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灯祭》读后感

时间:2024-03-09 16:57:50
《灯祭》读后感

  当赏读完一本名著后,相信大家都增长了不少见闻,是时候静下心来好好写写读后感了。怎样写读后感才能避免写成“流水账”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灯祭》读后感,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灯祭》读后感1

  作者怀念父亲在世时每逢过年父亲总是会给他坐一盏特别的灯。那是用玻璃做的罐头瓶,先用开水倒进瓶里,于是瓶底就掉下来了,灯罩边做好了,灯的底座是用圆形有花纹的'木头,对准后钻两个眼,两个端头扭结在一起,灯座便做成了,再从底座中心钉入一个钉子,找一根红蜡烛固定在钉子上,这灯就算做好了,只等夜幕降临,点着灯,作者就觉得无限幸福啦。

  每逢过年,家里里里外外都是光明,因为有了年,就觉得日子有盼头了。而因为有了父亲,年也就显得有声有色;而如果有了父亲送我的灯,年则妖娆迷人了。

  书中写道,作者是生于1928年的正月十五一个落雪的黄昏,所以父亲为他取名“迎灯”。在他小时候每逢过年都要给他做一盏灯,如今父亲不在人世了,作者在过年时,为父亲买了一盏灯,把它送到了墓地,灯光在夜幕中显得华丽醒目,凄切动人。这是作者对父亲的思念之情,也是对父亲的感恩之情,这些也都是我们中华民族最朴素的对亲人的缅怀之情。我非常想念我的姥姥。

《灯祭》读后感2

  正当过年的时候,我看到了迟子建老师的这篇文章《灯祭》,刚开始就被前半部分的制作春节的灯的片段吸引了,前几段很详细地描述了父亲当年是怎样为她制作一盏精致的灯,那场景好像穿越了书本,映射在我的眼前,我也有点渴望制作一盏过节的灯了,但是我更好奇文章的后半段,就这样读完了这篇文章,内心还有有颇多感慨的。

  这篇文章大致讲述了父亲生前给作者精心地制作花灯,父亲去世后,作者每次在过年的时候就会想起父亲的灯,浓浓的思念之情都溢满了所有的文字,不仅是作者,作者的母亲哥哥姐姐也都是对父亲充满了思念的,即使如此,本文的感情基调悲而不伤,没有矫情的`直接表述,也没有一种绝望中的悲伤,有的只是希望去世的老人一切安好的平静祝愿。

  这篇文章中透露着一种坚强的力量,了解迟子建这个作家的人都会知道,这个作家的文字总是坚强的,但也略有悲伤。很多人写下的悲伤的文字都是充满着稚嫩和不成熟的,而她笔下的悲伤却是有生命的,总有一种悲伤之美的。这样的文字总是让人陶醉。

  读完《灯祭》,自己读懂的,好像不只是迟子建老师对父亲浓浓的思念,我读到了一种亲人团聚的小欣喜,过年的时候,无论住在多远的亲人都会千里迢迢地回家,团聚在一起,一起回忆曾经的美好,一起迎接未来的挑战。让人珍惜身边的亲人朋友,让人释怀过往的种种艰难。就像这篇文章一样,虽然没有了父亲亲手制作的灯,但是总是会有其他的灯,其他的光亮,让团聚的一家人刚好的前行。

《灯祭》读后感3

  感恩,是我们人生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如果没有了感恩就没有我们现在美好的社会生活;如果没有了感恩世界将会充满了冷酷与残酷;如果没有了感恩世界将会陷入无止境的黑暗。

  我每每想到这,就会记起《灯祭》中那位老父亲和作者互相间的真诚与无我之情。《灯祭》的作者叫迟子建,是当代著名女作家。

  她的作品有《树下》《北极村的童话》《白雪的墓园》,以及《迟子建文集》等。本文虽没有什么大起大落的情节,也没有悲欢离合的场面,但却有一种令人可以感动到落泪的力量,写出了作者对已逝父亲的无限怀念,全文处处都能感受到那种父女的真挚的亲情。

  记得有一次,我们家附近造房子,嘈杂声十分强烈,我不由得想关掉门窗,心想:要是能让这声音听不到就好了。可是,那电钻的鬼哭狼嚎的声音、钉枪的崩崩声、钢筋的碰撞声……依然回荡在我的.耳畔。我愤怒地拉开窗帘,朝对面望去,只见十几位工人正在忙碌的挖地基。

  正午的阳光像一个贪婪的家伙,侵入他们每一寸的皮肤,汗水早已浸透了衣服,可他们却丝毫不感到炎热,反而干劲更足了,那一刻我被怔住了,我抚摸身边的墙壁,那是用多少建筑工人的汗水筑成的啊!

  我突然明白与其烦躁抱怨,倒不如以一颗感恩之心坦然而淡定地笑看云卷云舒。就像身处繁华的喧嚣之中,无法逃避,只是莫忘记,不经意间,有一些人值得我们去感恩!

【《灯祭》读后感】相关文章:

灯祭教学反思04-26

《灯祭》教学反思08-02

灯祭教学反思7篇03-09

灯祭读后感04-30

清明祭作文02-27

青春祭作文02-21

灯的作文03-03

网上祭英烈作文04-24

清明祭英烈作文03-01

描写灯的作文04-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