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床电气实训总结

时间:2024-02-29 07:20:13
  • 相关推荐
机床电气实训总结

  总结是对某一阶段的工作、学习或思想中的经验或情况进行分析研究的书面材料,它可以明确下一步的工作方向,少走弯路,少犯错误,提高工作效益,让我们一起认真地写一份总结吧。总结怎么写才不会流于形式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机床电气实训总结,欢迎阅读与收藏。

机床电气实训总结1

  一、提高数控维修实训教学的基本思路

  1.数控维修实训设计的指导思想

  数控维修实训教学应该以“必须够用”为指导原则,采用一体化教学模式,将理论课与实训课有机融合在一起,着重于提高数控维修实践操作能力,体现技工院校实践应用性人才培养特色。

  2.数控维修实训的总体方案设计

  数控设备的型号繁多,数控机床结构和数控系统存在多样性。技工院校学生由于学校起点比较低、基础知识较为薄弱,学习数控维修技术存在不小的困难。想要有效提高数控维修实训教学质量,就要结合技工教育特点,着重于培养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使学生触类旁通,掌握数控维修基本原理与基本方法。为了达到这个目标,笔者认为数控维修实训教学总体方案可以设计为“三个层面训练”与“六个模块结构”。其中,三个层面训练指的是基本技能训练、专业技能训练和综合技能训练,六个模块结构包括电工操作模块、电气故障诊断与维护模块、钳工操作模块、电力拖动控制模块、卧式床故障诊断与维修模块和数控维修高级工考核鉴定模块。

  二、数控维修实训系统平台设计

  笔者所在学院作为在江西省名列前茅的技工院校,数控专业是学院拳头专业,现拥有两个专业数控车间,基本能够满足学生实训教学的需要。为了实现上述三个层面训练以及六大模块教学活动的教学目标,学院设计开发出数控维修实训系统平台,平台采用模块化结构设计,每个模块之间留下端口,以便满足不同模块实训操作的需要。这套数控维修实训系统平台具有生产型机床功能,学生通过操作本套数控维修实训系统平台,能够完成数控机床的'拆装、数控机床结构与性能分析、数控机床基本技能与专业技能操作训练、数控机床故障诊断与维修等功能。

  三、提高数控维修实训教学质量的对策

  1.以就业为导向制定实训教学课程标准

  技工院校课程教学应该以就业为导向、社会需求为依据制定人才培养方案。理论教学和实训教学都应该围绕培养数控技术专业人员为教学目标,结合国家职业资格标准、行业标准和企业标准的要求制定数控维修实训教学课程标准和实训教学内容,以满足技工院校培养企业生产管理人才的需要。以就业为导向制定的数控维修实训课程标准应该贯彻实现“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课程功能,使以就业为导向的原则贯彻执行于实训日常教学活动中。

  2.建立以培养职业能力为主线的数控维修实训教学课程体系

  技工院校面向社会培养生产管理一线技术人才。因此,实训课程教学目标与教学内容不仅要贴近生产管理一线,还要紧跟社会发展。在建立以培养职业能力为主线的教学课程体系中,必须根据技工教育规律对实训课程进行改革,以就业为导向、按工作过程的实际需要进行设计,打破传统将理论基础知识、专业知识与专业实训分隔式教学模式,建立以职业能力为主线的课程体系,将数控维修实训教学分成六大模块,即电工操作模块、电气故障诊断与维护模块、钳工操作模块、电力拖动控制模块、卧式铣床故障诊断与维修模块和数控维修高级工考核鉴定模块,将专业知识分解到各个模块实训教学中,着重于提高学生的职业能力,由简到繁、由浅入深安排模块教学活动。

  3.建立校企合作实训教学新模式

机床电气实训总结2

  1 专业课程的设置要符合企业需求,突出核心技能

  课程的设置应该围绕学生的就业方向,企业的需求展开。以数控机床维修专业为例,学生将来要从事的工作是机床维修,企业对未来员工的要求是,能够看懂有关机床的各种图纸,能够对数控机床进行安装、维护及故障诊断、排除。由于数控机床集机电技术于一体,想要达到企业要求学生必须具备机械、电气、液压、气压、可编程控制、机械手等技术。因此在专业课的设置上天津职业技术师范大学突出了这些核心技术。分别开设了机械安装技术、气压传动技术、电气气动技术、液压传动技术、电器液压技术、可编程控制技术、电工及电气传动技术、机床电气安装技术、机械手技术、远程诊断技术等,作为核心专业课,然后围绕着这些专业课根据知识的需求,来制定相应的专业基础课,这些学生所学到的知识都是围绕着这个专业的核心技能展开的。这种思路非常适用于职业学校,有了这样的主导思想,我们在制定教学计划时可避免基础知识铺的过大,而专业不精这一职业学校教学计划中普遍存在的问题。防止出现职业院校的教学计划为高校教学计划的压缩版。通俗的讲,就是用什么,学什么。

  2 教师的能力是否适应培养应用型人才的需求

  在两所名校教师的“一专多能”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有的老师一人主讲5~6门课,既有理论又有实践,教学内容跨度非常大,可以说能文能武。我们的学生毕业后多数是从事技能型工作,以机械工程自动化、电气工程自动化为例,学生们在工作中将来所面对的`不再是单一机械、电气技术,而是机电一体的复合技术,作为培养他们的教师,首先我们自己应该是教机械的对电气控制有深入的理解,教电气的精通机械传动,专业课教师最好是机电一体的多面手,这样才有可能培养出既懂机有懂电的学生。一个学校只有把教师的积极性调动起来、教师的专业水平提高上来,学校的整体教学水平才能上一个新台阶。

  3 教材内容是否与实际教学内容及培养目标相匹配

  专业课教师都有体会,目前的高职教材并不能完全适应我们的教学需求,教材内容滞后与技术的发展,教材过于重视理论知识,而忽视技术的应用是国内高职教材普遍存在的问题。试验和实践课的实训教材与现行教学脱钩。造成上述问题的主要原因是高职教材内容并不成熟,好多是在本科基础上删减后得到的,并不是围绕着培养目标所需核心技能而编写的,所以与目标脱钩;其次是实训教材对各校设备针对性不强。这两次我们去名校学习,他们所使用的教材大部分是学院自己的教材,所有实验、实训内容都是结合学院的设备给出,实用性强。纵观名校的整个教学过程,教材的内容与教学内容相匹配、教学内容与培养目标相匹配,在实施教学中是非常重要的。

  4 教学内容、方法是否适应于培养应用型人才

  以我自己所讲的专业课为例,气动/液压技术,它是机械过程自动化专业的核心技能课之一,通过学习学生应:(1)看懂机床气动/液压系统图和电气控制图;(2)对应图纸在机床上找到这些元器件,(3)能够进行气动/液压件安装、拆装、日常维护;(4)能够进行气动/液压故障的初步诊断;(5)能够进行简单的气动,液压系统设计。我们一般首先讲一些专业的基础知识,介绍各种元件干什么用的,借助剖面模型、实物讲解元件的结构;剖析工作原理。对比名校的教学不是这样。第一步只是让学生了解元件是干什么用的,不讲结构和原理,第二步拿实际的图纸有教师圈定范围、提出问题请学生看、讲、回答问题,一个元件看两三张图,随着所学内容的增多,所看的范围越来越大,整个学下来学生要看几十张系统图纸,整体下来看图能力自然而然就提高了。这种方法急功近利,但对职业教育非常适宜,因为它培养的是技能型人才。而不是元件设计人员。以PLC课程为例,这是一门在本科、高职院校都讲的课程,对于初学者来讲是比较困难的。在这门课上老师不是机械的讲解各种指令,而是把一个指令的意义介绍清楚,通过同学做各种练习来加深对此指令的理解,课上90%时间是在老师的指导下资助学习,刚一开始无从下手,总好象有空中盖楼的感觉,但是坚持按照老师的要求走,通过不断的练习。回头来看收获还是很大的,学到的不仅是各种指令,而是碰到实际问题时如何自己正确的选用指令、适用指令,对学生能力的提高非常有易。在这门课的教学中他们强调的是通过应用加深理解。讲什么、讲到什么深度、怎么讲才能达到最佳效果,名校的做法值得我们借鉴。

  5 资源共享

  在两所名校我们看到一个教师可以使用校内的各个实验室、实训设备。教液压的教师可以到实训中心和车间的机床上给学生演示液压件是如何调节的,学生也可以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调节。讲PLC的教师可以带学生在车间的任何一台机床上进行指令的更改(当然这一切最终是要复原的),充分体现了资源共享。如何更加有效的利用学校现有的设备资源,他们的做法值得我们学习,学校应该有一套对教学设备科学的管理办法,打破本位主义,能够实现踌室、跨部门的利用实验资源,加快实现资源共享。

  6 如何更加科学,全面、准确的评价学生

机床电气实训总结3

  关键词: 培养、维修电工、故障排除能力

  中图分类号:U226.8+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对于维修电工专业的技校学生来说,技能培养应注重故障排除的能力的培养,它是一项艰巨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学生们有扎实的理论储备,较高的分析能力、判断能力以及实践经验。

  一.增强理论授课力度,为排除故障提供知识储备

  在学生的实习过程中,故障检修是教学中的重难点,深入的了解,熟悉电路工作的原理、阅读电气原理图,是分析、判断故障的理论依据。首先在进行故障排除之前,应先对学生进行基本理论教学,给学生讲明白控制电路的基本原理,而后再进行典型电路的分析。这样就可以引起学生的高度重视和注意,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在强化记忆的基础上,拓宽思维,积累经验。在教学环节中,让学生认真分析单元电路,使学生熟练掌握各个元器件在电路中的作用和动作顺序。而对于复杂的控制线路,则要按其功能的不同,分成若干个局部的`单元控制线路,先简后繁,先易后难的逐个分析每个基本环节,再综合起来掌握全部,加深学生对元器件在电路中的作用的认知。

  接线图是为安装电气设备和电器元件进行配线或检修电气故障服务的。在接线图上电机和电器元件都是按照它们的实际位置绘制的。学生在掌握电气线路工作原理的同时,还应掌握电气接线图,逐步培养学生设计电路安装图的能力。这不仅能保证安装电路的快速无误,而且对分析寻找故障点起到重要的作用。对于比较复杂的机床控制电路,接线图起到了原理图与实物的过渡作用,是检修故障的重要依据。因此,为了培养学生的排除故障能力,必须加大理论授课力度,否则会对排除故障能力的培养缺乏必要的理论基础。

  加强故障排除训练,增强基本故障排除技能

  在学生完成电路的通电试验后,教师在电路上设置故障。设置故障时,可以是线路故障,同时也可以是元件故障。在训练的形式上,可以是教师设置故障让学生排除,也可以是学生之间互相设置故障进行排除。这样的训练方式可以让每个学生都能直接参与,能使学生很好的掌握单元电路常见的故障现象和排除方法,为掌握较为复杂的控制电路故障排除技能打下基础。测量法是维修电工工作中用来准确确定故障点的一种非常有效的检测方法。此方法主要是通过对电路进行带电或断电时的有关参数,如电流、电阻、电压等的测量,来判断电器元件的好坏,以及设备绝缘情况和线路的通断情况。在实践中常用的测量工具和仪表有测电笔、钳形电流表、万用表、兆欧表、检验灯等。在配电盘上对学生进行故障排除训练一般采用两种基本方法:第一种方法是“电压分段测量法”,就是让学生在通电的情况下观察故障现象,用测电笔和万用表测量各个节点的点位来确定故障部位;第二种方法就是“电阻分段测量法”,让学生在断电的情况下观察故障现象,用万用表的电阻挡逐段测量线路的在线电阻,根据测量点之间在线电阻值的大小确定故障部位,找出故障元件。但是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测量手段也在不断提高,对学生在这方面的训练也应该不断提高。

  培养学生排除复杂电路故障的能力

机床电气实训总结4

  《电气控制系统安装与调试》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其知识内容多,技术更新快,并且要求学生能够非常熟练地掌握知识和技能。学习的过程中不能一一训练,为了达到好的教学效果,训练项目的选择、先后顺序的设置、技能层面的衔接、训练方式和手段的采用、训练过程中的步骤实施,都是培养高技能人才的关键环节,让学生在“学中做”“做中学”,老师提供好的实训项目,理清好的训练思路,采用好的教学方法,把教与学有机结合起来,达到很好的教学目的。

  一、课程训练项目精选

  训练项目的精选是该课程教学的首要环节,课程从实际机床控制电路中抽取了适合教学的10个典型工作任务作为该课程的训练项目,内容涵盖典型机床电气控制系统的装接与调试,典型机床电气控制系统的维修。项目内容包括10个学习项目、课外扩展和顶岗实习。

  二、技能训练项目之间的关系

  理清训练项目之间的关系,有条理、有秩序地进行技能训练,做到不重复、不颠倒。

  (1)各项目任务单元的衔接递进关系

  每一个教学项目都是一个完整的工作过程,每个任务单元涵盖着不同的能力目标,各项目任务单元之间呈平行、递进或包容的关系。

  (2)技能训练项目的序化

  本课程技能训练项目的序化遵循以下规则:载体选取从简单到复杂;技能从单一到综合;学习内容由浅入深,符合职业成长规律。在“理论实践一体化”的课堂教学中通过“接受任务自主学习操作示范同步实践总结提高”五个环节的.训练,学生对知识技能的掌握从“会”到“熟”再到“快”“准”不断提升,实现“课内”与“课外”相结合,“学校”与“企业”相结合,“教学”与“考证”相结合。通过反复训练,提高职业能力,达到岗位要求,实现零距离上岗。

  三、训练方式、手段及步骤

  训练方式:

  (1)项目教学,任务驱动(宏观);

  (2)视频教学,实际观摩操作法;

  (3)小组讨论法,演示法(微观)

  训练手段:实操综合采用多种现代化教学手段,包括多媒体课件、仿真教学、现场教学、录像、网络教学、课余活动等。

  训练步骤:各个项目的操作是有所不同的,在单项技能训练中,先装再调,而在综合技能训练中,多了机床的功能分析与操作,项目的装调步骤具体分为:(1)分析任务;(2)制订计划;(3)实施计划;(4)通电试车;(5)总结与反思。下面以机床电气故障排除为例介绍其实施的具体步骤。

  机床电气系统排故训练内容及步骤:

  (1)机床功能基本操作:

  根据机床的加工功能进行机床的基本操作。通过机床功能的基本操作,了解正常状态下机床各电器元件的动作过程和动作顺序,发现故障(非正常)状态下的异常现象或电器元件的非正常状态。

  (2)故障分析:

  根据故障现象或电器元件的非正常状态,通过电路原理图的读图和功能分析初步确定故障范围和可能的故障元件。故障分析涉及的元件和回路可能远多于实际的故障点与故障元件。

  (3)制订计划:

  根据可能的故障元件和故障回路制订故障排除的工作思路与工作计划。制订计划时,强调排故方法学习的重要性,在排故后需要及时总结方法,切忌凭感觉寻找故障,这样学习效果不理想。

  (4)实施计划:

  在遵守安全用电的基本规范下,按照排除法实施故障元件或回路的排除。具体操作时,先主回路后控制回路的原则。在排除故障时首先采取无压(不带电)排除方式,这种方式可排除因电路接触不良和触点损坏引起的故障现象,尤其是主回路的常见故障;在采用有压排除方式时,重点检查电路元件功能不良或损坏引起的故障。熟悉故障排除方法后,可以灵活运用两种方法,高效排除故障。

  (5)通电试车:

  每个故障点排除后需要进行必要的检查与通电试车,如有问题,需要再次重复上边的各个环节。

  (6)总结与反思:

  为提高机床电气系统故障排除训练的效率,在任务结束后需要进行必要的总结与反思。为此要求学生针对任务实施的过程,描述现象、探究得失,撰写项目报告,交流排故技巧、检查方法。

  (说明:读图练习在排故之前进行。)

  四、结语

  通过对《电气控制系统安装与调试》项目精选与技能训练,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有了好的学习平台,在训练中有任务、有目的、有思路、有比较、有结果、有层次,并且通过技能操作训练,知识内容无形中得到掌握和巩固,动手能力逐渐得到提高,分析过程能得到验证,故障现象直观而具体,能让人记忆深刻,实践技能迅速得到提高,为自己以后的工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许.电机与电气控制技术(第二版)[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xx.

  [2]田淑珍.电机与电气控制技术[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xx.

【机床电气实训总结】相关文章:

机床加工实训总结10-28

电气实训总结09-27

实训的总结02-04

plc实训总结11-14

关于实训的总结11-15

cad实训总结11-11

焊接实训总结10-23

实训自我总结11-03

java实训总结11-09

oracle实训总结01-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