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平凡的学习、工作、生活中,大家都经常看到作文的身影吧,作文是一种言语活动,具有高度的综合性和创造性。如何写一篇有思想、有文采的作文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自然作文10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自然作文 篇1
我一直不明白天鹅为什么会在人类居住的区域大模大样的飞来飞去,婆婆告诉我,因为孔雀河的水质好,没有被污染,人们又十分喜欢天鹅,没人去猎捕它们,所以天鹅才敢到孔雀河过冬。天鹅是国家一级保护动物,在巴音布鲁克草原上,有天鹅湖的'美称,天鹅在那里繁衍生息,在孔雀河快乐生存。我希望所有人都来爱护动物,给它们生存的天堂。
自然作文 篇2
在想什么呢,我也不知道,只想被庸懒的阳光包围着,忘掉一切,暖暖的感觉真的很舒服,忘记了昨夜的严冷,忘记了冬季的临近。喜欢这里的秋,没有多少风也没有多少雨,可以尽情的享受阳光带来的'惬意,可以放眼天空带来的美丽,无论白天还是夜晚,这里的秋天总是明净和安详的,没有了台风的打扰,也没有了骤雨的突袭,此时的世界,应该是美丽和安静的,只是感觉好像被适宜融化了,没有了思想,也没有了灵感,只想顺其自然,随意流浪。
放逐自由,既然讨厌束缚和压抑,就把所有的烦恼统统扔掉,真正影响自己的不是网络,而是心被感情绑架了,那些所谓的真诚和善良,动心也痛心,与其在自己的世界里作茧自缚,不如突破重围自寻生路,男人,永远是顶天立地的好汉,永远是坚韧不拔的青松。我们要做的不是一己之利,而是万人共荣,担起自己的责任,向命运挑战,这个世界需要我们。
自然作文 篇3
今天是开学的第三天,学校的防疫工作做得很到位,许多同学与教职员工都十分积极配合。饭堂的阿姨打饭的工作做得也很好,节省了我们大量的时间,日常的体温检测也没有什么特殊情况,一切都井井有条。
课程与上个学期的紧张不同,因为需要错峰,我们的课程变得很轻松,拥有大量的自习、自我提升的时间,学习心情也变得十分愉悦,没有太强烈的压迫感。除去了这些压迫感,学习中杂念也变得少了。虽然在家上了将近两个半月的网课,但是在学校没有电子产品的'干扰和相对放松愉悦的学习环境中,学习的效率也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提高。
宿舍方面,宿管老师也十分敬业,对我们的提醒与关怀是无微不至的。开学的第三天,我原本认为由网课线上教育转到线下教育需要我拥有不少的一段时间去适应。但其实,等真正到了学校之后才发现,这种适应的过程仅仅只需要认真写作业的一节晚修。我们睡觉休息的时间变得更充足,从而使我上课时的精力也比较充沛,不再有了往昔的犯困和疲倦。
总的来说,一切都井然有序地进行,不论是防疫工作、学习还是日常休息,一切都比我想象中来得更加的自然,更容易令人接受,更加轻松也更加有序,希望我们能尽快度过疫情阶段,都越来越好。
自然作文 篇4
大自然不仅充满生机,而且还有许多奥秘等着我们去发现呢?
美丽的大自然里有许许多多的动物,比如:蛇、熊、猫、狗……多得让我们数也数不清楚,有人说动物是没有感情的,它们只是我们手上的玩具,还是我们人类的奴隶。但我可不是那么认为,我觉得动物也是有感情的,只是我们这些人类不懂得去体会;动物也有自己的语言,只是我们不懂得去倾听。比如说:狗,主人不在家的时候,它可以帮主人看家。猫,不管白天还是晚上时,一看见老鼠的踪影就像火箭似的冲过去把它逮住,然后将它解决。动物也有自己的自由,不应像犯人一样被关在牢里的。
自然中,花、草、树木是必不可少的,它们把山爷爷打扮得漂漂亮亮的。说到花,在我们的周围都有许多野花,还有自家种的,花的种类更是数也数不清,花的颜色是五彩缤纷的,比如:桃花、梨花、菊花、水仙花、腊梅花、丁香花……红色、黄色、白色、绿色……叫人惊叹不已。树的作用很大,既可以把空气变新鲜,又可以开花结果。
说到树,我最喜欢石榴树,春天的石榴树上开着一朵朵红色的花,就像一个个红色的小喇叭。夏天,一朵朵红花渐渐枯萎了,结出一个个小小的石榴,它的颜色是青绿色的`还没有成熟,可别急摘下来吃。秋天,小石榴渐渐长大了!颜色就变得浅黄了,再后来,就由浅黄变深黄,深黄变浅红,最后变成一半红一半黄了。
再过几天后,熟透的石榴更招人喜爱,树上的石榴像一个个调皮的娃娃,好像都等不及让别人摘下它,把肚子都裂开了,把里面晶莹透亮的果粒给露了出来,当你把一颗颗果粒放进嘴里时,轻轻嚼一下,啊!真是鲜美多汁啊!正当我们享受完这人间美味时,一阵阵风吹拂到我们身旁时感觉有一丝丝阴凉。冬天,一阵阵冬风把石榴树的树枝都吹断了,人们都不再像以前那样去散步,去玩耍了。就呆在家里,躺在温暖的床上,或坐在烤炉旁边,听着故事,忘记那些烦恼和寒冷。天气变得更冷了,外面下起了大雪,把石榴树都覆盖了!
每一个凡是有生命的东西,都是有感情的,都是有语言的,都是自由的。虽然我听不懂它们在说些什么,在做些什么,但我常常走到它们的身边,像亲人一样关心它,保护它,去理解它,去懂它。我爱大自然,我要走进大自然,拥抱大自然。
自然作文 篇5
我站大清早,刚走出门,一股芬芳花香扑鼻而来,叽叽喳喳,一只身披红色衣裳的翠鸟似乎在与我交谈着:“哎,小女孩,你瞧,太阳多亮呀!今天天气一定不错!”
公园里,年迈的老人们正在打着太极拳,我情不自禁的躺在绿草丛中,望着树上那些小鸟,它们好象在开音乐会和卡拉OK呢,叽叽喳喳,小鸟的动听声音漂出来了。之所以那年迈的老人们不需要音乐,是因为他们每天早上都伴着鸟儿的演唱在打拳呢!
听着,听着,我不由得陷入了幻想,我觉得自己好像也是一只鸟,扑闪着翅膀,啊!我竟然会飞了呀!从未感受到在天空上飞十分的兴奋的我,开始了幻想。
三只青蛙蹲在荷叶上唱着一首首优雅的小曲儿。一瞬间,我似乎听懂了它们的语言:“我像只鱼儿在你的身旁这歌声真不赖,词写得挺有诗意。听着听着,我自己也叽叽喳喳地唱了起来,许多同伴飞在我的身旁,“你真棒,你唱的歌真好听”。
这时,吹来了一阵微风,我有一种清风拂面的.感觉。“涮”“涮”“涮”,微风让树叶之间的讨论更加激烈,这声音真动听。飞过树林,迎面而来的一条清澈的小溪。“哗啦啦”“哗啦啦”,像一曲无字的歌谣,响亮而且清晰,一片片落叶飘落在水中,顺着水流的方向顺流而下。我站在一片落叶上,随着它缓缓向下方飘去。
大自然的音韵真是如歌如画,令人流连往返啊!“叽叽叽,叽叽叽”小鸟的演唱会开始了!
好美的大自然啊!
自然作文 篇6
出门,感受清新的空气;来林,感受清脆的鸟声;到河,感受水的冰凉;看花,感受千枝吐蕊的丁香;去大自然,感受四季的世界。
感受春天,瞧,翠绿的大幕徐徐地拉开了。春姑娘穿着五彩的衣裳轻快地走上了舞台。她把长袖一挥,大地上的草丛树木都被染上绿色。春姑娘又从身后拿出一只漂亮的'花篮,用纤巧的手从里面拿出一束束五彩缤纷的鲜花,向下撒去,鲜花飞向绿色的大堤,飞向绿色的树林。立刻,嫩绿的翠叶间缀满了朵朵鲜花,鲜花在万绿丛中开放,犹如在绿色的绵缎中,用五色的细线绣出的花朵。啊,春天,你真是美丽极了!
感受夏天。夏天就像一位生机勃勃的少年。看,他热情,欢快地跑来了!大地上顿时出现一片火热的阳光。大树张开了无数的臂膀遮住了酷热,洒下一片阴凉;而庄稼则充分吸收着阳光,转眼从嫩绿变成深绿,孕育着丰收的希望;蝉不分昼夜地卖弄自己的喉咙,不知疲倦地唱着,青蛙也不甘示弱地想跟蝉较量一番,各种小虫跟鸟儿也来凑热闹,共同演奏着一曲欢快的大合唱。
感受秋天,身穿金黄色的衣衫来到了人间,大地上立即变得一片金黄。秋天从身边拿出一只小口袋,变戏法似的取出一颗颗丰硕的果实。那口袋里有无穷无尽的果实,拿也拿不完。那沉甸甸的果实飞向了大地,缀满了枝头,好一派硕果累累的丰收景象啊!
感受寒冷的冬天,梅花却坚韧不拔!大地好像铺上了一层洁白的棉被;路上,很少有行人跟车辆,这是一个寂静的世界;近看,湿漉漉的树枝染着透明水滴。在北方,雪就像雪糕一样,让人忍不住要流口水……这是一个充满着想象力的世界!
自然,需要我们去保护,去感受!
自然作文 篇7
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内涵和本质和谐是指系统中各要素、各部分之间配合得匀称和得当。一个生态系统,尤论是在全球、地区,还是局部区域,都是复杂的牛物群落与所处的环境(包括水、大气、土、岩石等)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相对稳定又有自组织功能的一个系统,水是其中最活跃、最重要的控制性要素。在润泽万物的同时,水又以其自身的丰枯规律、动力特性,影响着整个自然界的演进和变化。生态系统所有生命要素因水而生,依水而存,对水的量变和质变十分敏感。兴水利、除水害,人类社会在与水的相依相伴中,在与水的抗争中,得到了繁衍和发展。在治水中处理好人与自然的关系已经成为人类持续生存和发展的重要任务。
所谓治水中坚持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就是指以人为本,坚持人与自然关系的平衡与协调。在整个流域生态系统的框架下,处理好人类活动与水利水害的关系,合理地趋利避害,正确对待洪水、干旱等自然灾害,降低水污染等人为灾害,在将水对人类造成危害的程度降低到可以承受的同时,尽可能降低人类活动对水体循环的干扰,减少人对水的侵害;处理好人类取用水与自然界其他用水的关系,将水资源的开发利用控制在能够保持水体基本功能、水资源可以持续利用的状态,使水在为人类造福的同时,能够为整个自然界造福。
在治水中坚持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观念,反映出价值取向的变化。由“以人为中心”和人控制自然、统治自然的价值理念,转变为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强调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共同进步。在治水中坚持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体现了思维方式的变化。由孤立的、单目标的思维模式,转变为系统的、全面的、辩证的思维模式,由以往的经济增长为唯一目标,转变为经济增长与生态系统保护相协调,统筹考虑各种利弊得失,在改造自然满足人类需要的同时,约束人类自身的行为,兼顾自然界的和谐与稳定。人与自然和谐的理念涉及治水的方方面面,从思路、对策、措施,到规划、设计、管理,都需要不断探索,不断实践,不断创新。
二、人与自然和谐相处是经济社会发展到一定程度、一定阶段的必由之路,是人类总结经验教训后的必然选择
在工业革命之前的漫长历史中,生产力水平相对较低,人类活动对自然界的影响较小,人与自然保持着相对和谐的状态。在哲学上,强调“天道”和“人道 ”、“自然”和“人为”的相通、相类和统一的观点。庄子认为,“天地与我并生,而万物与我为一”,人与天本来合一;孔子提倡“天命论”,把“天命”奉为万物的主宰,要人们“尊天命”“畏天命”;老子主张 “自然无为”,认为人在自然和社会面前是无能为力的。这种朴素的“天人合一”的观点,造成了中国占代一种人与自然亲近和谐的关系。在对待洪水方面,“择丘陵而处之”“顺水所向,迁城邑以避之”进行避洪,“疏九河”进行分洪,在大河两旁留出足够空间使水“有所休息,左右游波,宽缓而不迫”进行行蓄洪,这些都足这种思想的反映。在水土资源开发上,先秦时期,强调“斧斤以时入山林,林木不可胜用也”,“不树者无椁”,对于保护植被、植树育林等起到很好的作用。
随着时间的推移,人口的急剧增加,人类经验和知识的积累以及科学技术的发展,尤其是工业革命以后,人类改造自然、影响自然的能力越来越强,“人定胜天”“人是自然界的主宰”的思想日益增强,把自然界逐步看作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宝藏,肆无忌惮地掠夺式开发利用,同时把自然界看成是一个无底的垃圾箱,毫无顾忌地向其中排放废水、废渣、废气。近几十年来,我国“改天换地”行动空前,为了负载过多的人口,争取更多的空间,生产足够的粮食,人们侵占河滩,围湖造田,毁林(草)开荒;为了满足快速增长的用水需求,人们建起一个又—个蓄引提工程,可以让黄河断流,让海河干涸,把地下含水层疏干,利用每一滴水;为了降低生产成本,污水、废水不经处理,随意排人江河湖泊。
一百多年前,恩格斯指出,人类可以通过改变自然来使自然界为自己的目的服务,来支配自然界,但我们每走一步都要记住,人类统治自然界决不是站在自然界之外的。
在可持续发展理念日益深人人心的今天,面对我国水资源领域存在的种种问题,由“改造自然征服自然”转变为“人与自然和谐共处”成为治水实践的必然选择。当然,这种选择不是遥远过去的简单重复和回归,而是全面的发展和升华,是基于对治水规律更深的理解和把握,是基于对可持续发展的追求和渴望。
三、坚持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必须在治水中把坚持尊重自然规律和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紧密结合起来,走可持续发展水利的路子
日月运转不止,江河奔流不息,大自然有其自身运行的规律;人类取水、用水、排水,水进入了人类社会,治水活动又需要遵循社会规律。只有在治水实践中不断发现规律、认识规律,并遵循规律、利用规律,才能取得实实在在的成效。
1、在整个流域生态系统保护和恢复的框架下,统筹考虑解决我国水资源问题的对策
流域是水资源的载体,任何河流、湖泊等水体都与其所在的流域休戚相关。健康的河流、湖泊必须有健康的流域生态系统作为基础和支撑。治水实践不能就水论水,要从整个流域生态系统保护和恢复的框架下,考虑水资源问题的解决。
流域生态系统的保护和恢复,既包括湖泊、河流、湿地等水生态系统,也包括森林、草地、农田等陆地生态系统的保护和恢复。主要是指对流域内的水、土地、湿地、植被等自然资源进行合理开发利用,限制或消除引起生态系统退化的各种干扰,实现水资源的永续利用和生态系统的良性循环。
流域内植被、湿地等保护和修复,对于缓解洪涝、干旱灾害,减轻土壤流失和水污染问题将发挥一定作用。从水文学的角度看,森林植被及其下面的土壤,就像海绵一样,当降雨发生时,可以吸纳一定数量的`雨水(洪水),然后逐渐释放出来,流人河流或渗入地下含水层。如果森林植被遭到破坏,土壤涵养水源的能力减弱,雨水汇人河流的速度加快,对于我国降雨在时间上分布极不均匀的现实而言,这无疑加重了汛期洪水和非汛期干旱缺水的程度。另外,植被的退化,也将使土壤受到雨水侵蚀的程度加重,增加了江河湖库的淤积,加重了洪灾,也对水资源开发利用造成不利影响。湿地具有类似的作用,在雨季涵养洪水,在旱季可以逐步利用。有研究表明,流域每增加1%的湿地面积,河流的洪峰就会减少近4%。同时,植被、沼泽和其他形式的湿地,可以自然地过滤水流中的污染物和过量养料,阻滞沉淀物,提高水体的抗污染能力。
近几年,在植被恢复中,强调利用自然规律,充分利用大自然的自我修复能力,结合局部的人工措施,许多地区的生态环境得到明显改善。实践表明,一些退化土地封育三五年后,植被的覆盖度可大于0.6。对于大规模的退耕还林 (草)、封山禁牧、退牧还草等生态修复工程,虽然可以从大的区域范围内考虑其经济效益问题,但是必须从长计议,解决好当地的经济社会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等问题,建立良性发展机制。通过实施小流域综合治理、淤地坝、坡改梯、小水窖、集雨水柜等措施,建设一定数量的高标准农田,解决农民吃粮和发展问题;通过发展人工草地灌溉的“牧
区水利”,解决休牧、禁牧后的牧业发展问题;通过发展小水电代燃料、太阳能、沼气、薪炭林,解决农村能源问题,使大面积植被恢复可以持续进行下去。
’98水以后,在长江中下游等地区进行了大面积的退田还水(江、湖),保护湿地和水域,使入水争地问题的解决有了良好开端。但是,我国毕竟是人口大国,土地资源宝贵,需要做好水体、湿地利用的文章,在利用中保护,在保护中利用。利用好水体、湿地,需要统筹考虑水土资源利用,核心是利用好水,如种植水生经济作物、水产养殖、发展旅游农、业和湿地牛态旅游等,形成洪水经济和湿地产业,使人与水找到新的平衡。
近几年来,我国加强了涵养水源工程建设,对地下水超采区进行回灌、补给利保护,对生态脆弱区的牛态系统调水进行修复,对干旱湿地进行补水等,这些有益的尝试和实践,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2、洪涝灾害不可避免,洪灾损失可以减轻,建立人水共存的洪水管理模式
我国江河下游约有100万km2的冲积平原,是江河洪水泛滥、泥沙淤积的产物,也是我国受洪水威胁最大的地区。由于土地肥沃、地势平坦、交通便利,许多地区如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等已经成为我国人口密集、经济发达的地区。我国业已形成的人口分布、生产力布局,不可能、也没有办法作大的调整和变化。洪水泛滥、河流改道所造成的损失和影响是当今社会所无法承受和容忍的。因此,那种让河流不加约束、任意流淌、回归自然状态的思路是不现实的,也绝不是人与自然和谐的表现。
洪水足不可能根治的,即使防御洪水的标准达到了规划设定的标准,仍有发生超标准洪水的可能性,况且我国江河的防洪标准还很低。因此,必须抓紧水土保持、水库、堤防、蓄滞洪区、调度体系等防洪安全体系建设,将防洪安全标准提高到与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的程度,保护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同时,在易被洪水侵害的地区,要建立有利于减轻洪灾损失的生活模式、经济模式和水土资源开发利用模式,在与洪水的抗争中,学会人与水共享空间,减轻洪灾损失。此外,研究洪水规律和特性,利用洪水的冲刷和造床功能来减少淤积,治理河流,如黄河的调水调沙试验;加强水库汛限水位的研究,提高雨洪资源化利用程度等,都是利用洪水、变害为利的探索。
3、干旱问题不可根治,缺水问题可以缓解,建立合理协调的用水模式
干旱是我国尤其是北方地区的主要自然灾害。由于可更新利用水资源的有限性和丰枯变化,十旱问题不可避免,也不可能完全根除。在我国干旱、半干旱等生态系统卜分脆弱的地区以及半湿润地区,水资源的开发利用,必须充分考虑流域内生态系统的用水需求,统筹考虑生活、生产、牛态和环境的用水需求,维系基本的生态系统平衡。
要缓解干旱导致的缺水问题,必须采取综合对策,需要从人、经济、生态、环境的和谐发展来构建水资源的合理配置体系,从开源、节流、保护的齐抓共管来构建水资源的供需平衡体系,从工程措施和非工程措施相互配合来构建降低旱灾损失的保障体系。我国年用水量已经占到全国年可更新水资源量的 20%左右,但是流域间很不平衡,许多地方还存在开发利用的潜力。适当建设雨水集蓄工程、调水工程,可以有效缓解水资源供需压力和水资源区域不平衡的问题。同时,扩大对非传统水源,如洪水、污水、劣质水、海水等的开发利用规模和范围,将是一条有效的途径。而提高水资源的利用效率和利用效益,建立适应当地水资源条件的用水模式,大力推进节水型社会建设,是缓解缺水问题的根本举措。此外,必须进行一系列必要的防旱非工程措施建设,通过制订和实施防旱规划、应急预案和应急管理、旱情监控、信息研究与旱情预报、旱灾救助、公众教育等措施,提高整个社会抵御干旱的能力。
4、水污染问题是人类发展过程中
对水体的侵害,应该也能够得到解决如果说洪水、干旱还有部分天灾的因素,水污染则纯粹是人祸。水体的严重污染不仅危害人民群众生命健康,给国民经济造成严重损失,也影响了水资源开发利用。与美、日、欧等发达国家和地区不同,我国在低发展阶段和较短的时期内遭遇了严重的水污染问题。美国和日本在20 世纪60年代后期着手进行污染防治时,人均 gdp要高出我国现在水平的10多倍,我国面临着经济社会持续高速发展和
对环境质量要求提高的双重压力。
控制和治理水污染,恢复业已受到污染的水体,需要付出巨大的人力、物力和财力,需要做出长期、艰苦努力。首先,要控制污染源,减少污染物的排放,要明确责任,严格执法,改变目前“以交纳排污费或超标排污费”来换取“合法”排污权的做法,杜绝行政管理机关的不作为和排污企业的不作为。二是增加水体的环境承载能力。通过科学合理地进行河湖疏浚,减轻内源污染;加强水库、闸坝的科学调度,保持水体的适当流动,达到流水不腐的目的,增加水体的自净能力;探索大面积修复污染水体的技术可行性。三是加大对农业生产方式的转变。一把化肥催绿一片庄稼,一瓶农药保证粮棉丰收。但是,过量化肥、农药的使用,导致了土壤酸化、板结,地力下降,有益生物大量死亡,造成水体严重污染。要大力提高广大农民的环保意识,积极推行绿色农业,推行绿色的耕种方式。
5、辩证地看待人类治水活动的利与弊,树立全面、长远、辩证的观念
治水活动的出发点无疑是为人类造福,但相对于不同的参照系、不同的目标、不同的时间,对人类治水活动利弊得失的评判可能会得出完全不同的结论。随着认识水平逐步提高、科学技术的发展、追求目标的变化,对治水活动的要求也在不断变化和发展。目前,对水利工程的要求已经提高到不仅要对人类有利,而且要对生态有利,不能以破坏生态为代价。近几年,我国在堤防建设中,进行了生态保护、环境美化等方面的实践,如避免使用不透水材料对河道护砌、重视河流与岸上的联系、尊重河流的多样性等等,积累了一定经验。在国外,一些激进的环保主义者,要求拆除大坝、让河流回归自然的做法,又是走向了另一个极端,当然是不可取的。
治水中坚持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关键是遵循自然规律,尊重和慎重处理人与整个流域的关系。对于水资源问题,从流域整体可持续发展的层
面上,从陆地、水系、生物圈共同组成的复杂动态系统和谐发展上,思考问题,探索问题,解决问题。应该说,人的生命财产安全和利益应该也必
须得到必要的保护和满足,但是,从长远看,保护了整个自然界、保护了生态系统,归根到底还是保护了人类自身。
自然作文 篇8
春天来了,是多么的美好,青青的小草探出头来。夏天来了,是多么的奇妙小小的树苗悄悄长高。秋天来了,金黄的稻谷在田野里被风亲吻着,好似金黄的波浪。冬天来了,皑皑白雪像是给大地盖上一床厚厚的被子,大地就睡了!看!大自然是多么奇特,真是包罗万象呀!
大自然一草一木都是那么青、那么绿。哪怕是天边的一朵彩霞、无边星空中的一颗星星,都是那样美丽、。不必说一座大森林,也不必说一座小山,单是山脚下的一块田就充满无限生机。在田坎上的杂草里就有许多动物,比如青蛙、田鸡、蟾蜍等等之类的动物,它们都在大自然为他们修建的隐蔽地方乘凉呢!只要用脚在田坎上轻轻一跺,只听见“扑通”“扑通”的声音它们就都全到水里躲起来了。走进田里会看到许多蚱蜢站在稻谷上,水里还有令人害怕的蚂蝗,偶尔运气好的话可以遇到泥鳅和蝗蟮。它们虽然小,但是也富有生命,也同样生活在大自然的怀抱中!大自然是多么令人惊讶!连一块小小的田也会令人流连忘返、心旷神怡!
大自然有时还会吓你,只要你伤害了他,他就会发怒,雷电交加、倾盆大雨,给你一个警告,我们不能伤害大自然!大自然真的是无比的奇妙!有时她像一位慈祥的母亲!有时又像一位严厉的老师!大自然中无奇不有!飞禽走兽、四季、深山密林、百年古木!哪个不在大自然里,谁不在她的`怀抱当中!谁能不依靠她!
美丽的大自然好奇特,只要你用心观察,你就会沉醉在大自然的怀抱当中!你会为大自然的神秘而惊异!为大自然的绚丽而欢呼!为大自然的奇妙而感叹!
自然作文 篇9
人本能与自然和谐相处,可是……
在经济建设突飞猛进的今天,物质生活日益丰富。为了满足自己的需要,人类砍伐一片片的森林,生产出各种纸张。参天的大树在高科技的电锯中轰然倒下,绿色在眼前慢慢地消失。而最后,那些纸张却被随意丢弃,成为垃圾。它们在哭诉,哭诉自己的命运,也为人类感到悲哀。
工厂一座座地兴建起来。它们把矛头指向天空,把废气排向大气;它们把矛头指向大地,把废水排进河流湖泊。天空不再蔚蓝,流水不再清澈。“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的美好景象已成为往事。抬头,蓝灰色的天空上飘着几朵略带灰色的云,时而还弥散着一些尘土。再看看水呢?深绿色,甚至有些是褐色的。鱼呢?它们在哪儿?答案是在饭店的'餐桌上,或是永远沉没在了河底。
这样的自然会成为我们的朋友吗?
洪水泛滥了,淹没了一块块土地,一个个村庄,夺走了一个个鲜活的生命。人类不得不离开世代居住的故乡。水土流失了,沙尘暴滚滚袭来。天空被披上了一层黄褐色的“沙衣”,扬尘使人类睁不开眼。人类被迫戴上眼镜、口罩,把自己裹得严严实实……当大自然愤怒、咆哮时,人类才意识到自己的错误,流下了悔恨的泪水。
人类开始植树造林,一大批小树苗肩负着防风固沙的使命走上了岗位,阳光照耀下,它们在微笑。人类整治河流,把它们浑浊的身体洗净,又放养鱼苗,让河水焕发往日的生机,成为鱼儿欢乐的家园。人类开发新能源,把对大气的污染降到最低,使天空变得澄清了,时而鸟儿们俏丽的身影又会从头顶上轻轻掠过。
人类生活在自然的怀抱中,只有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生活才会美好,人类才会幸福。假如人类光想着自己,为了满足自己的利益不择手段,那么生活就不会圆满,当然,人类的幸福也就此告终。
我幸福地憧憬着:在蓝天白云下,鸟语花香,蜂蝶翩飞,鱼游潜水,人类在灿烂地微笑。
人总认为自己是大自然的主宰,本文却告诉我们,人是“自然的怀抱”中的孩子,任性地毁坏母亲的健康,到头来害苦的是自己。唯有懂得爱护,才能幸福生活。对我们所关注的对象,跳出圈子来看,也是一种行文之道。
自然作文 篇10
昨夜撼天震地的惊雷丝毫没让我从睡梦中清醒,一阵湿润润的夹杂着泥土芬芳的微风把我从睡梦中唤醒。风是从没关严的窗棂缝隙中吹来的。细细的雨丝随着这清新舒畅的空气飘涌迩来。
一股童心喜上心来,开门奔出,置身于这蒙蒙雨丝中,一股心醉的酣畅随身迩来,直浸心田。纤细的雨丝洋洋洒洒从铅灰色的.天空中飞舞下来,密密的交织着天和地。这是天空对大地的情丝。它飞舞着犹如从天空中伸出无数根手指轻轻地抚摸着大地,发出“沙沙沙、沙沙沙”,犹如可爱蚕儿悄悄地啃食鲜嫩的桑叶,这是天空和大地的情语。
大地万物都在静静的享受着这份爱,这份情。雨丝漫天飞舞,那充满生机的树叶上、绿莹莹的草叶上,芬芳四溢的花朵上,都染满了晶莹透亮的雨珠,它们渐渐地聚集,慢慢地滑落,悄然无声。
站在天地间,静静得感受着,倾听着,任这雨丝染满全身。
【自然作文】相关文章:
自然的作文02-13
走进自然作文01-03
感悟自然作文02-05
亲近自然作文02-09
聆听自然作文02-11
自然的歌声作文02-07
和谐自然作文02-08
敬畏自然作文02-08
自然的礼物作文02-07
感悟自然的作文02-07
文章代写服务
品质保证、原创高效、量身定制满足您的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