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的艺术》读后感

时间:2023-11-16 16:29:05
《爱的艺术》读后感

  品味完一本名著后,相信大家的视野一定开拓了不少,是时候抽出时间写写读后感了。可能你现在毫无头绪吧,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爱的艺术》读后感,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爱的艺术》读后感1

  《爱的艺术》是美国心理学家和哲学家艾里希-弗洛姆最著名的作品。在这本书中,爱不仅仅是狭隘的男女爱情,爱是一门艺术,爱需要学习,爱需要有能力,爱是人格整体的展现。

  艾里希·弗洛姆在书中还写到:爱与其说是一种情感,毋宁说是一种能力、一种态度,是一种积极的活动,并不是一种被动的.情感,如果用最通常的方式来描述爱的主动特征,那么,它主要是给予,而不是接受。

  给予:不是我们通常说的物质上的给予,它是心灵的分享。夫妻之间、父母之间、恋人之间的爱都是建立在给予的基础上,而不是索取,这就是一门艺术。

  所以,我们一生要做的事情很多,最重要的事应该是了解和掌握爱这门艺术,因为只有这样才能使我们感到生命的意义,并从中体验到艰辛和快乐。

  《爱的艺术》让我收益颇多,爱是一门需要我们不断去学习的艺术。

《爱的艺术》读后感2

  弗洛姆对于“堕入情网”和“长久相爱”的区别堪称经典:“如果有两个素昧平生的人,有一天突然发现他们之间的隔膜消失,彼此非常接近,感到有结合为一体的强烈要求,那么这种亲密相融的瞬间,将是他们一生中最激动最兴奋的时辰。有的人长期被隔绝,他们孑然孤立,从未体尝爱的滋味,对于他们爱的'体验更是神妙销魂。如果再加上性吸引与性行为,这种突然爆发的亲密会发展成更大的奇迹。不过此类爱情本质上就是转瞬即逝的。两个人彼此愈熟悉,他们的结合就愈将丧失其神奇魅力,直到最后相互间的反感,失望和厌恶情绪,把残存下来的激动兴奋一扫而光。”神妙销魂变成失望厌恶,这实在叫人心痛。

  此外,今天又了解了一个词叫“吊桥效应”,类似于两人去鬼屋探险、坐刺激的过山车、喝酒微醺游戏接吻会产生怦然心动的感觉。这些或许也称作“爱”,但是是转瞬即逝的爱,而非长久相处的爱。

  现在太容易与一个人相遇后就乍一看很合拍,能在深夜聊到五点,好像要抓紧时辰说尽相思相爱的感情,好像一定要用相互迷恋、“如痴如醉”来证明爱情的浓烈。但这种爱往往转瞬即逝,我不要转瞬即逝,所以也拒绝轻易上头、随意说爱。

【《爱的艺术》读后感】相关文章:

《爱的艺术》读后感09-20

爱的艺术读后感02-26

爱的艺术读书心得02-20

《爱的艺术》读书心得06-12

《爱的艺术》读后感9篇03-12

《爱的艺术》读后感12篇03-03

爱的艺术读后感8篇03-09

《爱的艺术》读后感4篇02-20

《爱的艺术》读后感11篇05-12

《爱的艺术》读后感(12篇)03-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