肯定呢?这样学生通过仔细读句子和思考,很自然的就把父亲的叮嘱说出来了。父亲话的意思也就理解了。

  同样,在理解老师的话时,我让学生和伙伴讨论,结合自己的生活经历,说说老师的话的意思。学生通过交流,知道老师说的和父亲说的其实意思一样。然后我告诉学生,这篇课文实际上就是告诉我们一个道理:无论做什么事情或者看问题,都要尊重事实。

  总之,课堂中,教师只要善于引导学生,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充分相信学生的能力,这样会使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有所提高。

《画杨桃》教学反思6

  新课标要求:引导学生通过重点词句理解课文内容和体会思想感情,鼓励学生摘抄好词佳句,积累语言,进一步提高阅读能力和表达能力。对于《画杨桃》一课,如果按照平常的教法,肯定很枯燥,没什么可以说的,因为文章内容看上去并不难懂。可是要真正读懂它也并不是件易事。怎样设计能使学生乐于接受,容易学懂呢?

  我主要从读的角度入手,以读为主,朗读感悟。

  《新课程标准》在目标定位中强调指出:“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注重情感体验,有较丰富的积累,形成良好的语感。”良好的语感,要先靠平时多读,和运用多种阅读方法来实现。

  在读课文第2-10段,思考“我”为什么把杨桃画成五角星?请学生在文中画出相关句子,讨论、交流。在读课文第11-18段,讨论“同学们开始和后来的变化”并在文中找出“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变化”。指导同学们朗读:“不像!像五角星!”和“不……像。像……五……角星。”体会不一样的语气。

  分角色朗读课文,鉴于学习《南辕北辙》时分角色朗读课文取得非常不错的效果,这篇课文我也与同学们一起分角色朗读课文,让学生更好地进入角色并体会每个人物的语言及神态。然后让学生概括课文大意。

  指导背诵课文18段“老师说的话”。结合19段,教导学生“老师的话”和“父亲的话”教会我们什么道理:做事或看问题应该实事求是,当别人的看法、做法与自己不同时,不要急于下结论,要从别人的角度去看,去想,一切从实际出发。

《画杨桃》教学反思7

  今天,实习生张华执教了《画杨桃》一课,这篇课文通过画杨桃这件事情让学生理解“是什么样,画什么样”的道理,也就是做事要讲究实事求是。下面就张老师上课情况进行反思:

  一、图片导课,直观形象

  上课伊始,张老师通过欣赏杨桃的图片揭示课题,杨桃这种水果在我们北方很少见,也很少吃,孩子们对杨桃这种水果接触不多,这样导课让学生对杨桃加深了印象,有助于对课文的理解。为了进一步了解杨桃,设计了畅谈杨桃的资料环节,更加深了对杨桃这种水果的认识。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学生初读课文后,多种形式认读了生字词,指导学生容易读错的词语“半晌”、“教诲”,明确了多音字的读音。通过填空方法“这篇课文写的是()在()练习()时发生的事情。我根据自己看到的,把杨桃画成像个()的样子,结果同学们都()我,老师却通过这件事教育了我们。”来帮助他们讲清大意。在填空的过程中学生不仅了解了课文的大概内容,而且所填的几个关键词也为学生下面学习课文做了铺垫。

  三、角色朗读,理解内容

  这篇课文里的对话很多,张老师通过让学生自己找出在看到“我”的画后,老师和同学们的各自反应,重点找出他们说的话,动作和神情,通过不同的态度进行对比,体会人物的内心活动,借此对学生进行朗读指导,读好人物的话。尤其是同学的两次回答,第一次回答:“不像!”“像五角星!”,第二次回答:“不……像。”“像……五……五角星。”两次回答内容相同,但是语气却不同,张老师引导学生从感叹号中读出他们的想当然、不假思索;从省略号中读出同学们回答断断续续、吞吞吐吐。这里既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又让学生深入体会人物的内心变化。

  四、抓关键段,理解道理

  老师的话是本文的重点,也是难点。在教学中,张老师先引导学生理解老师说的话的意思,学生明白了老师话中蕴含的道理:“是什么样,画什么样”,“要相信自己的眼睛”,这些道理。最后提出的问题:“教师和父亲的话有什么相似之处?”学生这时就会很快答出,因为他们的话都反映了一个共同的主题“是什么样,画什么样”,要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最后紧扣主题,联系生活,加以拓展,并进行小练笔练习,让学生真真切切地感受到无论做什么事都应实事求是的道理,使主题得到进一步升华。

  为了执教这一课,前一天下午,学生都走了,张老师还在教室进行试讲,直到很晚,希望能把自己最完美的展现在学生面前,态度很认真。毕竟是第一次执教,难免会有些紧张,没有达到自己预想的效果。但是基本能够完成教学任务,学生也理解了课文内容,还存在需要改进的地方:

  1.对文本的理解,必须认真地、仔细地钻研,才能保证进入课堂开展自己的讲课,才能减少自己的错误。

  2.在课堂上,老师引导的多,学生思考的少,学生作为主体不够突出。在以后的教学中,放手能力还需要进一步的培养和锻炼。

  3.教师的问题要明确,有针对性,不能给学生模糊的问题,这样只能打消他们的积极性。

  4.在课堂上要让自己融入课堂,激情饱满的参与课堂,以抑扬顿挫的声音,有效的评价,感染学生积极参与课堂。

  5.教学机智有待于提高,自信对教者来说很重要。

  有了第一次的执教经验,相信第二次会很顺利的。加油!

《画杨桃》教学反思8

  这次中心学校开展同课异构教研活动,我也被推荐去凑凑热闹,对于我不熟悉的学生,我拿什么去吸引那些陌生的孩子们呢?在精心构思之后,我想到了要注重提高课堂本身的趣味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只要课上得有情趣,学生才会乐意全身心步入我的课堂,走进乐于学习的世界。该怎样在贯彻《新课标》的精神上出“新” 意呢?对于《画杨桃》一课,如果按照平常的教法,肯定很枯燥,文章内容看上去并不难懂,可是要真正读懂它,理解要实事求是地对待任何事物的道理也并不是件易事。怎样设计既能有新意,又能使学生乐于接受,真正以学生为主体呢?我反复揣摩,终于想了这样一套教学思路:游戏导入——问题质疑——指导朗读——积累古诗。

  为了上好《画杨桃》,我将生字卡片剪成杨桃的形状,制作了课文插图及文中人物对话的幻灯片,向参入讲课的老师借了一只杨桃实物。在学生基本掌握课文内容后,我引导学生找出文中的重点句子,再找出句子的重点词语,一次次领会文章的中心。在这节课上,我是通过让学生自己找出在看到“我”的画后,老师和同学们的各自反应,重点找出他们说的话,动作和神情,通过不同的态度进行对比,体会人物的内心活动,借此对学生进行朗读指导,读好人物的话。尤其是同学的两次回答,第一次回答:“不像!”“像五角星!”,第二次回答:“不……像。”“像……五……五角星。”两次回答内容相同,但是语气却不同,这里既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又让学生深入体会人物的内心,从中理解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变化。这一环节中,学生在课文中找得很准确,而且在朗读时孩子们的语气大多数较好,让听的人很容易感受到文中人物的心理,让我很高兴,这达到了我对学生文字理解和朗读的训练目标。

  人们要做到“是什么样,画什么样”,并不像说起来那么容易,必须像课文中父亲和老师说的那样“不要想当然”,“要相信自己的眼睛”,也必须像文中的“我”那样认认真真地看,老老实实地画“。这些道理,经过读书思考,学生理解较深,学习效果较好。

  让我感觉不足的是:

  1.在通过讨论 “一生受用”的含义以后,没有引导学生谈一谈实际生活中遇到过哪些类似《画杨桃》这样的事例,让学生加深理解和体验,没能有所感悟和思考,把思考引向更广泛的领域,让学生明白实事求是可以用在为人处事上。

  2.设置的问题过多,有些学生在回答提问时滥竽充数,并没有真正弄懂。对学生不放心,不敢放手让学生去质疑,都是我在不停地向学生提出问题,没有过多的时间让学生去思考,。在以后的教学中我要提炼出最主要的问题直奔文章的中心,避免教师的归纳与重复啰嗦。

  总之,在课堂放手能力上还需要进一步的培养和锻炼,应该对学生的锻炼加强,适当的对学生放手。不应以教师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应创设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教学的情境,促进学生主动地、富有个性的学习与创造,在自读、自悟、主动探究中读懂课文。同时,作为新课程改革之一的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还应该关注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 在实际教学中注意激发学生实践的兴趣,把学生喜闻乐见的事物引入课堂,给学生以最大的自主学习的空间,调动其积极、饱满的情绪参与语言实践,在实践中培养实践的兴趣,从而掌握实践的方法,逐渐形成自觉开展语言实践的习惯,这对学生的发展是十分有益的。

  

《画杨桃》教学反思9

  话说,打铁还要自身硬。医生只有具备高尚的医德和高明的术,才能手到病除;老师必须具有良好的师德和扎实的基本功,才能取得好的教学效果。但我们必须认识到,老师也是一个凡人,难免有不足之处,发现了自己的不足,就该勇敢地承认,并欣然地接受青出于蓝胜于蓝的事实。

  有一次上《画杨桃》这一课,讲到形态各异的样子时,我突然有想用简笔画画出杨桃,可当我拿起粉笔坐画时,对画画一窍不通的我发现了自己的拙劣之处──这哪里是杨桃呀,分明是一堆堆的石头。

  我脸红了,想说上几句挽回自己的话。但当我转身看见孩子们一双双清澈的、探索的、求知的、眼睛时,我改变了自己的的想法。坦诚地说:“同学们,老师没有画画的天赋,而在上学时对画画也没有兴趣不劳就无获,所以到现在我还是一个‘画盲’。今天,老师本想把杨桃可爱的样子展现在大家的面前,但是老师不会画杨桃,真是对不起大家了。”

  原来说这话只想坦陈自己的不足,不想由此所引起的教育效果却让我史料不及。学生们纷纷表示人无完人,并积极要求帮老师来画。于是,黑板上开始出现了可爱的杨桃。

  此时的我,除了满足地笑,找不到更好的表达方式。

《画杨桃》教学反思10

  上个周大家去听我的课,我上的是《画杨桃》的第二课时。当时上完课后,感觉孩子们比平时上课积极活跃,我在上边讲得也很投入,课堂节奏也比较紧凑,同学们对这篇课文的理解也比较到位。

  在这篇课文的教学中,我以问题贯穿全文,有的放矢地将问题抛给学生。抓重点句子理解课文,比如父亲的话“你看见一件东西,是什么样的,就画成什么样,不要想当然,画走了样。”还有老师的话“提起杨桃,大家都很熟悉,。我们应该相信自己的眼睛,看到是什么样的就画成什么样。”我将这两段话结合起来讲解,老师的话和父亲的话有什么相似之处。这篇课文朗读方面的训练上,着重是以下句子:“这幅画画的像不像?”“不像!”“它像什么?”“像五角星!”“现在你看看那杨桃,像你平时看到的杨桃吗?”“不。像。”“那么,像什么呢?”“像。五。五角星。”在朗读语气上,有问号、感叹号、省略号的朗读语气,这三种不同的朗读语气同时出现是一个很好的朗读训练契机。我采用个别读、男女生分读的形式练习,孩子们对于怎样读好这些语气有了一定的进步。

  不足:在最后一段为什么父亲和老师的话使我一生受用?很多孩子理解不到,我想原因可能是课前对于作者交流材料不充分,在这里也没有进行一下拓展。

  本堂课我用课文结尾的一句话“这位老师的话同父亲讲的是那么相似,他们的教诲使我一生受用”直奔中心,层层深入,用一个支点,支撑起整个课堂教学。

  杨桃这种水果虽然不常见,所以在教学前我就让学生回去看看杨桃,带一个杨桃过来,这样学生就不陌生了,而且他们知道不同的角度观察看到的会不同。所以我根据课堂生成及时改变教学内容,将重点围绕含义深刻的重点句加以理解。“我”把杨桃画成了五角星的样子,引来了大家的“笑”。后来,老师走到“我”的座位,审视了一下讲台上的杨桃,再让大家各位同学轮流到“我”的座位上观察杨桃。大家看到的杨桃确实是五角星的样子。最后老师告诉大家,看的角度不同,杨桃的样子也就不一样。当我们看见别人把杨桃画成五角星的时候,不要忙着发笑,要看看别人是从什么角度看的!我在教学中抓住两点:

  一是“我”把看见什么就画成什么样的做法正是“我”牢记父亲的教诲。

  二是老师为什么没有直接批评学生,而是让他们轮流坐在“我”的位置上观察。

  通过探究,学生理解课文的内容,懂得无论做什么事或看问题,都应该实事求是。同时学生也很欣赏这位老师的做法,让学生自己反省远比直截了当的批评效果更好,因为他保护了孩子的自尊。

《画杨桃》教学反思11

  在课堂上,教师是知识的指导者、引导者.在教学中教师要善于把握教材,机智地发现学生在学习中存在的问题,灵活地加以引导,课堂上教师能够机智的处理问题,会让整个课堂气氛活跃起来.在教学《画杨桃》一课时,我深深地体会到教师的机智是课堂的灵魂.在教学中由于自己的教学不够机敏,致使课堂上的许多亮点没有爆发出来.我认为在课堂上需提高引导的机智和评价的机智.

  一、提高评价的机智

  在教学《画杨桃》一课时,由于缺乏评价的机智,导致学生对问题的理解不够到位.如一个学生在谈到自己是否喜欢文中的同学们时,他说:“我既喜欢,又不喜欢。喜欢是因为同学们很爱笑,不喜欢是因为同学们没有看人家是从什么角度画的。”我在处理学生这个问题时,评价不够到位,致使问题的解决不理想。老师如果这样引导“笑”,有很多种,我们都希望自己能笑口常开,你一定也喜欢笑,但是文中同学们的哈哈大笑是一种什么样的笑。”学生回答:“是嘲笑。”那么你还喜欢同学们的这种笑吗?这样自然引导让学生在谈“笑”中明辨是非,然后老师随之引导,此时你想对那些发笑的同学们说些什么?而文中的老师又是怎样看待这件事的?这样就水到渠成的进行过渡,引导学生体会了文章的中心.

  再如,一个学生在联系生活实际谈自己的体会时,说到:“在了解了别人的想法后,如果他做错了再去嘲笑别人.”这种观点是不正确的.老师在课堂上对学生的这一说法没有及时给予评价.由于自己的心急,导致一个教学闪光点被扑灭了.如果我能及时让其他学生对这位学生的说法进行评价,说说你是否同意他的观点,学生就会各抒己见,说明自己的看法.课堂上就会出现不同的声音,思维产生碰撞.同时也进一步地深化文章的主题:当别人的看法、想法和自己不一样时,不要忙着发笑,要看看人家是从什么角度看的.

  二、提高引导的机智

  课堂上教师的引导尤为重要,它可以让学生杂乱的思维变的有序、深刻;同时也能使知识的掌握更具条理性.

《画杨桃》教学反思12

  《画杨桃》这篇课文通过画杨桃这件事情让学生理解“是什么样,画什么样”的道理,也就是要实事求是这个。如何让学生通过学习感受这一道理,在教学中我注意以下方面:

  一、角色朗读,理解内容

  这篇课文里的对话很多,在这节课上,我是通过让学生自己找出在看到“我”的画后,老师和同学们的各自反应,重点找出他们说的话,动作和神情,通过不同的态度进行对比,体会人物的内心活动,借此对学生进行朗读指导,读好人物的话。尤其是同学的两次回答,第一次回答:“不像!”“像五角星!”,第二次回答:“不……像。”“像……五……五角星。”两次回答内容相同,但是语气却不同,这里既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又让学生深入体会人物的内心,从中理解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变化。在朗读中,还有的同学还带上了表情动作,如:嘲笑时,有哈哈大笑的,有嘻嘻笑的;有偷笑的;在惭愧时,有几个同学甚至感觉到像自己做错事情一样,边说边把头低下来,一股难为情的样子。这一环节中,学生在课文中找得很准确,而且在朗读时孩子们的语气很到位,达到了对学生文字理解和朗读的训练目标。

  二、抓关键段,理解道理

  老师的话是本文的重点,也是难点。在教学中,我先引导学生理解老师说的每句话的意思,通过分析,学生明白了老师话中蕴含的道理。人们要做到“是什么样,画什么样”,“要相信自己的眼睛”,这些道理,经过读书、思考、举例说明等方法,学生理解较深,学习效果很好。最后提出的问题:回顾父亲和老师的话,总结“他们的教诲”是什么?学生这时就会很快答出,因为他们的话都反映了一个共同的主题“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只有相信自己的眼睛,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才能获取“一生受用”的“教诲”,使主题得到进一步升华。

  让我感觉不足的是:在课堂上,还是不敢放手让学生去质疑,都是我在不停地向学生提出问题,没有过多的时间让学生去思考。在以后的教学中,放手能力还需要进一步的培养和锻炼,应该对学生的锻炼加强,适当的对学生放手。

《画杨桃》教学反思13

  我在备《画杨桃》第一课时导入新课我是这么设计的,开始出示杨桃的图片,问学生这是什么果实,然后教师介绍杨桃,进入新课。可是在讲这节课之前我忽然想到我们这个地方叫猕猴桃也称杨桃,同学们肯定把二者弄混淆了。于是导入新课我做了改动,问:“你们吃过杨桃吗?”有很多同学举起手来,“那谁能给大家介绍一下杨桃呢?”同学们积极发言,说外形,说颜色,说味道,说里面的果实等等。果然,不出我所料,同学们情绪高涨,但都把羊桃当作猕猴桃了。这时我说,同学们说的其实是猕猴桃,而我们今天学的内容确是…接着,我开始根据资料介绍杨桃,并出示羊桃的图片。这时,同学们才恍然大悟,同时,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很快被调动起来了。由此我感到学生从现实生活出发对事物进行对比、领悟要比教师平淡的叙述效果好得多。

  在找出全文自然段时同学们发生了争议,有的说18个,有的说19个,一时出现混乱现象,正好下一个环节是朗读课文,我提了一个建议,咱们按座位让同学分自然朗读,即“开火车”,然后数数有多少人读,同学们立刻静下来,从谭禹开始依次读了起来,这次同学们听得格外认真,读完一数正好19个同学读过,那就是19个自然段。通过这次读课文我还发现自己在教学中需要改进的地方,以前朗读课文一般是找举手的学生读,不举手的同学除了齐读很少有展示自己的机会,这次19个同学当中有的读得好,有的读得结结巴巴,有的声音很小,几乎听不见。总之,读的效果参差不齐。这是我教学的失误,没有给这些同学朗读的机会。今后在课堂上要面向全体,指导鼓励那些读得不好的学生准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文章,在教学中真正做到要面向全体学生,面向全体学生的每一个方面。

《画杨桃》教学反思14

  一妙用反复质疑。在我画出了一张像五角星的杨桃后,先是有几个同学看见了,却哈哈大笑起来。老师问同学们:画杨桃画成了五角星,好笑么?好笑!有几个同学抢着答道,同时发出嘻嘻的笑声。直到最后,老师教育学生:当我们看见别人把杨桃画成五角星的时候,不要忙着发笑这里连续出现了几个笑字,这就是反复。前几个笑字不仅使我,而且也使读者在心里画了一个又一个问号:有的同学为什么笑?为什么觉得好笑?为什么发出嘻嘻的笑声?而最后一个不要忙着发笑则使人茅塞顿开,找到了答案。

  二妙以标点绘形。文中有一处用到了,六处用到了?,四处用到了!,三处用到了。好笑!中的表示声音的拖长,描摹了几个同学自以为是、得意洋洋的神态。而六个?,杨桃是这个样子的吗?是同学们的责问;这幅画画得像不像?它像什么?那么,像什么呢?是老师的提问;画杨桃画成了五角星,好笑么?像你平时看到的杨桃吗?是老师的反问。这是老师和有的同学对我画的杨桃截然不同的反应。四个!,倒不如说是五角星吧!不像!像五角星!好笑!则是有的同学幼稚可笑的表现。而不像。像五角星。这里的三个淋漓尽致地刻画了有的同学知道自己错误后不好意思的神态。由此可见,文中的标点符号具有多么神奇的作用!

  三妙借呼应揭示主旨。在课文的开头一段中,引用了我的爸爸经常叮嘱的一句话:你看见一件东西,是什么样的,就画成什么样,不要想当然,画走了样。而在课文的最后,又写了老师说我们应该相信自己的眼睛,看到是什么样的就画成什么样。爸爸的话和老师的话是多么相似啊!在这里,文章运用了呼应的手法:前呼后应,十分有力地揭示了文章的宗旨:要相信自己的眼睛。从不同的角度看问题会有不同的结论。不要凭借自己的经验来否定别人的新发现。

《画杨桃》教学反思15

  这节课,学生学习非常投入,思维活跃,课堂探究氛围浓厚,原因在于教师抓住了学生在阅读文本时动感生成的教学资源,使课堂精彩纷呈。其成功在于:

  一、关注生命灵性,把握生成资源

  儿童教育是一种充满不确定的事。课堂教学中,常常会出现令人意料不到的事情。这时如果教师只注重自己的预设,忽视了学生的独特体验,那么将使学生生命的灵性淹没在教师的灌输之中。以上这一教学片段,教师十分珍视生成,适时调整自己的预设,准确把握好生成的课堂资源,尊重学生,给予他们发表见解的权利,而自己则以参与者的身份投入到学生对问题的探究中。学生在读中悟,在悟中读,用心理视线去读书、去领悟语言文字,通过多元想象与文本产生共鸣,使他们生命的活力在生成中涌动。如果教师不关心学生独特的感受,严格按照既定的预设方案进行课堂教学,那么学生的灵性将被彻底抹杀,课堂也将毫无生机可言。

  二、构建对话平台,呈现精彩生成

  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教师应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以上这一教学片段中,学生以个性化的方式走进文本──给师生对话部分添加提示语。教师有意识地引导学生与文本展开对话,用自己独特的视角去发现,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去想象,然后补白省略,最后在敞开心扉的对话中,在表达阅读感受中,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理解文本、感悟文本,体会到不能随意嘲笑别人,遇事要多从对方的角度来思考问题。这种源自学生童心世界的生成资源是富有生命力的──处处呈现着精彩的感悟,焕发着灵性的光芒。

【《画杨桃》教学反思15篇】相关文章:

画杨桃教学反思07-18

《画杨桃》教学反思07-13

红色的画教学反思07-17

《玲玲的画》教学反思07-10

画汽车教学反思07-10

《画》教学反思15篇07-07

画角的教学反思10篇07-17

《玲玲的画》教学反思15篇07-12

《画角》教学反思15篇06-23

《家》教学反思07-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