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眼中的苏轼作文

时间:2024-12-20 17:36:23
我眼中的苏轼作文

  无论在学习、工作或是生活中,大家都经常看到作文的身影吧,作文是人们以书面形式表情达意的言语活动。你所见过的作文是什么样的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我眼中的苏轼作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我眼中的苏轼作文1

  翻开中国史册,你会发现历史上人格健全学识渊博的文人其实并不多,苏东坡算是一位。众所周知,苏东坡生活的年代是积弱积贫的北宋,军事上的羸弱却意外地造就了文化上的繁荣,整个宋代,文学天幕可谓是群星璀璨,而苏东坡无疑是其中最耀眼夺目的一颗。

  纵览其一生,虽是少年得志,却也是历经曲折与坎坷,饱受命运的捉弄与摧残。作为一名士子,苏东坡是幸运的,他遇到了励精图治而又懂他爱他护他的帝王,结识了致力于改革文风而又赏识他的欧阳修。于是,经天纬地之才早早被发见,满腹经纶得以施展。然而,嫉妒与诋毁也随之接踵而来,乌台诗案更是险些让他遭受灭九族之灾。苏东坡一生被贬谪和放逐无数,最终在海南儋州溘然仙逝。

  作为一名文人,苏东坡的才华无需赘述,仅凭前后两篇《赤壁赋》就足以让他名垂青史,他是中国历史上鲜有的集儒、释、道于一身的大家。作为一名官员,苏东坡绝对是优秀的.,他无论走到哪里,哪里就会出现政通人和的和谐景象。他是一位名副其实的父母官,虽然时光流转了千年,但人们脚下所踩的仍是他所修建的苏堤,嘴里吃的仍然有他所创制的东坡肉……他是天上掉下来的一颗文曲星,也是一位集万千黎民宠爱于一生的青天大老爷。

  然而,就是这样一个博学多才的文曲星,一位被皇帝太后爱护的大才子,一位被百姓爱戴的好官员却始终为同僚所不容。我曾经拜读过林语堂先生所著的《苏东坡传》,林老在书对此的解释是,苏东坡太有才了因而成为了众矢之的。的确,古往今来,才华之人总会遭来陷害与损毁,比如李斯之于韩非,庞涓之于孙膑……而我私下认为,还有更深层次的原因,那就是缺乏一个完善的制度对贤人的保护。想必大家一定知道有名的“分粥的故事”,一个好的制度可以让坏人变成好人,而一个坏的制度则可以让好人变成坏人。范仲淹、欧阳修、范缜、苏东坡已近乎圣贤,因而在没有好的制度的条件下仍然能防腐拒变,而风霜高节、始终能出淤泥而不染的莲花终究是少数。古代如此,当今亦如此。当下的中国,之风不可谓不甚,但很多官员其实当初并不想腐化,可是在制度和风气的影响下,却不得不走向腐化,换而言之,用时下比较流行的一句话来形容,有一种无奈叫立军,有一种悲剧叫立军。

  经常,我们会在各种媒体上看到,各级党委政府干部要加强廉洁自律,自觉防腐拒变。我个人认为,想主要依靠官员自律来解决问题纯属扯淡。毕竟,广大干部也是普普通通的人,而不是圣贤,要想从根本上根除的毒瘤,惟有变革和完善制度才是良方。这种变革势必会损害绝大多数既得利益者的既得利益,注定了定会遭受重重阻挠,时间定会漫长无边,也许是好几十年或上百年,亦或是更长。

我眼中的苏轼作文2

  中国人,哪有不知道苏东坡的?不仅知道,就连两三岁小孩也能摇头晃脑地道出“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须眉花白的老人,听到他的名字,大抵都会会心一笑,眼里满是明亮和安祥。苏东坡,他似乎早已融入我们的灵魂,让我们在天涯海角,也能踏实地想:“此心安处是吾乡。”

  “苏轼”,一个掷地有声的名字赫然屹立在当年科举录取榜单上。意气风发的少年仰头注视着这天大的喜讯,只是微微笑着,波澜不惊,仿佛这一切都在他的意料之中。几年后的制举考试中,他轻松地拔得头筹,像个江湖上的传说,不刻意张扬才华,一鸣却必定惊人。一时间人们争相传诵他的诗词佳篇,汴京城里的.文化盛况空前,欧阳修见了他的文章,竟毫不吝啬赞美:“老夫当避路,放他出一头地也。”当朝宋仁宗,也兴冲冲去和皇后说,此人是我为子孙得的太平宰相。难以想象,这个正值茂年的小伙子,将来会怎样平步青云。

  可惜天意难测,王安石变法开始,他上书力阻无果,自请外调。新皇似乎并不那么欣赏他的才华,一纸诏书就把他调离中央。才过了而立之年,他才会甘心,治理地方之余,他仍不放弃上书谏言,写诗记录变法下的民生疾苦,还抱着一样的热血希望,豪气万丈。不幸,这些诗文多都落到了新法派手里,成了他们玩弄政治的把柄。在宋神宗的默许下,他,被捕入狱。

  接下来的四个月里,他每天都要被逼说出诗作的由来和“别有用心”,同时禁受着没日没夜严刑拷打的折磨,生不如死。他甚至写好了遗书,如有不测,他也早已做好准备。万幸的是,在几方面的求情下,他被释放。一个极富文学才华的人栽在作品上,这对他是多大的打击?从此以后,他变得小心翼翼,如惊弓之鸟,写信出去后要对方看完便烧,谨慎得让人心疼。夜了,风拂过,他写下,寂寞沙洲冷……

  若仅仅是这样,他不会是我们认识的那个苏东坡。

  在朋友的帮助下,他一点点重拾信心,找回原来的自己。像一把利剑刺破阴霾,一场甘霖打散死寂——顿悟。他不再凄苦惆怅,而是在岁月更迭中变得更加豁达,洒脱与温暖。面对人生的起起伏伏,他真正的平静,波澜不惊。无论在何处,他都是政绩突出,有名作传世。

  他,苏东坡,不遗余力地深爱着这人间,而整个世界,也回馈给他“此心安处是吾乡”的念念回响。

我眼中的苏轼作文3

  在古时候,有着那么一位人,苏东坡。苏东坡,字子瞻,号“东坡居士”。他出生在了古时候“生产”名人的地方,四川。

  他一生跌宕起伏,在一个又一个低谷中复苏。他不管经历多少磨难,可他还是那么乐观地去面对生活。

  苏轼是个文学家。

  苏东坡留下来的诗词共有三千四百五十九首,还写过许多篇散文,因散文写得好,而被誉为唐宋八大家之一。他写的诗词时而豪放,例如《江城子密州出猎》,又时而婉约,例如《水龙吟》,不过,他写的大多数诗词都是豪放的,与宋代的许多文学家形成了鲜明对比。

  苏轼是一个美食家。

  苏轼创造了许多美食,如“东坡羹”、“东坡饼”,其中,最有名的便是“东坡肉”。原来苏东坡爱吃猪肉,也善于烧猪肉。北宋元丰年间,他因得罪朝廷,贬官谪居黄州。这是一个僻陋的小地方。苏东坡给朋友的信中说:黄州猪、牛、獐、鹿如土,鱼蟹不论钱,鱼稻薪炭颇贱,甚为贫者相宜。也就是说,物产相当丰富,价钱便宜,可惜百姓贫穷,文化落后,烹事不精,这就迫使他只得自操刀俎,谋求美食。他有一首《食猪肉诗云》说:“黄州好猪肉,价钱等粪土。富者不肯吃,贫者不解煮。慢著火,少著水,火候足时他自美。每日起来打一碗,饱得自家君莫管。”就这样,苏东坡就发明了东坡肉。

  苏轼是一个性情中人。

  “一蓑烟雨任平生”,“诗酒趁年华”……这些诗词的句子说明了苏轼是一个内心充满超然旷达的`文学家,他的人生态度总是那么积极,潇洒。苏轼他总不相信这世上有坏人,只有不值得交往的人。他曾对苏辙说过:“吾上可陪玉皇大帝,下可以陪卑田院乞儿。眼前见天下无一个不好人。”对于陷害过他的政敌,他不记恨,更不会打击报复,而且他不仅只接受和皇帝这种地位高的人在一起,他和乞丐这种地位很低的人在一起也不会反感,这说明他还交友广泛。

  苏轼还是一个政治家。

  也许有人要问话了,为什么一个这么天真的性情中人怎么可能是政治家?可是事实告诉我们,苏东坡就是一个好政治家。虽然他的命运非常坎坷不平,可每当苏轼被贬到任何一个地方,他都能把那里治理好,他不一定要待在朝廷里。也就是因为经常被贬到很多地方,苏东坡才会当了许久的“地方官”。看看,要是没有苏东坡,现在的西湖便不会那么美丽,那时,是苏东坡带着人们去清理西湖里的淤泥,建了一座堤坝,也就是现在的“苏堤”。

  就是因为有了这位苏东坡,我们才有那么多美丽的诗词,才会有西湖的美丽。而这些都离不开这位天真可爱的政治家,美食家、文学家——苏东坡。

我眼中的苏轼作文4

  天性生快乐,智慧生快乐,磨难生快乐,这,便是苏东坡。

  古往今来,在一众文人墨客中,我独爱苏东坡,他是个天生的快乐者,生性洒脱,要让他不快乐,除非阻断他的呼吸。绝无仅有,无与伦比的东坡先生,也许快乐二字,并不足以勾勒出他的全貌。

  苏东坡身上的独特魄力,依我愚见,无人能与其相提并论,要不你看,集李白的豪放、杜甫的沉稳、白居易的`勤恳、范仲淹的正直以及李商隐的朦胧、柳永的多情、纳兰容容的唯美于一身的他,多少有志趣的青年人以他为偶像,以他为人生导师。就连死对头王安石,也常常面对东坡的言论与文章自叹不如。

  “恨人乃不如人也”是苏东坡的一大箴言,容我在此妄加评判一番这句话,恐怕受到了不少人的曲解,本是,苏东坡在一场宫宴中面对咄咄逼人的政党,所发出的一句慨叹之词罢了,他从不恨人,即使遭受到多大的委屈,他也从不怨人,他向来对事不对人,所以从不恨人,他认为恨人对自己又有多大作用呢?不过是平白在眉间多添一道纹罢了。他从不在乎自己“如人”与否,我就是我为何要与他人相比,换句话说,他从不把恨人当做一件事来看待,这,也便是他的魅力所在。

  苏东坡也是个不为人知的“情种”,王弗、王朝云、王润之都是与他不可分离的三个名字,在此,只谈王弗。千古悼亡词之首《江城子》便是苏轼为悼念亡妻王弗所作。结发妻子王弗,年轻貌美、聪明智慧、知书达理,他们的婚姻虽是由父母一手包办,但两人依然产生了深厚的感情。不幸的是,王弗于二十六岁病逝,遗有一子,年方六岁。王弗过世十年后,苏轼再也按捺不住内心的悲痛,挥毫写下了这首被誉为悼亡词千古第一的《江城子》,面对妻子的“十年生死两茫茫”,苏轼只有“惟将终夜长开眼,报答平生未展眉”。苏轼的重情重义可见一斑。曾与母亲交流过我深爱苏东坡一事,她先是惊讶我为何会喜欢已经离去的一位古人。而后我将此词拿给她看,她竟也默然许久,感慨万千。

  最近常常会想到,如果苏东坡进了《红楼梦》的贾府,将会擦出怎样的火花?也许是《红楼梦》读多了吧,类似于此种奇怪的问题想法常常会有。不知苏轼是否会用他那独特的魄力,拯救贾府。

  几程山水,笑看东坡,绝无仅有,无与伦比的他,是颜色不一样的焰火,闪亮在每个人的影子中。

  笑看历史风云起落,无与伦比唯有东坡。

我眼中的苏轼作文5

  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苏东坡,在人生的每一个时刻,总有一些诗词文会带给人豪情豁达的感受。哪怕经历了那么多事,越过了几百年后,他真实的烟火气和困苦中的乐观仍然在闪着光芒,那么闪耀,是不会磨灭的少年气。

  那是人到中年的苏轼,仍有着“老夫聊发少年狂”的兴致,他左牵猎犬,右立苍鹰,拉满弓,向天望,身后是簇拥而来的人民,一阵欢呼。脸上是细碎皱纹掩盖不住的兴奋和傲气,那是“西北望,射天狼”的豪迈,是少年人一般的活力和神采奕奕。那是少年气。

  风云变幻,宦海沉浮,尔虞我诈惊飞了一枝乌鹊。苏东坡经历了人生中最大的一次变故,被贬黄州。踉踉跄跄一人来到黄州,他寂寞,如“缥缈孤鸿影”般凄凉;他无助而困惑,经历了每个少年都会经历的磨难。在这场劫难中,有人一蹶不振,放任自流,有人磨去一身朝气,变得颓唐而世故,可苏东坡不然。

  那是初到黄州没多久的他。面对着春景,那一派劫后余生的欣喜景色,长江绕郭志鱼美,好竹连山觉笋香。那是芒鞋素衣的他在风雨中张开怀抱“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他也曾迷惘过,孤立无援过,痛苦过,可当一切安定下来。他还是那个苏东坡,他没有闭门不出,伤春悲秋;没有满腹戾气,指天骂地。他努力在贫苦的生活中找零星的乐趣,在贫瘠的土地上发掘鲜美的野味。或许,这是真正的.“人间有味是清欢。”并非是好了伤疤忘了疼的没心没肺,而是在大难后难能可贵的自我调整和乐观,那是疲惫中扔=闪烁着光芒的乐观,那是少年气。

  那是逐渐适应这种生活的苏轼。他自己种地,一片起名为东坡的小田地。一块温润可爱的田地,让苏轼付出了无数汗水,也收获了无数乐趣的,可以牵着牛在上面慢慢走的小天地。他还是会半夜爬出城墙,偷走妻子酿好的酒,和朋友们在月明星稀的晚上喝酒吃肉,他还是那个任性肆意随心所欲的人,吟诵着“诗酒趁年华”,挫折使他变得平和了许多,但幸好没有沉寂,幸好,他还有一片“谁道人生无再少”的心,还有“尽放我鞋子疏狂”的豪情不老。那是不服老年轻心态的小倔强,那是少年气。

  他写着、实践着“也无风雨也无晴”,在不算好的生活里把酒临风,在土地中和农民一样挥汗如雨,在水波不兴的江面和朋友饮酒踏歌,在赤壁上和周郎相比相惜。他还是他,仿佛从未改变的,是对人生一如既往地热爱,和看遍世事而仍不世故的豁达和乐观,哪怕岁月侵蚀,也从未消逝。这事少年气。

  那少年气,是苏轼对“上可陪玉皇大帝,下可陪卑田院妻小儿”的自由肆意,也许是不太聪明的莽撞,可在我看来,苏轼的少年气大概就是诗酒趁年华的那时我年轻气盛,连失意都闪着光。

我眼中的苏轼作文6

  东坡,咏诵着千古绝唱乘风而去,笔头千字、胸中万卷的你,是否感受到了那琼楼玉宇的高处不胜寒?

  你的人生之路充满坎坷又铺满阳光,脚踏一叶扁舟,眼观沧海一粟,你总爱在缺月梧桐下幽人独往,在沙洲寂寞时拣尽寒枝。你在落红、浮萍、晓雨中萦损柔肠,在春色、尘土、流水里泪洒三分。原来你也有柔情的一面!

  你是那样的超然洒脱,你眼里只有花谢酒阑、洛水清波,不知不觉中,一点微酸已着枝头。捧一曲流觞月,思一腔今古情,噢,原来你也会在寒庭疏篱中斟满愁酒,一晌贪欢。

  你有了青青的竹杖、破旧的芒鞋,烟雨后湿漉漉的蓑衣就好似一个旅行者,其实,你一直是个旅行者,每到一处都会留下千古诗篇。你说让世间一切的不如意都随大江东去,人生如梦,应当潇洒一回。于是,悠闲时,你在山高月小处歌窈窕之章;寂寞时,你在庭院深深处赏积水空明,噢,原来你也会在谈笑间指点江山,看樯橹灰飞烟灭。

  曾经的恩爱夫妻,今日已天隔一方,有多少次在梦中回到家乡,梦到妻子在小轩窗里正梳妆。妻子应该认不出自己了吧,十年的风尘早已改变了自己的模样,两鬓已尽染微霜,岁月也在脸上留下了深深的痕迹,只有相顾无言,任泪水千行流出。你也是个多情的人啊!在梦中,你用柳絮轻拂妻子的面颊,在空蒙细雨中为她轻吟低唱,在曲径通幽处与她共赏一池春水。可是梦醒来,只留下燕子楼空的感慨和千里孤坟的凄凉,噢,原来你也会一梦十年,为失去的爱人痛哭一场。

  西湖的苏堤让你永远被江南父老铭记,于是烟雨后有人将你的蓑衣晒干,春风料峭时有人为你温一壶热酒。闲暇时,你泛舟西湖,看水光潋滟;幽静时,你闲庭信步,观花开花落。你的政绩像你的诗文一样流传千古,在江南人民的眼中,你的贡献才是让你真正名垂青史的原因。

  你的处变不惊与乐观豁达,让你的'身边聚集了一群志同道合的挚友,你们一同吊文章太守,一起歌杨柳春风,看多情流水伴人行。酒酣时,一同会挽雕弓射天狼;开心处,笑问谁家水调唱歌头。你是那样的正直惜友,因此你每到一处都会结交许多朋友,都愿与你一起聊发少年狂,千骑卷平冈。

  时光流逝,东坡,你的江山才气离我的目光千年已久。万古千秋,中华文坛,因你的出现而更加流光溢彩。我想,千百年你一定在高处俯视人间,祝福着苍生“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我眼中的苏轼作文7

  若有人问我,最欣赏最喜欢的古代诗人是谁?我必会毫不犹豫地回答道:“北宋苏东坡是也!”苏东坡放在今天,一定会有许多微博帐号吧:画家、诗人、美食家、服装设计师、佛学研究者。

  我爱苏东坡,是因为:“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的豪迈;是因为“遂令冷看世间人,昭我湛愁心不起”的坦荡;是因为“腐鼠何劳吓,高鸿本自冥”的不附权贵;是因为“老夫作罢得甘寝,卧听墙东人响屐”的随遇而安。

  我爱苏东坡,是因为我垂涎于他的自创美食“东坡肘子”、“东坡肉”、“青菜东坡汤”……那道“东坡肉”一定是当年杭州西湖酒店的招牌菜式吧?在那个年代,因为猪肉极贱,“富者不屑吃,贫者不解煮”,苏东坡一直引为憾事。于是乎,他用水煮过四方块的五花肉,砂锅文火煮上数小时,配上姜片,撒上花椒,淋上绍酒,佐以酱料,几道工序下来,浓香四溢,引人驻足。杭州人趋之若鹜地效仿,“东坡肉”随之广泛流传。

  相比之下,他最得意的那道“东坡鲤鱼”做工就考究多了!两斤多的鲤鱼,剖后,洗净,擦盐,肚里塞上刚采摘的新鲜菜心,然后下油锅炸至外焦里嫩,再放上几根葱白,五分熟后加高汤煮上,放入姜片,出锅时再浇上萝卜汁,黄酒。他还想出桔皮煮鱼以去腥味的方法。这道“东坡鲤鱼”荤素搭配,老少咸宜,真是又养胃又健身。如此,他又成为美食界的泰斗人物。

  我爱苏东坡,是因为他不仅仅有能屈能伸的品质和笑看艰难坎坷的精神,更因为他心怀慈悲,不吝施舍。弃官归隐,寄居农村乡下,苏东坡一家老小仅靠几亩薄田耕作度日。他依旧发起成立了“救儿会”。捐款买米、买布、买棉被送给村里贫困的孕妇,让他们可以平安生产,生活。流放平瘠的海南岛,他又开始研制草药。他寻找到荨麻治疗风湿关节疼痛的方法,免费给当地因湿热生出病症的穷人。他还顺手研制了“土药膏”,让那儿的农民不再因气候导致皮肤皲裂。这款物廉价美的药膏至今仍是不用广告,但热销海外的美容佳品。

  一千多年以来,苏东坡呈立体状的呈现在各个史料记载中,对他的`描述也众说纷纭。但他的幽默、睿智,他的天真、淳朴,赤子之心,是没有人可以否定的。他的一切似乎都顺乎自然,亦庄亦谐,不加隐晦。尤如他自己的诗作“猿吟鹤唳本无意,不知下有行人行”。我想,风光霁月如他,总是会让后人敬仰观看,细细体会和琢磨吧!

《我眼中的苏轼作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我眼中的苏轼作文】相关文章:

我眼中的苏轼作文06-08

[合集]我眼中的苏轼作文10-11

我眼中的苏轼作文通用12-08

我眼中的苏轼作文4篇08-22

我眼中的苏轼作文[精华12篇]10-14

我眼中的苏轼作文锦集[10篇]11-14

我眼中的我作文10-17

在我眼中作文11-03

我眼中的作文09-08

眼中的我作文08-17

我眼中的苏轼作文

  无论在学习、工作或是生活中,大家都经常看到作文的身影吧,作文是人们以书面形式表情达意的言语活动。你所见过的作文是什么样的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我眼中的苏轼作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我眼中的苏轼作文1

  翻开中国史册,你会发现历史上人格健全学识渊博的文人其实并不多,苏东坡算是一位。众所周知,苏东坡生活的年代是积弱积贫的北宋,军事上的羸弱却意外地造就了文化上的繁荣,整个宋代,文学天幕可谓是群星璀璨,而苏东坡无疑是其中最耀眼夺目的一颗。

  纵览其一生,虽是少年得志,却也是历经曲折与坎坷,饱受命运的捉弄与摧残。作为一名士子,苏东坡是幸运的,他遇到了励精图治而又懂他爱他护他的帝王,结识了致力于改革文风而又赏识他的欧阳修。于是,经天纬地之才早早被发见,满腹经纶得以施展。然而,嫉妒与诋毁也随之接踵而来,乌台诗案更是险些让他遭受灭九族之灾。苏东坡一生被贬谪和放逐无数,最终在海南儋州溘然仙逝。

  作为一名文人,苏东坡的才华无需赘述,仅凭前后两篇《赤壁赋》就足以让他名垂青史,他是中国历史上鲜有的集儒、释、道于一身的大家。作为一名官员,苏东坡绝对是优秀的.,他无论走到哪里,哪里就会出现政通人和的和谐景象。他是一位名副其实的父母官,虽然时光流转了千年,但人们脚下所踩的仍是他所修建的苏堤,嘴里吃的仍然有他所创制的东坡肉……他是天上掉下来的一颗文曲星,也是一位集万千黎民宠爱于一生的青天大老爷。

  然而,就是这样一个博学多才的文曲星,一位被皇帝太后爱护的大才子,一位被百姓爱戴的好官员却始终为同僚所不容。我曾经拜读过林语堂先生所著的《苏东坡传》,林老在书对此的解释是,苏东坡太有才了因而成为了众矢之的。的确,古往今来,才华之人总会遭来陷害与损毁,比如李斯之于韩非,庞涓之于孙膑……而我私下认为,还有更深层次的原因,那就是缺乏一个完善的制度对贤人的保护。想必大家一定知道有名的“分粥的故事”,一个好的制度可以让坏人变成好人,而一个坏的制度则可以让好人变成坏人。范仲淹、欧阳修、范缜、苏东坡已近乎圣贤,因而在没有好的制度的条件下仍然能防腐拒变,而风霜高节、始终能出淤泥而不染的莲花终究是少数。古代如此,当今亦如此。当下的中国,之风不可谓不甚,但很多官员其实当初并不想腐化,可是在制度和风气的影响下,却不得不走向腐化,换而言之,用时下比较流行的一句话来形容,有一种无奈叫立军,有一种悲剧叫立军。

  经常,我们会在各种媒体上看到,各级党委政府干部要加强廉洁自律,自觉防腐拒变。我个人认为,想主要依靠官员自律来解决问题纯属扯淡。毕竟,广大干部也是普普通通的人,而不是圣贤,要想从根本上根除的毒瘤,惟有变革和完善制度才是良方。这种变革势必会损害绝大多数既得利益者的既得利益,注定了定会遭受重重阻挠,时间定会漫长无边,也许是好几十年或上百年,亦或是更长。

我眼中的苏轼作文2

  中国人,哪有不知道苏东坡的?不仅知道,就连两三岁小孩也能摇头晃脑地道出“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须眉花白的老人,听到他的名字,大抵都会会心一笑,眼里满是明亮和安祥。苏东坡,他似乎早已融入我们的灵魂,让我们在天涯海角,也能踏实地想:“此心安处是吾乡。”

  “苏轼”,一个掷地有声的名字赫然屹立在当年科举录取榜单上。意气风发的少年仰头注视着这天大的喜讯,只是微微笑着,波澜不惊,仿佛这一切都在他的意料之中。几年后的制举考试中,他轻松地拔得头筹,像个江湖上的传说,不刻意张扬才华,一鸣却必定惊人。一时间人们争相传诵他的诗词佳篇,汴京城里的.文化盛况空前,欧阳修见了他的文章,竟毫不吝啬赞美:“老夫当避路,放他出一头地也。”当朝宋仁宗,也兴冲冲去和皇后说,此人是我为子孙得的太平宰相。难以想象,这个正值茂年的小伙子,将来会怎样平步青云。

  可惜天意难测,王安石变法开始,他上书力阻无果,自请外调。新皇似乎并不那么欣赏他的才华,一纸诏书就把他调离中央。才过了而立之年,他才会甘心,治理地方之余,他仍不放弃上书谏言,写诗记录变法下的民生疾苦,还抱着一样的热血希望,豪气万丈。不幸,这些诗文多都落到了新法派手里,成了他们玩弄政治的把柄。在宋神宗的默许下,他,被捕入狱。

  接下来的四个月里,他每天都要被逼说出诗作的由来和“别有用心”,同时禁受着没日没夜严刑拷打的折磨,生不如死。他甚至写好了遗书,如有不测,他也早已做好准备。万幸的是,在几方面的求情下,他被释放。一个极富文学才华的人栽在作品上,这对他是多大的打击?从此以后,他变得小心翼翼,如惊弓之鸟,写信出去后要对方看完便烧,谨慎得让人心疼。夜了,风拂过,他写下,寂寞沙洲冷……

  若仅仅是这样,他不会是我们认识的那个苏东坡。

  在朋友的帮助下,他一点点重拾信心,找回原来的自己。像一把利剑刺破阴霾,一场甘霖打散死寂——顿悟。他不再凄苦惆怅,而是在岁月更迭中变得更加豁达,洒脱与温暖。面对人生的起起伏伏,他真正的平静,波澜不惊。无论在何处,他都是政绩突出,有名作传世。

  他,苏东坡,不遗余力地深爱着这人间,而整个世界,也回馈给他“此心安处是吾乡”的念念回响。

我眼中的苏轼作文3

  在古时候,有着那么一位人,苏东坡。苏东坡,字子瞻,号“东坡居士”。他出生在了古时候“生产”名人的地方,四川。

  他一生跌宕起伏,在一个又一个低谷中复苏。他不管经历多少磨难,可他还是那么乐观地去面对生活。

  苏轼是个文学家。

  苏东坡留下来的诗词共有三千四百五十九首,还写过许多篇散文,因散文写得好,而被誉为唐宋八大家之一。他写的诗词时而豪放,例如《江城子密州出猎》,又时而婉约,例如《水龙吟》,不过,他写的大多数诗词都是豪放的,与宋代的许多文学家形成了鲜明对比。

  苏轼是一个美食家。

  苏轼创造了许多美食,如“东坡羹”、“东坡饼”,其中,最有名的便是“东坡肉”。原来苏东坡爱吃猪肉,也善于烧猪肉。北宋元丰年间,他因得罪朝廷,贬官谪居黄州。这是一个僻陋的小地方。苏东坡给朋友的信中说:黄州猪、牛、獐、鹿如土,鱼蟹不论钱,鱼稻薪炭颇贱,甚为贫者相宜。也就是说,物产相当丰富,价钱便宜,可惜百姓贫穷,文化落后,烹事不精,这就迫使他只得自操刀俎,谋求美食。他有一首《食猪肉诗云》说:“黄州好猪肉,价钱等粪土。富者不肯吃,贫者不解煮。慢著火,少著水,火候足时他自美。每日起来打一碗,饱得自家君莫管。”就这样,苏东坡就发明了东坡肉。

  苏轼是一个性情中人。

  “一蓑烟雨任平生”,“诗酒趁年华”……这些诗词的句子说明了苏轼是一个内心充满超然旷达的`文学家,他的人生态度总是那么积极,潇洒。苏轼他总不相信这世上有坏人,只有不值得交往的人。他曾对苏辙说过:“吾上可陪玉皇大帝,下可以陪卑田院乞儿。眼前见天下无一个不好人。”对于陷害过他的政敌,他不记恨,更不会打击报复,而且他不仅只接受和皇帝这种地位高的人在一起,他和乞丐这种地位很低的人在一起也不会反感,这说明他还交友广泛。

  苏轼还是一个政治家。

  也许有人要问话了,为什么一个这么天真的性情中人怎么可能是政治家?可是事实告诉我们,苏东坡就是一个好政治家。虽然他的命运非常坎坷不平,可每当苏轼被贬到任何一个地方,他都能把那里治理好,他不一定要待在朝廷里。也就是因为经常被贬到很多地方,苏东坡才会当了许久的“地方官”。看看,要是没有苏东坡,现在的西湖便不会那么美丽,那时,是苏东坡带着人们去清理西湖里的淤泥,建了一座堤坝,也就是现在的“苏堤”。

  就是因为有了这位苏东坡,我们才有那么多美丽的诗词,才会有西湖的美丽。而这些都离不开这位天真可爱的政治家,美食家、文学家——苏东坡。

我眼中的苏轼作文4

  天性生快乐,智慧生快乐,磨难生快乐,这,便是苏东坡。

  古往今来,在一众文人墨客中,我独爱苏东坡,他是个天生的快乐者,生性洒脱,要让他不快乐,除非阻断他的呼吸。绝无仅有,无与伦比的东坡先生,也许快乐二字,并不足以勾勒出他的全貌。

  苏东坡身上的独特魄力,依我愚见,无人能与其相提并论,要不你看,集李白的豪放、杜甫的沉稳、白居易的`勤恳、范仲淹的正直以及李商隐的朦胧、柳永的多情、纳兰容容的唯美于一身的他,多少有志趣的青年人以他为偶像,以他为人生导师。就连死对头王安石,也常常面对东坡的言论与文章自叹不如。

  “恨人乃不如人也”是苏东坡的一大箴言,容我在此妄加评判一番这句话,恐怕受到了不少人的曲解,本是,苏东坡在一场宫宴中面对咄咄逼人的政党,所发出的一句慨叹之词罢了,他从不恨人,即使遭受到多大的委屈,他也从不怨人,他向来对事不对人,所以从不恨人,他认为恨人对自己又有多大作用呢?不过是平白在眉间多添一道纹罢了。他从不在乎自己“如人”与否,我就是我为何要与他人相比,换句话说,他从不把恨人当做一件事来看待,这,也便是他的魅力所在。

  苏东坡也是个不为人知的“情种”,王弗、王朝云、王润之都是与他不可分离的三个名字,在此,只谈王弗。千古悼亡词之首《江城子》便是苏轼为悼念亡妻王弗所作。结发妻子王弗,年轻貌美、聪明智慧、知书达理,他们的婚姻虽是由父母一手包办,但两人依然产生了深厚的感情。不幸的是,王弗于二十六岁病逝,遗有一子,年方六岁。王弗过世十年后,苏轼再也按捺不住内心的悲痛,挥毫写下了这首被誉为悼亡词千古第一的《江城子》,面对妻子的“十年生死两茫茫”,苏轼只有“惟将终夜长开眼,报答平生未展眉”。苏轼的重情重义可见一斑。曾与母亲交流过我深爱苏东坡一事,她先是惊讶我为何会喜欢已经离去的一位古人。而后我将此词拿给她看,她竟也默然许久,感慨万千。

  最近常常会想到,如果苏东坡进了《红楼梦》的贾府,将会擦出怎样的火花?也许是《红楼梦》读多了吧,类似于此种奇怪的问题想法常常会有。不知苏轼是否会用他那独特的魄力,拯救贾府。

  几程山水,笑看东坡,绝无仅有,无与伦比的他,是颜色不一样的焰火,闪亮在每个人的影子中。

  笑看历史风云起落,无与伦比唯有东坡。

我眼中的苏轼作文5

  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苏东坡,在人生的每一个时刻,总有一些诗词文会带给人豪情豁达的感受。哪怕经历了那么多事,越过了几百年后,他真实的烟火气和困苦中的乐观仍然在闪着光芒,那么闪耀,是不会磨灭的少年气。

  那是人到中年的苏轼,仍有着“老夫聊发少年狂”的兴致,他左牵猎犬,右立苍鹰,拉满弓,向天望,身后是簇拥而来的人民,一阵欢呼。脸上是细碎皱纹掩盖不住的兴奋和傲气,那是“西北望,射天狼”的豪迈,是少年人一般的活力和神采奕奕。那是少年气。

  风云变幻,宦海沉浮,尔虞我诈惊飞了一枝乌鹊。苏东坡经历了人生中最大的一次变故,被贬黄州。踉踉跄跄一人来到黄州,他寂寞,如“缥缈孤鸿影”般凄凉;他无助而困惑,经历了每个少年都会经历的磨难。在这场劫难中,有人一蹶不振,放任自流,有人磨去一身朝气,变得颓唐而世故,可苏东坡不然。

  那是初到黄州没多久的他。面对着春景,那一派劫后余生的欣喜景色,长江绕郭志鱼美,好竹连山觉笋香。那是芒鞋素衣的他在风雨中张开怀抱“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他也曾迷惘过,孤立无援过,痛苦过,可当一切安定下来。他还是那个苏东坡,他没有闭门不出,伤春悲秋;没有满腹戾气,指天骂地。他努力在贫苦的生活中找零星的乐趣,在贫瘠的土地上发掘鲜美的野味。或许,这是真正的.“人间有味是清欢。”并非是好了伤疤忘了疼的没心没肺,而是在大难后难能可贵的自我调整和乐观,那是疲惫中扔=闪烁着光芒的乐观,那是少年气。

  那是逐渐适应这种生活的苏轼。他自己种地,一片起名为东坡的小田地。一块温润可爱的田地,让苏轼付出了无数汗水,也收获了无数乐趣的,可以牵着牛在上面慢慢走的小天地。他还是会半夜爬出城墙,偷走妻子酿好的酒,和朋友们在月明星稀的晚上喝酒吃肉,他还是那个任性肆意随心所欲的人,吟诵着“诗酒趁年华”,挫折使他变得平和了许多,但幸好没有沉寂,幸好,他还有一片“谁道人生无再少”的心,还有“尽放我鞋子疏狂”的豪情不老。那是不服老年轻心态的小倔强,那是少年气。

  他写着、实践着“也无风雨也无晴”,在不算好的生活里把酒临风,在土地中和农民一样挥汗如雨,在水波不兴的江面和朋友饮酒踏歌,在赤壁上和周郎相比相惜。他还是他,仿佛从未改变的,是对人生一如既往地热爱,和看遍世事而仍不世故的豁达和乐观,哪怕岁月侵蚀,也从未消逝。这事少年气。

  那少年气,是苏轼对“上可陪玉皇大帝,下可陪卑田院妻小儿”的自由肆意,也许是不太聪明的莽撞,可在我看来,苏轼的少年气大概就是诗酒趁年华的那时我年轻气盛,连失意都闪着光。

我眼中的苏轼作文6

  东坡,咏诵着千古绝唱乘风而去,笔头千字、胸中万卷的你,是否感受到了那琼楼玉宇的高处不胜寒?

  你的人生之路充满坎坷又铺满阳光,脚踏一叶扁舟,眼观沧海一粟,你总爱在缺月梧桐下幽人独往,在沙洲寂寞时拣尽寒枝。你在落红、浮萍、晓雨中萦损柔肠,在春色、尘土、流水里泪洒三分。原来你也有柔情的一面!

  你是那样的超然洒脱,你眼里只有花谢酒阑、洛水清波,不知不觉中,一点微酸已着枝头。捧一曲流觞月,思一腔今古情,噢,原来你也会在寒庭疏篱中斟满愁酒,一晌贪欢。

  你有了青青的竹杖、破旧的芒鞋,烟雨后湿漉漉的蓑衣就好似一个旅行者,其实,你一直是个旅行者,每到一处都会留下千古诗篇。你说让世间一切的不如意都随大江东去,人生如梦,应当潇洒一回。于是,悠闲时,你在山高月小处歌窈窕之章;寂寞时,你在庭院深深处赏积水空明,噢,原来你也会在谈笑间指点江山,看樯橹灰飞烟灭。

  曾经的恩爱夫妻,今日已天隔一方,有多少次在梦中回到家乡,梦到妻子在小轩窗里正梳妆。妻子应该认不出自己了吧,十年的风尘早已改变了自己的模样,两鬓已尽染微霜,岁月也在脸上留下了深深的痕迹,只有相顾无言,任泪水千行流出。你也是个多情的人啊!在梦中,你用柳絮轻拂妻子的面颊,在空蒙细雨中为她轻吟低唱,在曲径通幽处与她共赏一池春水。可是梦醒来,只留下燕子楼空的感慨和千里孤坟的凄凉,噢,原来你也会一梦十年,为失去的爱人痛哭一场。

  西湖的苏堤让你永远被江南父老铭记,于是烟雨后有人将你的蓑衣晒干,春风料峭时有人为你温一壶热酒。闲暇时,你泛舟西湖,看水光潋滟;幽静时,你闲庭信步,观花开花落。你的政绩像你的诗文一样流传千古,在江南人民的眼中,你的贡献才是让你真正名垂青史的原因。

  你的处变不惊与乐观豁达,让你的'身边聚集了一群志同道合的挚友,你们一同吊文章太守,一起歌杨柳春风,看多情流水伴人行。酒酣时,一同会挽雕弓射天狼;开心处,笑问谁家水调唱歌头。你是那样的正直惜友,因此你每到一处都会结交许多朋友,都愿与你一起聊发少年狂,千骑卷平冈。

  时光流逝,东坡,你的江山才气离我的目光千年已久。万古千秋,中华文坛,因你的出现而更加流光溢彩。我想,千百年你一定在高处俯视人间,祝福着苍生“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我眼中的苏轼作文7

  若有人问我,最欣赏最喜欢的古代诗人是谁?我必会毫不犹豫地回答道:“北宋苏东坡是也!”苏东坡放在今天,一定会有许多微博帐号吧:画家、诗人、美食家、服装设计师、佛学研究者。

  我爱苏东坡,是因为:“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的豪迈;是因为“遂令冷看世间人,昭我湛愁心不起”的坦荡;是因为“腐鼠何劳吓,高鸿本自冥”的不附权贵;是因为“老夫作罢得甘寝,卧听墙东人响屐”的随遇而安。

  我爱苏东坡,是因为我垂涎于他的自创美食“东坡肘子”、“东坡肉”、“青菜东坡汤”……那道“东坡肉”一定是当年杭州西湖酒店的招牌菜式吧?在那个年代,因为猪肉极贱,“富者不屑吃,贫者不解煮”,苏东坡一直引为憾事。于是乎,他用水煮过四方块的五花肉,砂锅文火煮上数小时,配上姜片,撒上花椒,淋上绍酒,佐以酱料,几道工序下来,浓香四溢,引人驻足。杭州人趋之若鹜地效仿,“东坡肉”随之广泛流传。

  相比之下,他最得意的那道“东坡鲤鱼”做工就考究多了!两斤多的鲤鱼,剖后,洗净,擦盐,肚里塞上刚采摘的新鲜菜心,然后下油锅炸至外焦里嫩,再放上几根葱白,五分熟后加高汤煮上,放入姜片,出锅时再浇上萝卜汁,黄酒。他还想出桔皮煮鱼以去腥味的方法。这道“东坡鲤鱼”荤素搭配,老少咸宜,真是又养胃又健身。如此,他又成为美食界的泰斗人物。

  我爱苏东坡,是因为他不仅仅有能屈能伸的品质和笑看艰难坎坷的精神,更因为他心怀慈悲,不吝施舍。弃官归隐,寄居农村乡下,苏东坡一家老小仅靠几亩薄田耕作度日。他依旧发起成立了“救儿会”。捐款买米、买布、买棉被送给村里贫困的孕妇,让他们可以平安生产,生活。流放平瘠的海南岛,他又开始研制草药。他寻找到荨麻治疗风湿关节疼痛的方法,免费给当地因湿热生出病症的穷人。他还顺手研制了“土药膏”,让那儿的农民不再因气候导致皮肤皲裂。这款物廉价美的药膏至今仍是不用广告,但热销海外的美容佳品。

  一千多年以来,苏东坡呈立体状的呈现在各个史料记载中,对他的`描述也众说纷纭。但他的幽默、睿智,他的天真、淳朴,赤子之心,是没有人可以否定的。他的一切似乎都顺乎自然,亦庄亦谐,不加隐晦。尤如他自己的诗作“猿吟鹤唳本无意,不知下有行人行”。我想,风光霁月如他,总是会让后人敬仰观看,细细体会和琢磨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