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风筝的人读后感

时间:2024-01-15 08:26:15
  • 相关推荐
追风筝的人读后感

  认真读完一本著作后,大家心中一定有不少感悟,是时候抽出时间写写读后感了。千万不能认为读后感随便应付就可以,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追风筝的人读后感,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追风筝的人》不是讲述故事主人公之一,阿米尔一个人的劫数,而是两代人的灵魂救赎。

  如书中所述,故事发生在阿富汗喀布尔北部繁华的新兴城区。以一个追风筝的画面刻画两个故事主人公—那两个小男孩“阿米尔少爷和仆人的儿子哈桑”的故事底色。

  在他们的童年,故事的起点不是终点,错误也不是开头,而是延续。

  故事从十八章谈起,看到这里时,合起书觉得有些心痛。

  一个最大的谎言被揭露了,这个谎言被一个始终似乎在扮演见证者,不言者的人物,阿米尔爸爸最好的朋友—拉辛汗揭露。阿米尔多年后再见到童年时的旧人拉辛汗。

  拉辛汗垂死之前,告诉阿米尔真相,也是这么多年深藏在他心底最大的秘密:哈桑是阿米尔的弟弟。

  故事到这里,想起作者卡勒德·胡塞尼在小说开篇,阿米尔的童年时,描写了阿米尔父亲,那个普什图人老爷对自己情同手足哈扎拉仆人阿里儿子哈桑的爱。那爱甚至让自己的亲生儿子阿米尔嫉妒,于是阿米尔耍起小手段,让父亲看电影只带自己不带仆人儿子哈桑,通过赢得放风筝的第一名得到父亲的“真正关注”。

  看前面阿米尔与哈桑童年在一起时的章节在想,阿米尔父亲,这是个多么好的老爷,符合他的一贯形象,一个受人尊重且有声誉的人,对仆人儿子也充满爱也是他一贯正面形象的体现。

  看前面时毫不怀疑这个一贯形象的父亲,可随着叙述展开,一切被放大,38岁的阿米尔回忆起故事的锁链,关于他爸爸对哈桑的一切的故事锁链,关于他爸爸记得哈桑每一个生日,关于在阿米尔将阿里哈桑用偷东西谎言赶出家门时,阿里哈桑离开时他爸爸流泪,这些描述都开始有了双层解释。

  哈桑是阿米尔的兄弟,哈桑是他父亲与仆人阿里妻子所生,他父亲背叛了自己情同手足的好仆人阿里。他父亲偷走了别人知道真相的权利,阿米尔失去了兄弟,阿里失去了亲生儿子。

  一个好人,犯了错。

  我想,这可能是书中那些受过他爸爸帮助,尊重他爸爸大多数人会给的结论。

  阿米尔却想到什么,“有其父必有其子”,他设法赶阿里和哈桑出门,他与父亲在阿富汗战争爆发时逃往美国,而哈桑被留在了阿富汗,留在了那个低贱哈扎拉人的阿富汗。

  阿米尔想,如果他没有赶和他一起长大的哈桑出门,那哈桑也会和他与父亲一起逃离阿富汗,逃往到美国,有一个平等的身份,有新的家庭,新的工作,拥有新的一切。

  当阿米尔多年以后在美国拥有一切,家庭,工作,生活时,他被拉辛汗一个电话召唤,来到在巴基斯坦看病的拉辛汗面前,从拉辛汗的嘴中得知,得知些被他曾经掐断的童年故事的延续,哈桑怎么样了?

  拉辛汗讲述他与哈桑相遇,见面,最后给阿米尔一封信,阿米尔在信中见到哈桑,可是紧接着,拉辛汗说了他要对阿米尔讲述的,关于哈桑的故事结局,他要阿米尔来见他最后一面的原因。阿桑死了,请求阿米尔从阿富汗接回哈桑的儿子。

  哈桑死了,这无疑会是一个悲剧。哈桑的死亡结局这些年来就像薛定谔的猫,始终在阿米尔心中,而直到亲口有人告诉阿米尔,这个悲剧才尘埃落定。

  悲剧是从什么时候,从阿米尔自私的将阿里哈桑用偷东西谎言赶出家门,还是他父亲背叛仆人阿里,与仆人阿里的妻子生下哈桑。

  还是一种阿富汗内存在的对人的不平等,生来便对普什图人的尊重,对哈扎拉人的轻贱,以至于老爷隐瞒下与仆人哈扎拉妻子生下哈桑的懦弱,这份懦弱来自不敢承认的身份沟壑,这份沟壑来自旁边眼里的偏见和蔑视,来自他人的眼光。他人如何看待?他人会怎么厌恶这些丑闻?

  国家仇恨,民族矛盾,人的不平等,人性的微弱样貌,构成故事里荡开的层层涟漪。

【追风筝的人读后感】相关文章:

放风筝的人作文11-21

追风筝的人读后感10-22

追梦青春句子12-28

追梦作文600字04-09

《夸父追日》读后感09-09

风筝的作文04-11

追梦之路初二作文06-17

追梦高三作文5篇06-18

《风筝》教学反思09-13

风筝教学反思09-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