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乡篾匠》读后感

时间:2024-02-18 09:46:51
  • 相关推荐
《山乡篾匠》读后感

  看完一本名著后,相信你一定有很多值得分享的收获,是时候写一篇读后感好好记录一下了。为了让您不再为写读后感头疼,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山乡篾匠》读后感,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今天,我读了《山乡篾匠》一文,文中主要讲述一位哑篾匠为“我”家扎蒸笼,我与哑篾匠相识,相处并受其影响的故事。

  生活与哑篾匠开了一个玩笑,他并不会说话。可他并没有放弃对生活的希望,而是像竹子一样,自强不息。生理的缺陷并没有成为哑篾匠人生路上的绊脚石,反而使他更注重于手艺,对待自己的工作越发认真负责;他既严格要求自己,也会教导他人好好读书,他不能唱山歌,但山歌在他心中。哑篾匠乐观向上的精神感染了文中的“我”,也感染了现实中的我。

  小小的蒸笼看似其貌不扬,但制作的过程却并不简单。要先砍竹,然后选料,再劈柴,去黄篾,接着用火烘烤,最后成型,其中的繁琐又谈何容易。哑篾匠不急不躁,用专注的态度去对待每一个环节,像竹子一样淡然处之。我不由得想到学习,其实学习就好比是扎蒸笼,每一步都需要我们稳扎稳打,认真仔细,不因一时的困难而停住脚步,也不能因为一时的取得而飘飘然,想收获秋日的硕果,就要熬过夏日的炎热,要学会像哑篾匠一样,用平静,谦虚的心态,用全神贯注的态度,过硬的知识储蓄去攀登一座座知识的山峰。

  其实在阅读的过程中,我也一直有一个疑惑:为什么哑篾匠一而再,再而三让“我”好好读书,难道他对读书有什么执念?可仔细想想我似乎懂了,这是他表达自己善意的一种方式,希望“我”能通过读书而有出息。他明白一箩半筐的知识远比一背篓的玩具有价值得多,所以他才不想让文中的“我”靠近背篓。哑篾匠的心就如竹一般干净。

  我第一次认识哑篾匠这个人物,却又感觉那么熟悉。他只是一个普普通通的手艺人,周而复始地做他自己的竹玩意。他平平淡淡,可却又何尝不像极了生活中的你、我、他?无论环境如何,无论困难如何,都以乐观向上的态度去拥抱生活,正如文章开头的那句话“竹子生来不为强,荒山野岭都能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