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迅的作文

时间:2023-04-26 15:00:07
鲁迅的作文汇总9篇

  在平时的学习、工作或生活中,大家对作文都再熟悉不过了吧,借助作文可以提高我们的语言组织能力。那么,怎么去写作文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鲁迅的作文9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鲁迅的作文 篇1

  鲁迅先生说地上本无路人走多了便成了路,成路后走的人更多了。鲁迅却没有告诉我们有路后的地上会怎样,这是他始料未及百算一漏的。现实告诉我们地上有了路人走多了便成沟了。 鲁迅在他的《故乡》里说:这正如地上的路;其实地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他的说法不一定是对的,起码算不上全对。他自己也搞不清楚地上的路是怎么一回事,我们都知道他在从文之前是学医的,后来他为什么不走救死扶伤的“白大夫”之路了呢?也许你会说是因为他在日本电影院看了一场有中国人入演的记实片,的确,我起初也是这么深信不移的。但事实告诉我这只是一个小片段,就像鲁迅看到的电影片段一样。这只是鲁迅转意从文的一个小插曲,插曲的存在有它存在的价值。它的价值在于它使鲁迅看到中国的土地上还没有一条让麻木冷血的“龙的传人”走的思想之路。这微不足道的小插曲让真热慕于医科的鲁迅知道广漠的赤县虽有繁星般众多的炎黄子孙却走不出一条能御敌富强的民族之路。堂堂华夏大地缺的不是走路的人,而是缺能走出路的人。所谓能走出路的人指那一些人呢?鲁迅就是能在没路的地上走出路的人。

  在那个人且相食外忧内乱的时代何曾少过欲救中国于水火之中的热血爱国者,鲁迅是最具代表性的.爱国“愤青”。稍接触过鲁迅文学的都知道鲁迅在热血青年时代去了日本仙台学医。学的而且是骨骼学。那时的鲁迅天真地认为医道能救死扶伤就中国人民于水深火热之中。那个时代的爱国“愤青”都很天真。总以为学医就能就中国人民救广漠的赤县。所以从医之路成了那个时代爱国者的明智抉择。鲁迅也随了波逐了流到了日本研究人的206块骨头。忒天真无邪的。但中国的土地上没能让他们走出一条活路。当鲁迅不经意地看到日本崽屠中国人的记实电影时他犯懵了。那一可的他才涣然冰释醍醐灌顶,人走多的地方不一定就有路,没有针砭的路是不可能在中国广漠而荒芜的土地上走出来的。学医的中国“愤青”多如麻,但医者是不能在中国的土地上走出一条救国图存的路的。中国人的病不在肉体上,而是在思想上骨子里。只可惜鲁迅看到的是主观上的骨子病,他天真地认为治好了中国人骨子里的病中国有就有骨气了。他错了,错得彻底!如果他还一如既往执迷不悟地幻想在中国满目苍痍的土地上走出一条拯救中国的医学道路,那么他错得愚昧极了。那一段小插曲让鲁迅知道地上本没有路人走多了也不一定成为路,人走多了可能成为沟让那时代的话中国人越走越深越走越不能自拔。他毅然抛弃了和藤野先生深不可测的友谊弃医从文。他真正认识到中国人的劣根长在思想上而不是肉体上。

鲁迅的作文 篇2

  你是一个受世人敬仰爱戴的人;“横眉冷对千夫指”是你对恶势力的鄙夷,是你坚定地信仰;“俯首甘为孺子牛”是你对人民的奉献,是你内心深处的灵魂。你一个豪气的步子,便踏入了多少个绝望的心灵,但又一个潇洒的转身,那样轻易离开了我们的世界,留下不可泯灭的记忆。

  “世界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你不甘落入欺凌的深渊,想要让人民强身健体,可顽固的封建者一意孤行,民众深受荼毒。于是,你弃医从文,开始了用文字来诉说你心中不灭的太阳。纸,是为你进行的战争;笔,是你锋利无比的匕首,冲锋陷阵的枪。一个个笔尖下流露出的坚毅与顽强,唤醒了多少愚昧无知的人民。你带着信念,走出一条伟大的路,一条通向光明的路。

  “巨大的建筑,总是由一木一石叠起来,我们何妨做这些一木一石呢?我时常做这些零碎事,就是为此”。你不要名利与金钱,你只是周而复始的、乐此不疲的写字,写着你心中的愤慨,写着你心中的希望,你这些一点一滴的却散发着强大的光芒的举动,潜移默化的改变着多少假恶丑,支持鼓励着多少真善美?你用一笔一划,叠成了一座山,一座坚定不移的大山。那些零零碎碎的星点,就是为了这个星光璀璨的天空!

  “空谈之类,是谈不久,也谈不出什么的,它始终被镜子照出原形,拖出尾巴而去”。你用心付出了你的一切,并不是空洞的.喊号,你用实际行动影响着,改变着一些人,并不是像没有目的的苍蝇,到处乱撞,你的行动改变了许多人事物。

  “希望是附丽与存在的,有存在,便有希望,有希望,便是光明”。你不屈恶势力的逼迫,带着心中的一份希望,向着光明驶进,向着未来驶进。1936年1月19日,你的离开牵动了多少人的心,拨乱了多少人的弦。可是,就像是人说的那样,“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你,却一直活在我们的心底永不离去。

  你的一生,为了人民而奋斗,为了中国而流泪。可是,你却仍爱着你的中国,念着你的人民。你——鲁迅,这个多少人为之敬仰的人,永远活在我们心中,撑起最明朗的天!

鲁迅的作文 篇3

  买了一本《鲁迅全集》,读了他一点杂文和小说,已经自以为很有收获了。生活在那个年代的鲁迅,不知道内心是受怎样煎熬的痛苦的。他从每一件事得出深刻的启迪,从国民生活的每一个细节推测民族劣根性的所在,他还要时时抱着一颗爱心等待,帮助他的青年,帮助受苦受灾的群众。他说过,常常以最坏的心情来揣度中国人,而结果却比他的臆想还要糟糕。

  如果说鲁迅是一个讽刺家,那么就大错特错了,他是最反对讽刺的。讽刺是他认为无用于社会并且为了保全自身利益的呻吟。很多人说他的文章具有讽刺意味,这与他本身的观点,加之以实际,实则是大大相反的。

  鲁迅的品质是伟大的,他忧国忧民,不分昼夜。在铁石心肠批判国人的同时,他也会弯下身来,为永远不会到达群众手中的灾款奉献一块钱,为的是看到孩子们欢欣的笑脸。他也会无奈,生不逢时,水深火热,并不是他想要的。

  原先,对于鲁迅是一个“战士”的说法我并不认同。在我眼中,战士应当是冲锋陷阵的,像他这样在家中仅靠笔来抨击,而不堵上鲜血的战争,是柔弱如游丝的。然而,在读完他的文章后,我又发现自己的错误。他的文章虽然有旁观的冷酷,但带来的震撼力是不一般的。在《航空救国三愿》中,最后一愿“战战兢兢的陈明一种愿望,是╠╠三,莫杀人民!”。今人看来,有些不可思议的,但在鲁迅的时代,兵荒马乱,航空救国的勇士也会狰狞地抓起屠刀,宰割无辜的百姓。残酷,暴虐,就是四面楚歌也无法诠释那个年代的绝望。鲁迅在那个年代勇敢地与残暴的势力相抗衡,这不但是肉体的筹码,更是精神的折磨。

  苏醒,把铁屋子里的人叫醒,是他写作的目的。眼珠间或一轮的祥林嫂;蘸着革命者的'血馒头吃也照样死去的孩子;人吃人,人怕人,人欺人的狂人社会;无助的阿q仅靠着精神胜利法最终落个悲惨的结局。这些都是麻木的人,被压迫,被利用而“欢快”生活的人。

  现在还是存在,到底应当怎样对待?

  呼唤,呐喊,真的足够了吗?鲁迅,他的事业还未竟,继承他的事业,把中国建成为理想中的社会主义国度,消除怨恨与隔膜。这是除了解那个年代的悲苦外读鲁迅真正的目的吧。

鲁迅的作文 篇4

  大千世界,拥有着千千万万颗耀眼的明星。可我的偶像不是善于思考的爱迪生,也不是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莫言,而是唤醒当时封建社会的作家——鲁迅。

  在我所了解中的鲁迅,他时常穿着一件朴素的中式长衫,头发也像刷子一样直竖着。脸上浓密的胡须形成了一个隶书的“一”字,满脸沧桑,一身疲惫。但是谁能想到,就是在这样一个瘦弱的身体内,却蕴藏着火一样的愤世嫉俗和直指人心的犀利的眼光。他痛恨社会的痼疾,时事的多端,更“哀其不幸,怒其不争”于国人的愚昧和冷漠,他想用他瘦弱的.身躯扛起唤醒所有人的重担。

  鲁迅刚开始的梦想是做一名医生,以后救治病人,减少疾苦。有一次,鲁迅在东京看见在画片上久违的许多中国人,一个绑在中间,许多站在左右,一样是强壮的体格,则显出麻木的神情。那一刻,伟大的鲁迅先生便觉得学医学已不是一件紧要事了。凡是愚弱的国民,即使体格如何健全,如何茁壮,也只能做毫无意义的示众的材料和看客。鲁迅想要推动文学,改变他们的精神。于是,鲁迅就开始为自己的梦想而奋斗。他曾先后着有《呐喊》、《鲁迅杂文精选》、《朝花夕拾》等书,在这么多书中,我最喜欢的就是《呐喊》,《鲁迅杂文精选》其后。在《呐喊》中有许多文学形象:狂人、阿Q、孔乙己、闰土…….早已成为中国文学史上最为典型也是最为成功的人物刻画。而杂文,也是他针砭时事最有利的武器。这种极具战斗性的文体在鲁迅先生的笔下,成为了一把最锋利的匕首,一枝最尖锐的投枪,刺破了黑暗的社会现实,带来一丝光明。

  我在阅读鲁迅的作品中,经常看到“白描”的手法,寥寥几笔,市井小民,潦倒书生的嬉、笑、怒、骂便呼之欲出,江南水乡的民俗风物则历历在目,对革命即将发生前的看似平静实则已风动暗涌的压抑场景的刻画更是入木三分,这份动力,值得我细细揣摩,用心研习。

  鲁迅先生曾说过一句话“哪里有天才,我是把别人喝咖啡的功夫都用在工作上”。在他逝世的前三天,还给别人翻译在苏联小说集写了一篇序言,在他逝世的前一天,还记了日记,鲁迅一直战斗到离开人世的那一天,从没浪费过时间。

  总之,鲁迅先生的一生是战斗的一生,鲁迅所留下的丰富的精神财富更值得我穷一生之力去研究和学习。他是我的偶像,我以后也要当一名伟大的作家。

鲁迅的作文 篇5

  每每读完鲁迅的文字,眼前便会出现这样一个面部特写。

  这形象与那不朽的文字一起,随岁月的增长,由模糊而清晰,终于画出了我心目中的鲁迅先生。

  在众多的作家中,鲁迅是突出的一个,也是特殊的一个。

  与其他举世瞩目的文豪相比,人们不禁要发出疑问:仅仅是以写杂文见长的鲁迅,何以在世界文学史上独树一帜,放出夺目的异彩来?是的,鲁迅没有莎士比亚的累累巨著,没有卢梭的长篇自传,也没有屠格涅夫那清新优美诗一般的笔调,没有雨果那曲折动人的小说情节。然而他的确是位伟大的作家,因为他首先是伟大的战士。

  他生活在一片混沌的世界中,却异常地清醒与敏锐。他不屈地战斗着,抗争着,以思想做剑,寸笔为枪,划破漫漫长夜,挑出些许亮色。

  读鲁迅的作品,实际上是在了解鲁迅的为人。他敢骂,骂苟延残喘、阴险狡诈的“落水狗”,骂奴颜婢膝、貌似中庸的伪君子;他敢论,论国民众生的劣根本性,论轰轰烈烈的大革命的悲剧之源;他敢抨击,抨击狂人眼中吃人的世界,抨击把孔乙己推上绝路的封建礼教;他敢呐喊,为艰辛而麻木地生活着的润土,为受封建势力压迫的祥林嫂。他疾恶如仇,使那些反动的'御用文人心惊肉跳,使病态社会的千疮百孔暴露无遗。

  而他又始终在刀光火色的衰微中渴求着光明。夏瑜的坟头,他放上一个红白相间的花圈;碎影依稀中,他追寻着那个“好的故事”……他笔锋幽默辛辣,嬉笑怒骂皆成文章,却不是自命清高的冷嘲热讽,他的幽默中闪烁出睿智与深刻,其中包含的是一颗忧愤深沉的爱国之心!

  “我时时解剖着别人,更多的却在解剖着我自己。”确实,鲁迅的坦率无所不在,无论对人对己。在热情勇敢的农村孩子中间,他看到了一个无知无能的“我”,在衣衫褴褛的人力车夫面前,他感受到了体面外袍下的自私自利的“我”。从学医到从文,从迷信“进化论”到辨证地看问题,鲁迅就是这样不断的自我督促,自我更新,“一面清算旧帐,一面开辟新路。”

  “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在那黑暗荒芜的年代里,多少青年聚集在这位先行者周围,听他呼吸,跟随他呐喊。他用自己的心血引导莘莘学子,走上真理和正义之路。

  一个真正的思想家,他思想的光芒是不会受时间与空间的阻隔的。

  即便是在半个世纪后的今天,鲁迅那深邃的目光依然会使你幡然悔悟。

  当你醉心享乐、虚度光阴时,“浪费时间无异于慢性自杀”的警告,会使你吓出一身冷汗;当你无法把握自我,却又自欺欺人、逃避现实时,阿Q的形象能使你窥见自己的影子,猛然从梦中惊醒;当你钻入虚无主义的圈子里不能自拔,对我们这个古老民族的历史产生怀疑甚至自卑时,那一句“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么?”

  的反问,又使你重新挺起了胸膛……

  这,就是鲁迅。他属于中国,也属于世界;他属于历史,又属于现实。

  他严厉,又慈祥。

  他消失了,又永远在人们心中。

鲁迅的作文 篇6

  在我眼中,你是一位英雄豪杰,拥有他人所没有的英勇傲骨。面对实事的黑暗,你手握一把“利剑”写下警醒世人的伟大诗篇,你壮志凌云,面对社会的腐败,你放弃理想,弃医从文,为的不是自己,而是整个国家。看过你的种种历迹,我不禁佩服,如此“大丈夫”怎能不令人为其折服。

  你笔下的《铸剑》,眉间尺为父报仇,却因胆小无为而不能夺取仇人之颅,“黑衣人”的出现,扭转了这一情况,你笔下的黑衣人忠肝义胆,有血有肉,为其报了杀父之仇,这黑衣人仿佛就是你的化身,砍下了这腐朽不堪的.专制统治,警醒了这社会之中愚昧无知麻木不堪的民众,你拥有无穷的胆量,写下别人所不敢写,说出别人不敢说的话,为的就是社会,为的就是国家,你奋笔勤书,写下《铸剑》写下麻木不堪的社会情况,这无知麻木的人民群众。为的就是警醒我们,帮助我们,你费尽心力,挥洒着强烈的情感,我不禁赞叹,你是一位身披战甲手握刃刀的英雄。

  你也有柔情似水的一面,《百草园与三味书屋》写尽了你童年的美好回忆,那朗朗读书声,那园子里的鸟叫声,那充满儿时回忆欢乐的地方,那和蔼可亲的祥林嫂,在你笔中,那种强烈的情感挥洒的淋漓尽致,这是我对你有了不同的看法,你对家乡的热爱,对亲人的感情,与那批判腐朽统治的你完全不同,你还是一个充满着与平常人一样对家人,对回忆,对童年的美好情感。铁血丹心的男儿也有柔情似水一面,我不禁对你又有了不同的印象。

  鲁迅,你是一个敢爱敢恨,敢作敢当的大丈夫,你刻画出无数鲜明的形象,他们都像是你的化身,时时刻刻激励着我们,我曾以为,你对当时的社会充满着憎恶,认为你是一个只懂得手把“双刃”的志士,却不曾想到你是一个对家乡,对童年充满感情,柔情似水的男儿,你是一位侠者,更是一位慈祥柔情的好男儿。

  鲁迅,你是一位英雄豪杰,纵有千言万语都表达不出我对你的佩服与赞美,只用一句话来说,这种“大丈夫”怎能不令他人折服?

鲁迅的作文 篇7

  每个人的心中都会有一个自己最喜欢的作家,当然,我也不例外,我最喜欢的作家是鲁迅先生。

  鲁迅先生这一生都是在为人民而奋斗,而他的笔就是他最强大最有力的武器。在平常人的眼中,一草一木、一花一石、一人一事,他们所关注的往往只是事物的表象,而鲁迅先生不同,在他的眼中看到的并非单单是事物的表象还有事物的本质。他曾用忧愤深广这四个字来概括自己的作品的基调。对于任何人,任何事,鲁迅先生都是抱着怀疑的心态去对待的,通过表象显现出本质,却又怀疑这表象,这似乎是矛盾的,但是却使鲁迅将凡事看得更为清晰透彻,本将这异于常人的想法赋予诸文。他的笔如同手术刀,将表面的血肉层层剥开,揭露其中隐藏的内涵,他的笔是他最强大最有力的武器,与封建社会做不屈不挠的斗争,为中华之崛起做着奋不顾身的开拓。

  但是鲁迅先生最令我佩服的是他那颗纠结的近乎扭曲却又极其坚定的.心。我在《呐喊自序》中写道:鲁迅这是一边要积极地给予新青年们战胜黑暗的勇气和信心,一边要消极地面对那令人窒息的黑暗。我在《孤独者》的阅读笔记中写道:鲁迅之所以为鲁迅,正是因为无论现实多么黑暗,他的内心多么消极,都可以坚持着命运与作斗争。

  但是鲁迅先生也是因为这样子过度的劳累才是自己患了胃疾,但是他仍然为着人民而写作,为着国家而奋斗,他对国家的热爱始终是坚定的,可以说是毫无动摇,也正是这一点,是他一直为了中国做小说,为了人民而做小说,只有这样强大的内心才受得起民族魂这份荣誉和嘉奖。其实他并未离我们远去,一直在我们心里在我们的心里。

鲁迅的作文 篇8

  手捧鲁迅先生的《朝花夕拾》,品味着从字里行间透露出年少轻狂时的童真,又显露出鲁迅先生对黑暗社会的无奈。

  1928年,鲁迅收录了关于自己童年和青年的文章,命名为《旧事重提》,而后更名为现在的《朝花夕拾》。然而它只是一本在老境下怀着悲伤之情写下的一本小说吗?全然不如此。朝花夕拾,顾名思义,清晨的落花在夕阳时捡起来。蓦然低头,于是平静地俯下身去,伸出手,捡起。这个原本简单平和,而又带一丝伤感的过程被鲁迅先生赋予了新的含义。

  令我向往的是那童年,那片鲁迅先生心中的圣洁之地,提起这个,我仿佛看见了追赶花猫的他,在水边与小伙伴吃冰的他,在百草园中与鸟兽木石为友的他;仿佛听见油蛉的清脆的低唱,蟋蟀不间断的琴声;仿佛闻见了那豆麦与水汽的蕴藻之香……

  鲁迅先生是一派大作家,他的.童年并不乏味。他是乡下人,却能和城里人一样去读书。少了乡下孩子的粗狂,多了一份知书达理。少了城里孩子的娇气,多了一种大度气派。浓郁的乡土文化与深厚的民间文化熏陶着他,深深地影响着他的一生。

  忘不了在《社戏》中,迅哥儿的快乐纯真,在朦胧的月色下,飘着豆麦的清香,划着小白船去赵庄看戏,回来时肚子饿了又“偷”豆子吃。在“百草园”中,探索大自然的无穷趣味,在土下挖掘人形的何首乌,听阿长讲“美女蛇”的故事,正是这样的快乐而自由的生活令我向往。

  童年的生活免不了陈腐味,“三味书屋”是一个例子,学生对孔子像行礼,拜先生,在课上只能读死书,不得过问,三言、五言、七言,还有打人的戒尺和跪罚。这一些无不体现了当时教育思想的闭塞。

  虽然如此,但鲁迅先生也并没有写这些,有人说过:要看一个人是不是真的会写文章,最主要还是看他的文章里有没有感情。老师也曾说过:只有情感才能把文章变成有血有肉的。我不得不承认鲁迅确实厉害,即使是“极方正,质朴,博学”的寿镜吾老先生,读着读着,仿若年迈的老人顿时变成了一个活力四射小孩子。即使是“最严的书屋”,“我”在花坛上折腊梅花,用荆川纸去描绣像,向我们展示了一个妙趣横生的童心世界。他的一切话语虽然平淡朴实,炽热的情感却展露无疑。他希望与大自然真正拥抱在一起,憧憬在山水间流连,向往与小虫子们打成一片的日子。

  我们的童年渐行渐远,留下的是一个个美丽的回忆。《朝花夕拾》,去领略一下鲁迅的童年,慢慢体会其中的幸福童年味儿吧。琐碎的记忆在《朝花夕拾》中重现,不一样的年代,一样的快乐,童年,使人怀念啊。

鲁迅的作文 篇9

  毛泽东说:“鲁迅的骨头是最硬的,他没有丝毫的奴颜和媚骨。郭沫若说:“鲁迅是革命的思想家,是划时代的文艺作家,是实事求是的历史学家,是以身作则的教育家,是渴望人类解放的国际主义者。”法捷耶夫说:“他的讽刺和幽默虽然具有人类共同的性格,但也带有不可模仿的民族特点。”

  我说……

  我眼中的鲁迅是性格刚强的`。小时候的鲁迅就十分的要强,事事总想走在别人的前面。鲁迅成年后,他的性格变得更加刚强,从他的文章中,从他面对敌人的迫害而不惧怕中,从他与批评他的人针锋相对中,我们都可以看出他的性格。正如他说的“让他们记恨去,我一个都不原谅!”

  我眼中的鲁迅是出口成章的。他的名言警句是让人一看便知的,些许名言在风趣幽默中又带了几分讽刺,我印象最深的一句是“中国虽发明火药,却只会用来放烟花炮竹;发明罗盘,也是用来看风水。”深刻揭露了当时中国人的愚昧无知;“我们中国人对于不是自己的东西,或者将不为自己所有的东西,总要破坏了才快活的。”这句话好像道出了当时中国社会的现状。

  我眼中的鲁迅是知恩图报的。鲁迅儿时的保姆阿长朴实善良、仁厚慈爱;儿时的恩师寿镜吾先生严格而不苛刻,可亲可敬;日本留学时的恩师藤野先生治学严谨、和蔼善良。在所学过的课文中,鲁迅无一不在文中表达对他们的感激之情。

  我眼中的鲁迅是忧国忧民的。鲁迅的一生是处在乱世中的一生,国家的动荡,民族的败落,深深地影响着鲁迅。为了追寻人生的价值,鲁迅到日本留学,民族的耻辱改变了他的人生观,他决定弃医从文。从文的鲁迅找到了改变人们灵魂的武器,也使自己的才华和思想得到了淋漓尽致的发挥。无论是《阿Q正传》,还是《祝福》、还是《伤逝》无不充满了对普通劳苦大众的爱与关怀。

  我眼中的鲁迅是勤奋努力的。因为上学迟到,他就在桌子上刻了一个“早”字,当作了他一生的座右铭。鲁迅写作的勤奋也是出了名的。为了工作他常常工作到深夜,点燃一支烟便又来了工作激情。

  我眼中的鲁迅是垂范百世的,他高尚的品质影响着一代又一代人。

【鲁迅的作文】相关文章:

鲁迅故居作文02-10

鲁迅先生作文02-13

鲁迅故里作文02-12

我心中的鲁迅作文02-07

鲁迅故里游作文02-07

我眼中的鲁迅作文02-11

我心中的鲁迅作文12-10

游鲁迅故居作文12-13

参观鲁迅故里作文12-13

游鲁迅故里作文11-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