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要让孩子从小接触戏曲艺术

时间:2024-04-16 08:30:47
  • 相关推荐
为什么要让孩子从小接触戏曲艺术

  近年来,“戏曲进校园”活动让孩子们看演出、上戏曲课、参加社团学唱戏,梨园文化润校园初见成效。然而,由于人力、物力、财力等各方面原因,“戏曲进校园”在中小学仍存在普及程度不高、活动成效有限等问题。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为什么要让孩子从小接触戏曲艺术,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戏曲历史

  中国戏曲艺术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代表,它将中华美学精神与核心价值观念高度融合,为我国校园文化的发展提供了丰厚的养分。2008年,教育部发布关于开展京剧进中小学课堂试点工作的通知;2014年,北京市实施高等院校、社会力量参与北京市学校体育美育发展工作;2015年,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支持戏曲传承发展若干政策的通知……在相关政策文件中,明确提出了“戏曲具有悠久的历史、独特的魅力和深厚的群众基础,是表现和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连续多年、持续递进的“戏曲艺术进校园”、“京剧艺术进课堂”等工作发展迅速,在丰富学校校园文化、提升美育教学水平、扩展艺术教学领域等方面,取得了骄人的成绩和丰硕的成果。

  作为校园文化的主体,青少年的成长处于构建价值体系的重要时期,戏曲艺术进入校园参与美育教学的过程,也正是以戏曲艺术为代表的优秀传统文化对青少年进行培育的过程,它可以帮助孩子们树立正确的审美观念、陶冶高尚的道德情操、培育深厚的民族情感、激励开拓宽广的胸怀,以期成长为人格健全、精神丰富、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在持续多年我们对全国“戏曲艺术进校园”工作的调研中,我们欣喜地发现,戏曲艺术进入中小学课堂对学生们的影响是积微成著的,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提升思想,锤炼意志

  “舞台方寸悬明镜、优孟衣冠启后人”。戏曲艺术追求真善美、鞭挞假恶丑,尤其是对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中“仁、智、礼、义、信”的弘扬,在数量庞大、浩如烟海的戏曲剧目中都有所体现,孩子们通过对戏曲文化的理解与认识,对剧中人物的崇拜与憎恶,自觉地接受了中华民族的伦理道德教育,在他们人生观、价值观、审美观、是非观形成的青少年时期,起到了重要的引领作用。在全国各地一些接受我们调研的家长和教师们认为:学习京剧“有助于下一代受到传统道德的影响和熏陶”、“可以教育孩子们分辨是非善恶”、“培养和激发孩子们在爱国精神和集体意识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还有很多学生自己也认为:“通过学习、观摩戏曲,自己更加感恩、孝敬父母”;对于学戏后的感受,一位名叫张帅克的中学生给予的评价是:“学会做人要公正!”原来,他在戏曲的学习中常常饰演“包公”这一人物;而从小学就学习京剧的叶立文同学擅长扮演“孙悟空”,一次表演时,他把金箍棒掉在了舞台上,他对自己的经验总结则是“做人要机智,更要认真”。可以说,更多的孩子都是在戏曲艺术的学习中,不断领悟着做人、做事的道理。

  2、以学为因,带动课业

  “戏曲艺术进校园”的工作,质疑与阻力之一则是孩子们课业是否增加负担?是否影响学习成绩?我们在北京市教育委员会主办的“国戏杯”学生戏曲大赛上,通过问卷调研的方式对这一问题进行统计,数据显示:参与活动的学生家长和教师们认为,学习京剧对孩子的课业学习有帮助的占98.5%,而在江苏和山东等地的试点学校进行同类调查时,持积极、肯定态度的也占到97%。广大师生与家长都一致反映,通过对京剧艺术的学习,学生们的思想品德、学习成绩、审美追求等方面都得到了长足的进步,特别希望这项工作能够持续、深入地开展下去。在中国戏曲学院对接扶持的厦门实验中学,该校为初中一年级的学生开设了“京剧特色班”,除了与其他班级同量同质的文化学习外,该班每周还要完成12课时有关京剧学习的课程,一学期后,该班取得了厦门市中学质检考试统考平均分成绩第一的好成绩。孩子们在学习戏曲过程中的吃苦耐劳、持之以恒,以及在实践过程中的成就与自信感动了更多的家长、老师。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在孩子们的影响下,很多家长也爱上了戏曲,在北京市教育委员会主办的“高参小”工作中,为广大的中小学生准备了大量优质的戏曲演出,北京很多剧场门口一改以往爷爷奶奶带着孙子孙女看戏的场面,出现了大批中小学生带着爸爸妈妈、爷爷奶奶来看演出的动人场景,从“大手牵小手”到“小手拉大手”的改变,充分体现着“戏曲艺术进校园”活动以校园文化带动家庭文化,构建和谐社会文化的新思路与新局面。

  3、善循传统,构建审美

  戏曲艺术是一门综合艺术,它将文学、音乐、舞蹈、雕塑、绘画和武术等融为一体,“无声不歌、无动不舞”的审美特征凝聚了来自历史积淀的美学品质和艺术手段。通过学习戏曲的唱念做打和手眼身法步,让孩子们亲身感受戏曲的艺术魅力,引导他们欣赏美、创造美,使学生在理解、实践和体悟的过程中提高艺术素养和审美能力。“戏曲艺术进校园”过程中,很多老师都说:“严格的京剧训练使学生们的精气神都不一样了!出操时与别的孩子站在一起,学京剧的男孩子们气宇轩昂,英俊挺拔;女孩子则亭亭玉立、气质高雅;孩子们说话吐字清晰、有板有眼,看上去特别有精气神,站在人堆里一眼就看得出来。”在我院举办的“中国戏曲学院参与北京市‘高参小’工作教学成果展示”汇报演出后台,一个胖嘟嘟的三年级男生对我们说:“老师,我要减肥!我原来看熊大熊二,所以胖,现在不看了!我现在学戏曲,演秦琼的《三家店》,英雄哪有胖的啊!”童言无忌中,令我们感慨和欣慰,这也许就是戏曲艺术在悄然间给孩子们带来的变化吧?……

  4、播种快乐,收获成长

  当我们问到学生们是否喜欢戏曲时,许多孩子抢着说:“很愿意,非常愿意,超级愿意!”当问到为什么喜欢京剧时,女孩子大多提到是优美的唱腔与动作,漂亮的服装、头饰与化妆等等;而男孩子则更着迷于戏曲的脸谱艺术和武打动作。是的,戏曲多彩的服装、繁美的脸谱、委婉的唱腔,以及独特的艺术形式和耐人寻味的故事情节等,都可以为孩子们的学习带来快乐。在孩子们的表达中,这快乐有对戏曲艺术的欣赏:“我喜欢戏曲,因为它的音乐叮叮当当特别清脆”;有增加自信的成就感:“学习戏曲很神气,可以在舞台上展示自己,很喜欢舞台上的感觉”;还有拼搏付出的梦想:“我不再是那个喜欢京剧服装和头饰的我了,我完完全全的被京剧这块瑰宝给吸引了”;还有,因为团结协作、互助友善而获得的喜悦与分享:“我们每个人都是一片菜叶子,抱团起来就是‘一颗菜’”。更为重要的是,“戏曲艺术进校园”带给了我们大手牵起小手、携手并肩共同前进的机会与感动!

  5、戏剧教育满足幼儿的愉悦感

  幼儿园戏剧活动与游戏存在无法割舍的关系,幼儿园戏剧活动可以说是一种经过建构、具备戏剧元素的高级游戏。戏剧活动是一种综合性强、参与度高的艺术课程,是教师与幼儿双向建构的活动,对幼儿的发展具有独特的价值。幼儿园戏剧活动的自主性、趣味性和虚构性与幼儿游戏的特性不谋而合,迎合了幼儿爱模仿、爱想象、爱表演、爱创造的心理特点,能够给幼儿带来极大的愉悦感。在幼儿园戏剧活动中,幼儿可以选择自己感兴趣或是适合自己的角色进行扮演,充分发挥自己的主体性价值。通过演绎充满童趣的故事,幼儿之间可以同欢笑共紧张,一起享受戏剧活动带来的趣味性体验。如:《小老鼠吃辣椒》、《黄鼠狼给鸡拜年》、《蚂蚁搬豆》、《两只小鸟》等具有明显特性的幼儿园戏剧活动能够增强幼儿的参与性。例如我们熟知的《拔萝卜》曲目,老爷爷、老奶奶、小姑娘。小弟弟、小花猫、小狗、小耗子一个拉着一个拔萝卜,完全是一幅热闹而有趣的游戏场面,最后萝卜拔出来了,大家开开心心跳起舞来。这样的愉悦绝非是肤浅的生理快感,更是一种愉悦的情怀。

  6、戏剧教育能够提升语言表达能力

  培养孩子的语言表达能力是戏剧教学和表演的主要目的。尤其是戏剧中人物的台词是由作者深思熟虑且经过演员无数次的实践表演反复研究才能确定的。这样经典的台词不仅能体现作者和演员扎实的言语功底,更能在课堂教学中让孩子体会到戏剧的语言魅力。

  7、是幼儿认识传统文化的起点

  “幼儿在戏剧文化的学习过程中,能够直观的认识社会。如,幼儿只知道聋哑人在听力与表达方面有障碍,但是从未切身体会。那么可以通过艺术表演,在表演过程中切身体会听不见、说不出而又想表达自己意愿时的尴尬和痛苦。让幼儿懂得同情他人,懂得敬畏。幼儿戏剧教育不仅培养幼儿表演和审美,更深刻地体验人物的内心世界、提高孩子的社会属性也是幼儿戏剧教学的另一个重要目标。”

  8、培养幼儿的七力四感

  所谓戏剧教育中的七力四感是指观察力、想象力、感受力、思考力、适应力、表现力;真实感、形象感、幽默感、节奏感。虽然说到这七力四感可能对于幼儿教育工作者会比较陌生,觉得这与幼儿教育毫无关联,幼儿园也没必要对幼儿进行这些练习。但其实幼儿园的游戏、活动中无处不存在这七力四感。就像大家熟知的游戏《萝卜蹲》,在幼儿接受对方发出的“紫萝卜蹲一蹲,紫萝卜蹲一蹲”这一信号时就培养了幼儿的观察力、注意力。然后我们再把这个游戏进行拓展,幼儿可以将“蹲”这一动词进行改编,例如“紫萝卜转圈圈”、“紫萝卜跳一跳”。幼儿在进行仿编的过程中就锻炼了幼儿的想象力、表现力、思考力。

【为什么要让孩子从小接触戏曲艺术】相关文章:

戏曲的作文05-29

戏曲作文03-03

女人感觉从小到大亏欠孩子太多的句子通用12-16

戏曲教学反思02-19

关于戏曲作文03-13

中国的戏曲作文10-13

学戏曲作文01-29

描写戏曲的句子02-29

(热)戏曲作文03-09

关于中国戏曲的作文优秀_高三戏曲作文04-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