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读后感

更新时间:2022-11-03 16:26:11
  • 相关推荐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读后感

  当赏读完一本名著后,你有什么总结呢?让我们好好写份读后感,把你的收获和感想记录下来吧。那么你真的懂得怎么写读后感吗?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读后感,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读后感1

  鲁迅的著述浩如烟海,我最喜欢的一篇是《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它描述了鲁迅先生儿时在百草园的乐趣,以及在三味书屋读书时的乏味生活。

  在文中,作者充分描绘出百草园充满着无限的乐趣,那儿有“碧绿的菜畦,光滑的石井栏,高大的皂荚树,紫红的桑椹;鸣蝉在树叶里长吟,肥胖的黄蜂伏在菜花上,轻捷的叫天子(云雀)忽然从草间直窜向云霄里去了”,这里无疑是一个儿童的乐园,无一不充满生机,无一不充满快乐,难怪鲁迅先生喜欢百草园了。

  当鲁迅先生到了要上学的年龄时,家里将他送进了三味书屋。三味书屋是鲁迅先生老师家的书房。进了三味书屋,鲁迅先生开始了乏味的学习生涯,“每天只读书,正午识字,晚上对课”,这便是鲁迅先生的生活内容。鲁迅先生和同窗们经常到屋后的园里去玩,但人去多了,时间久了,就会被老师叫回来,继续读书,远远不及在百草园里自由、快活。

  通过将百草园与三味书屋比较,让我感觉到童年是那么美好,令人留恋。

  鲁迅先生上的是私塾,一天下来几乎没有时间玩耍,这束缚了学生爱玩的天性。而我们现在上的学校,每节课下课都会有时间玩,也还算得上自由。跟三味书屋比起来,我们像在天堂。鲁迅先生在这篇文章里,揭示了儿童广泛的生活趣味与束缚儿童天性的封建私塾教育的尖锐矛盾,表达了应让儿童健康活泼成长的合理要求。

  我觉得,在让儿童接受教育的同时,也应该让他们玩好。

  鲁迅的名字家喻户晓,读到他的文章却是在课本里,课文《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是散文集《朝花夕拾》中的一篇文章。鲁迅在我的心目中,一直都是高不可攀的偶像,加上他是“家喻户晓”的世界上都有名气的大作家,更是不敢轻易读他的书,怕读不懂,自己太俗了。但自从读了鲁迅的《闰土》、《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等文章,一下子,似乎把我和偶像的距离拉近了。朴实的文笔,细腻的情感,使我感到像在与一位和蔼慈祥、平易近人的爷爷亲切地交谈。

  暑假期间,利用空闲时间读了《朝花夕拾》,其中我感触最深的便是那篇《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了。这篇文章记录了鲁迅在无忧无虑的童年时代所发现的乐趣。

  那个荒芜的百草园,生长着各种不知名的杂草和虫蚁鸟兽,而鲁迅却从中发现了无限的乐趣,这有高大的皂荚树,也有矮小的珊瑚珠,还有轻盈的叫天子。偶尔翻开石头,还能发现其中的虫虫蚁蚁,更是增添了无限乐趣。鲁迅在这里发现探求感受大自然的和谐与美妙,满足了那颗好奇的童心,他置身于百草园中,抛开一切烦扰,尽情感受大自然带来的乐趣。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读后感2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描述了鲁迅先生儿时在家中百草园得到的乐趣,以及在三味书屋读书时的乏味生活——作者少年时代生活的恋歌。

  “不必说碧绿的菜畦,光滑的石井栏,高达的皂荚树,紫红的桑椹;也不必说鸣蝉在树叶里长吟,肥胖的黄蜂伏在菜花上,轻捷的叫天子(云雀)忽然从草间直窜向云霄里去了。

  但是周围的短短的泥墙根一带,就有无限趣味。油蛉在这里低唱,蟋蟀们在这里弹琴。翻开断砖来,有时会遇见蜈蚣,倘若用手指按住它的脊梁,便会拍得一声,从后窍喷出一阵烟雾。何首乌藤和木莲藤缠络着,木莲有莲房一般的果实,何首乌有拥肿的根。有人说,何首乌是有像人形的,吃了便可以成仙,我于是常常拔它起来,牵连不断的拔起来,也曾因此弄坏了泥墙,却从来没有一块根像人样。如果不怕刺,还可以摘到覆盆子,像小珊瑚珠攒成的小球,又酸又甜,色味都比桑椹要好的远。”这些传达了百草园的风韵。还有那繁杂的捕鸟过程和那曲折紧张的美女蛇故事,展现出了不一样的童年生活。这就是鲁迅对自己家后院“百草园”的描写,这儿真是好玩,可以追赶着云雀,直到它们飞向云霄,还可以拿着树枝像赶着马车一般将蜈蚣赶来赶去。时不时拔起何首乌,偶尔发现了像人样的根,便不停的炫耀。

  这里无疑是一座儿童的乐园,无一不充满生气,无一不充满快乐,那怪鲁迅喜欢这儿了。当鲁迅先生到了要上学的时候,家里将他送进了三味书屋。三味书屋是鲁迅先生的老师家的书房。在三味书屋,鲁迅先生曾经请教过老先生关于“怪哉”的故事但是被老先生一口拒绝了,并要求鲁迅再也不能对他提这些“无关要紧”的事情,只是让他一味的学习。这样让很苦恼,于是他便只好在课堂上画画,时不时的叫上小伙伴们一起溜出去,去玩耍。由此可见三味书屋的教育根本就是失败的。

  首先,学生不喜欢三味书屋的学习生活,再有“书没有读成,画的成绩却不少了”——从自己的角度否定了三味书屋式的教育。还有“后来,因为要钱用,卖给一个有钱的同窗了,他的父亲是开锡箔店的;听说自己也做了店主,而且快要升到绅士地位了”——从同学的角度否定了三味书屋式的教育,它培养出来的人,正是那种逐利趋势之徒,旧制度的维护者与社会的基础,这样的批判是很深刻有力的。

  鲁迅先生在这篇文章里,揭示了儿童广阔的生活趣味与束缚儿童天性的封建私塾教育的尖锐矛盾,真实而生动的再想了清末私塾教育的若干侧面。表达了儿童热爱大自然﹑追求自由快乐的心理,应让儿童健康活泼地成长的合理要求。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读后感3

  我家装修后焕然一新,旧日的模样我现在己经不记得很多。只记得家门前有一片小树林,家后面一座小山。别看这两个地方小,这可是我小时候的天堂。

  白天的树林灿烂而又美丽,太阳的光照耀在树叶上,像点点星光点缀着自己的家。树叶被阳光照得透明,仿佛一颗颗美丽的猫眼石在被鉴定师鉴定自己的价值。我和小伙伴悄咪咪地跑向后面的小山,我们比谁先爬上山顶。还有几个人在山顶上把一些泥土滚下来,防碍我们前进的脚步。"谁让你上去的?快下来!"我回头,映入眼前是奶奶,生气而又担心。我赶快跑下来,跟在奶奶的后面。回到家中,看到一桌热气腾腾的饭菜。心中油然升起了一份幸福。吃着美味的食物,讨论着甜蜜的事情,心里更是美滋滋的。

  一到夜晚,皎洁的月光撒在树顶上、树叶中。入眼便是满天繁星,星星点点闪着光。夜晚,萤火虫在这里游玩,就像无忧无虑的孩子在这处天堂快乐地和我们一起嬉戏。我从家中拿来一个瓶子捉萤火虫,把瓶口对准萤火虫的下面,手向萤火虫快准狠拍下去,不一会儿瓶子就装满了。萤火虫在瓶子里发着光。像大路上的灯照亮回家的路,美丽极了,玩够了把瓶盖掀开,萤火虫陆续飞了出来,仿佛一盏盏小灯笼飘向更远的地方……

  可是,没过多久,我就上小学了。听说我上的小学是很好的,也是最严厉的小学。

  初见学校,校门上写着五个大字:"莲花塘小学",显得庄严而神圣。走进校园。一座花坛展现眼前,花坛里玫瑰、三叶草、栀子花,红的、绿的,白的各式各样,我的班主任姓胡,看起来很年迈,高高的,很严肃。初次上学的我像无拘无束的野马,好奇心也特别重,有时打乱课堂秩序。老师点我的名,可我还是外甥打灯笼——照旧!老师只好让我站起来听课。唉!现在回想起来,这可真是我的黑历史啊!

  只要一下课,我们就飞快地跑到学校后面的操场。操场上有的追赶,有的散步呼吸新鲜空气,还有的坐在树下睡觉……玩得不亦乐乎。上课了,同学们的心还没停下来,让老师敲黑板才能消停。开始读书了,有的扯开大鹅嗓,大声读,有的细声细语,还有讲小话吃东西的,更过分的是,还有改诗的,比如孟浩然写的春晓,他们改成"春眠不觉晓,处处蚊子咬,夜来风雨声,蚊子死多少"……

  放学了,我们一窝蜂冲出教室,都想快点回到家里,学校熙熙攘攘的都是来接自己孩子的父母,我也以百米冲刺的速度跑向奶奶,在路上讨论今天学校发生的趣事,开心极了!

  我那快乐无边的小学啊!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读后感4

  今年的暑假,我读了鲁迅的一部经典作品——《朝花夕拾》。这部作品既不遮遮掩掩,又不追求满是好词佳句的华丽,却深深地吸引着我。

  《朝花夕拾》里有一篇《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三味书屋后面有一个园,虽然小,但在那里也可以爬上花坛去折腊梅花,在地上或桂花树上寻蝉蜕,最好的工作是捉了苍蝇喂蚂蚁,静悄悄地没有声音。

  细读鲁迅先生的《朝花夕拾·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享受着不时从字里行间透露出来的那份天真烂漫的感情,眼前不由出现了一幅幅令人神往的自然画面:“油蛉在这里低唱,蟋蟀们在这里弹琴,翻开断砖来,有时会遇见蜈蚣,倘若用手指按住它的脊梁,便会拍的一声,从后窍喷出一阵烟雾……"

  读着鲁迅先生的这篇充满对童年回忆的散文,正如读着发自鲁迅先生心底的那份热爱自然,向往自由的童真童趣。一切感受都是那么天真烂漫,令人回味,真不懂自己怎么会那么喜爱《朝花夕拾》中的这篇短文。也许是引起了我心中的共鸣吧!鲁迅先生在文章中表现了他热爱自然,向往自由的那股热情,希望能自由自在地玩耍,与大自然亲密接触,不希望整日被父母,家奴管束着,这正是我想要的生活。所以,读着读着,不免又让我拾起了那次回老家的感觉。

  那是今年清明节的事了。因为清明放假,加上双休日,假期还多了一天,所以,我和姐姐就回老家了。

  在回家的途中,我见到了我以前的学校和同学,他们见了我,连忙跟我打招呼,我回礼。别人跟我打招呼,我很自豪。我回礼,他们也乐呵呵。这种回家的感觉就是好啊!车子停下来了,到站了,我下了车。到老家的路还有一段,在走路的途中,我又见到我以前的同学,他们在钓鱼,我跟他们打了个招呼,还可以甩两下钓杆。一种多么熟悉的片场!

  回到家后,外婆不在家,我和姐姐肚子都饿了。“吃泡面吧!在自己家,因为爸妈不允许,已经好长好长时间没有吃了我很喜欢的泡面。”我建议,姐姐欣然同意了。于是,我们拿了两包泡面放在煤气灶上煮。我先把水烧开了,然后把泡面和调料放进煮锅中,煮上个三至四分钟,就开锅了,我们各自拿了碗来盛面,香喷喷的,心想:“自己做的一定非常好吃。”尝一口,哇,多美的享受啊!

  想毕小兔子也饿了,于是我开始喂小兔子。我把小兔子抓进一个草丛中,然后看守着它。它吃着吃着,也许突然听见了一声鸟叫,它飞快地跑了过来,耳朵竖直了,过一会儿,又继续吃草,也许它已经断定没有人打扰它。可是它吃了几口又不吃了。我朝四周望了望,看见了一种它常常吃的草,我把那些草摘过来,喂小兔子。小兔子又开心地小口咬了起来。我把小兔子抱到了那片草中,小兔子见了,吃着跳着,可高兴了,我也在一旁看着笑。临近傍晚,我把小兔子抓进了窝中,还拔了一把草,放在窝中,让它晚上吃。嘿,陪着兔子,跟着开心,这样的感觉真好!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读后感5

  不必说蔚蓝的大海、清新的海风、漂浮的船只,也不必说白鹭在泥间觅食,顽皮的跳跳鱼时不时从泥里蹦出,小巧的石蟹在石头缝里穿梭。单是一条石板路,就有无限趣味。凹凸不平的石头散铺在路上,石头缝里夹带着沙子,一些螃蟹可能就藏在其中,若用树枝去掏,说不定可以淘得到,就看你怕不怕它那钳子。石板路紧邻着一个斜坡,斜坡下面就是海了。渔船停在海里,渔民们用自制的木板搭在石板路上,方便上下船,然而我们却通过木板,到渔船上,再用“飞檐走壁”的功夫跨过几条渔船(当然是船上没人时),从另一条木板回到石板路上。我们有时还规定路线,比赛跑,看谁跑得快。最有趣的应该是石板路尽头,有一艘废船,也不能说是废船,就是没人要的船,已经放了很久,但是现在已经不见了。

  船上可站四五人,原本上面有些垃圾和水,都被我们清理掉了,船舵、船舱,还保存完好,被一根粗绳拴在码头上。若不是绳子太粗,若不是被死死系在铁环上,若不是我们太小力气不够,这船早就被我们划走了,哪里还会乖乖停在岸边。即使不能划走,这同样也是我们的乐园。这船停在一个角落,旁若无人,又有一棵小树在码头上,既没有大人干扰,又有一棵树可以遮阳,特别是下午或中午时,太阳比较大。上船只需从一个不到一米的码头上跳下去,船便近在咫尺。上了船,若是退潮就没什么意思,若是涨潮,上了船之后,几个人一动,船便会摇晃起来,在当时看来这是很有趣的事。船舱很矮,还很臭,一般不下去,但船舵的位置可是必争之地,船舵很轻,轻得好像没和水里的舵连起来一般,现在想想也许这舵是坏了吧。管他坏没坏,总之,这都是我们童年的记忆。

  到了规定的年龄都要去上学的,我也不例外。我进了演武小学,开始了六年的小学生涯。第一天进学校的我对什么都是好奇的。嘿,学校有个池,池里也有只小木船,这让我想起我玩乐的地方,我是挺想上去的,但有一道大铁门拦住。第一天上学,我见到了我的班主任,是一位中年女子,温文尔雅,仪表大方。我当时还小,也不知道什么是好老师,只知道跟这老师学就对了。也记不清从何时起,有了作业,刚开始是没有的,于是我开始怀念我的乐园了。哦,我的废船!哦,我的螃蟹们和小伙伴们!

  每天除了周末都要来学校,我虽然离开了乐园,但我在一个新的环境里,一样玩得开心,玩得快乐。我接触了新事物,交到了新朋友,不过,可能是之前太野、太任性了,一下收不回来。记得在一次因为小测还是作业,我已经记不清了,被老师留下,回家后被妈妈打了一顿,在阳台上哭了一晚上。不过,也好像因为这个,我的心貌似收了回来,之后我似乎有所变化,变得更乖了,可能就是因为这个吧。

  避风坞听说要改造时,我已经上五年级了,当爸爸知道这个消息后,就到避风坞拍了许多照,直到六年级改造完毕,现在已没了当年的味道了,只能通过照片来回忆当初、回忆童年。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读后感6

  到浙江第一天的旅程是绍兴。

  这是一座既普通又不平凡的,它在整个浙江省中并不算什么商业重镇,交通枢纽亦或是工业中心,但却是一座鼎鼎有名的文化名城,不仅东晋时期著名的大书法家王羲之结缘于此,而且伟大的无产阶级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中国现代文坛的巨匠鲁迅先生的故居也在此地。

  快速公交还没启动,我那颗揣着对偶像无限憧憬的心就已经飞向了远方。

  应该是缘于文化的渲染,使这座城也沾上了几分书卷气。无论是依依多情的杨柳,还是人行道两旁仿古的、雕梁画栋的街灯,都勾勒出了几分淡淡的诗意。阳春三月的笑得那样和蔼、亲切,在曼妙的树影中分解成千万道七彩斑斓的光束打在车里,仿佛把车厢的每个角落镀上了一层金。

  行了一程,这才到达景区。石砖砌成的老街因为年久而磨出了斑斑驳驳的纹路,显得古老而质朴,也不难看看出这里曾经拥有的繁荣。左右的古宅鳞次栉比,呈现出东方建筑独特的结构之美。

  “出门向东,不上半里,走过一道石桥,便是我先生的家了。从一扇黑油的竹门进去,第三间是书房。中间挂着一块匾额道:三味书屋……”循着当年鲁迅先生行云流水般的文字,我轻步迈进了这件静置百年的书塾。学生们的座椅摆设依稀还是原来的样子,东北角的那张两抽屉的硬木书桌就是少年鲁迅的地方。桌面右下角有刻着一个一寸见方的“早”字,是鲁迅亲手刻下的。那次小鲁迅因为给病重在家的父亲买药二耽误了上课时间,受到了的严厉批评,因此刻下这个“早”字用以自勉。这次迟到受罚让少年鲁迅印象深刻,并从此改掉了这个毛病。就是这样,刻苦、勤勉、虚心的品德和知错就改的精神造就了一代伟人。

  投向中间的讲桌,讲桌上摆着一副画像,那是鲁迅的塾师——寿镜吾老先生。老人家看起来非常慈祥。正如鲁迅在《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对他详实的描写“他是一个高而瘦的老人,须发都花白了,还戴着大眼镜……他是本城中极方正、质朴、博学的人……”来到三味书屋后面,还有一个小园,虽然很小,但却饶有兴趣,鲁迅在这里也度过了一段难忘的时光。

  从三味书屋出来,穿过古韵犹存的鲁迅故居,即是文章中所描绘的“百草园”了。刚跨过园门,大片大片的油菜花就吸引了我的眼球,一朵朵,一丛丛,这儿生长着,那儿生长着,好像一浪浪涌动的金色潮水。萝卜也不示弱,翠绿的叶片又肥又大,下身孕育着的是丰收的硕果……

  坐在老树蜿蜒盘旋的虬枝上,静静读着鲁迅先生的作品,我又肃穆起来。

  临走前再次凝望画壁上那个一手夹着烟卷的高大身影,犀利的眼神中分明闪烁着“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的豪气——在一代伟人面前,第一次觉得是那么的渺小。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读后感7

  “碧绿的菜畦,光滑的石井栏,高大的皂荚树,紫红的桑葚……”这就是它的一角——这就是鲁迅儿时的乐园——百草园的一角。“从一扇黑油的竹门进去,第三间是书房。中间挂着一块扁道:三味书屋……”这就是他的一块小天地——三味书屋的一隅。

  显而易见,《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就是讲的鲁迅儿时在百草园与三味书屋的生活,那么,现在让我们跟随着作者的脚步,一起去看看吧!

  先来到了百草园,嘿,快来看!百草园可真是一个孩子的乐园:菜畦、石井、大树、桑葚、吟蝉、黄蜂……每一样玩意儿都可以让好奇心旺盛的孩子流连忘返。只是因为“有人说,何首乌根是有像人行的,吃了便可以成仙。”所以,年岁尚小的“我”便常常将它连根拔起,甚至为了这件事儿,还弄坏了泥墙哩!小时候的鲁迅是多么的.天真可爱呀!在这有趣的百草园里,又怎么能少得了一些民俗故事呢?这不,“美女蛇”来了,她是一个人首蛇身的妖怪,能唤人名,人若是一答应,那可就遭殃了——那美女蛇便会在半夜偷偷来到你房里,将你“啊呜”一口吃掉!但是你若是有了一条飞蜈蚣,那便不用怕了,飞蜈蚣是美女蛇的天敌,专治美女蛇。那时候的小鲁迅就十分希望有一条飞蜈蚣。我也想要,若是有了这么一件宝物,那该多好呀!

  然而,逍遥的日子也不会一直有,不久,鲁迅就要去一所书塾里读书去了,而那所书塾就叫做“三味书屋”。

  那书塾比较简陋,没有孔子牌位,“我们”只好对着那块扁道和一幅梅花鹿画像行礼。在三味书屋里,“我”还问了先生:“先生,‘怪哉’这虫是怎么一回事?”然而,先生并没有为“我”解惑,反倒是有点生气了,原来,学生是只要学习便好了,不该管那些有的没的。体现了传统教学思想对学生求知欲的扼杀。

  在三味书屋读书时,“我们”读着读着便停了下来,只有先生沉浸在自己的读书世界里。于是,下头的孩子们便开始了游戏,但还是静悄悄的,没有声音。“我”是在画画,拿了那种“荆川纸”蒙在小说的绣像上描着画,画了一大本,但最后这些东西都卖了换钱了。作者在最后说“这东西早已没有了罢。”不但是说他画的画已经没有了,还是在感叹童年生活的一去不复返,表达了作者对那些有趣天真的年少往事的怀念与唏嘘。

  我觉得,百草园与三味书,对于深处黑暗的鲁迅来说,像是一眼清泉,只要一回忆起,全身就会快乐起来,那干枯的心灵便会尝到甘甜的滋味,同时这也一定是鲁迅心中的明灯,指引着他前进的目标——拯救黑暗社会的孩子们!

  童年时光一定是鲁迅坚持作战的信念,它支撑着他一路走下去,披荆斩棘,为孩子们开辟出一片美好而明亮的蓝天!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读后感8

  鲁迅先生以一个天真活泼的小孩子的视点,描述了百草园里长着碧绿的菜畦,高大的皂荚树,紫红的桑椹,有在树叶里长吟鸣蝉,有伏在菜花上的肥胖黄蜂,有忽然从草间直窜云霄里去轻捷的叫天子。

  在三味书屋,虽然有寿先生严厉的教诲,却仍耐不过学生们心中的孩子气,当他读书读得入神时,却没发现他的学生正在干着各式各样的事,有的正用纸糊的盔甲套在指甲上优质戏,而鲁迅正聚精会神地在画画……

  鲁迅先生用笔给我们描绘出一幅幅令人神往、充满童趣的乡村画。字里行间透露出来的是那份天真烂漫的感情,是对童年生活浓浓的思念。随着那百草的摇动,金蝉的长鸣,思绪把我也带回以前只要学校一放假,爸爸就带我去奶奶家乡玩的场景。

  奶奶的家乡在古运河畔的一个村庄。踏上弯弯的村道,穿过浓绿的枇杷园,沿着那条用青石板铺就的小路,绕过一个大大的清水塘,看到三颗高高的枣树时,小竹林左边那白墙黛瓦,屋顶爬满南瓜藤的农舍,便是奶奶的家了。

  奶奶慈祥地、笑眯眯地看着我和小伙伴们在田头奔跑、在荷塘摘莲、在树下打枣、在门前堆雪人。我们顽皮的身影、欢乐的笑声在奶奶家的房前屋后环绕。

  美好的童年,带给我们的是:浓浓的思念。

  今天我读了一篇名叫《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的故事,读完之后,我的心里久久不能平静,并且心中默默地想:鲁迅,你真是一个善解人意,知识丰富文贤达士,也是我们心目中永远的榜样。

  这篇故事说的是,幼小的鲁迅是在百草园玩大的,所以鲁迅对它已经有了浓厚的感情。可父母认为鲁迅已长大成人了,所以就忍痛割爱,把自己的心肝宝贝送进了书院。鲁迅十分伤心,但是,鲁迅知道父母的一番苦心,所以离开喜爱的百草园到书院读书。读了还不到几天,鲁迅又对这儿产生了兴趣,所以鲁迅就把这当作了自己的天堂,好像读书就像吃菜一样有味道。

  我读完这篇故事的感觉是:每一个父母的出发点都是好的,他们每天起早贪黑、辛辛苦苦地从别人的手上赚钱,供我们上学读书,为了什么?他们每天来回地送我们上学,又是为了什么?就为了我们将来在社会上可以做一个有用的人,所以我们不能辜负他们对我们的期望。可是,有的人还责怪父母为什么要把我们送到学校,其实在我们的心里那算什么,在父母的眼里那才叫痛,知识没有向我们表达罢了。他们看在眼里,痛在心里。不过,只要我们用最好的成绩回报他们,那就算是没有辜负父母对我们的期望。

  啊!同学们,我们欠父母的太多了,不过只要用自己最好的成绩来回报他们,他们就心满意足了。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读后感】相关文章: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读后感15篇09-22

人生百味经典句子10-27

茶禅一味02-14

农家书屋工作总结10-25

巧克力味的暑假读书笔记03-31

痛到心碎的句子10-23

心碎到撕心裂肺的句子10-22

春到龙江边02-24

霸气高冷到爆的句子10-31

心疼到无法呼吸的句子10-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