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亮与六便士》读后感

更新时间:2022-12-01 19:20:41
  • 相关推荐
《月亮与六便士》读后感集合15篇

  认真品味一部名著后,大家对人生或者事物一定产生了许多感想,写一份读后感,记录收获与付出吧。可能你现在毫无头绪吧,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月亮与六便士》读后感,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月亮与六便士》读后感1

  《月亮与六便士》——听起来是个很诗意的名字,但里面的内容琐碎多于诗意,斯朱兰的一生也不是诗意的一生。

  首先是“我”这个人物,有点啰嗦,叨叨了很多无关的事,硬着头皮看完漫长的铺垫。后面“我”对一些人的描写也过于拖沓。阅读起来不大痛快。

  其次是画家,在别人眼里或许是个疯子,而不是天才。放弃了自己原来的工作,一心想要追求“月亮”。作者通过“我”将斯朱兰各种事迹串起来,初看实在觉得画家是个自私的人(作为一个俗人的眼光),如果是因为追求理想,对所有事都无所谓,不受欲望的支配,大概人设会更接近我们对“好人”的认知。但是偏偏是个高傲的人,夺别人妻与屋的行为实在无力接受。看到别人说的一句,“渣男就是渣男,不因为他最后成功了,就洗白”,蛮认同的。这样子的想法,直到他和最后一个妻子,生活在岛上,才感受到斯朱兰的追求。对他的反感才有所减轻。(那部分需要细细体会啊。)

  最后是对书中斯朱兰的三个女人的描写印象深刻,一是第一个妻子宁愿他有外遇也不愿接受他为了画画而丢下家庭。第二个女人因斯朱兰对她有吸引力而产生恐惧,最后又飞蛾扑火般的走向自杀的道路。第三个女人是做到不打扰他,但在他病的时候那种“他是我男人,我是他女人”的决心蛮令人心动的。

  内容跟朋友所说的差不多,但是由“我”说出来蛮意外的。

《月亮与六便士》读后感2

  在刚开始读到这本小说主人公的时候,对他的外形,和个性的描写总让我联想到梵高,原来小说主人公 Charles Strickland 的原型是Paul Gauguin (保罗 高更)。而高更和梵高的友谊充满了传奇色彩,他们在艺术上相互借鉴,共同学习,可分歧却也无时不刻的存在着,最后俩人的友情在短暂的62天亲密接触后,以梵高的割耳闹剧收场。

  梵高疯了,梵高死了,高更也从此离开巴黎去了南太平洋的一个默默无闻的岛屿Tahiti;其实两个人有很多相似之处,都差不多是疯子一样的天才,梵高是确确实实的疯子,高更可能还差那么一点儿就是疯子了,所以他走了很长很长的时间才最终达到了自己的艺术天堂,而梵高相对于他来说要幸运的多,梵高早早的找的自己的艺术之路,在巅峰时刻结束了自己的生命。

  高更曾请求巴黎的朋友给他寄向日葵种子,由此可见他对梵高的怀念,我想他肯定后悔了,后悔在梵高最脆弱的日子里开了他,他对梵高的死肯定是愧疚的;

  非常让人庆幸的是,高更生命中最重要的在大溪地岛上完成的作品《我们从何处来?我们是谁?我们像何处去?》并没有像小说中那样被烧毁,而是幸运的留存了下来;

  高更的晚年确实是贫困交加,疾病缠身的,但是具体的情形谁也不知道,毛姆在小说中的描写异常凄惨,可能是小说的缘故,作者加了很多大胆的猜想,和语言的加工,借此增加对主人公悲惨命运的烘托吧。我觉得毛姆这篇小说的主人公身上有着高更和梵高两人的影子,高更和梵高的个体互相矛盾,他们的命运和对艺术的执着又互相辉映,可能毛姆也是想对这段友谊给予些美好的诠释吧!

《月亮与六便士》读后感3

  《月亮和六便士》是英国著名作家毛姆代表作。关于这个题目,六便士是英国价值最低的银币,和月亮一样都是圆的,闪闪发光的,但是一个崇高,一个卑微,一个理想,一个现实,可能永远都无法同行吧。

  小说主要讲了主人公查理斯.思特里克兰德原本是伦敦的一位成功的证券经纪人,人到中年后却迷恋上绘画,突然弃家出走,到巴黎去追求绘画的理性,并最终选择弃绝文明世界,来到南太平洋与世隔绝的小岛上,在那里终于找到灵魂的宁静和适合自己的艺术气质的氛围,创作出一幅又一幅令后世震惊的艺术杰作。

  主人公之前的生活是稳定的,优越的,幸福的,也是平凡的,也许是无趣的。平静的波涛下藏着暗潮涌动,也许你我都是其中一员,虽然大部分的我们都是不甘于平凡,却又害怕打破平静,担心风雨过后不是彩虹而是更凶猛的风暴。无疑主人公是大胆的,是不可思议的,是不走寻常路的,是神经病的,敢于做真实的自己,敢于追求自己的爱好,尽管追求艺术的道路上有数不尽的坎坷,也从不后悔,也甘之如饴,最后在小岛上被病魔缠身,双目失明,依然坚持在墙壁上作画,给世人留下了巨作的同时也留下了无尽的思考。

  生活不止有眼前的苟且,还有诗和远方。你是选择遥望还是选择追逐?等风来,不如追风去!

《月亮与六便士》读后感4

  原来听说这本书在讲月亮和六便士,在讲梦想和现实。读了之后想的更多的是人的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我也有曾逃离社会,逃离责任的时候,但我终究安定下来,有了家庭有了老婆孩子。就像许多人一样,他们想逃离社会,逃离负担,去追求真正的自我,有很多人付诸行动,但最终,绝大多数人仍然会回归社会。

  也许是人类的本性无法脱离社会,也许是如今的社会难以找到像大溪地那样的地方,也许是他们的追求和梦想不够强大。主人公的所作所为让我们厌恶,因为他打破了社会属性,让人不满和不安,但他的追求又在打动我们,因为我们每个人的内心都在向往作为自然人最纯粹的追求。他的前半段经历是作者亲眼所见,而后半段经历是旁人回忆。

  前后的表现有蛮大的差别,也许是时间的磨砺改变了他,也许是旁人的回忆回忆美化了死者,我更倾向于他找到了适合自己的环境,大溪地更接近自然,远离社会,缓解了他的焦虑不安,他最终再次结婚,说不上感情深厚,但至少回归了社会属性,他并非完全的回归自然回归野蛮,他只是不适应之前的环境,不喜欢过去过多的社会属性的束缚,他仍是会需要社会的人,只是要找到合适的环境,才能让他平衡他的追求和梦想。也许我们每个人也都在寻觅,最适合自己的,能平衡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的平衡点。

《月亮与六便士》读后感5

  文章前几章跟普遍的欧洲文学作品类似…无聊却又不可少缺,让读者一边吐槽一边坚持读下去……毛姆回忆“斯朱兰”并后来到大溪地去追寻这位天才的足迹…写下了这本书;作者写了这位大画家怎样脱离世俗的牵绊抛家弃子去追寻自己内心的理想,写了斯朱兰的才华,也写了他的人性;总的来说还是让人心底肃然起敬,不过感性的读者恐怕要小心,因为文章中段对斯朱兰性格的描写实在是让人窝火,我读的时候也是暗想怎会有如此“忘恩负义”“狼心狗肺”的东西,可是越往后读,我越否定了自己最初的对斯朱兰的看法,一开始作者说他没有人性的弱点,所以我觉得他我行我素,可是有的时候我又偏偏看到了他的弱点,从道德的层面来说对于斯朱兰的行为我认为的确应该被批评,可是…后面我又觉得那是我们赋予人性该有的特征,而人性本没有特点,就像动物界强肉弱食,没有人去评论一只老虎吃了一只兔子到底对或者不对……好在他在大溪地找到了自我,完成了内心深处才华表现欲望,所以到最后连自己也不察觉的原谅了他。都说这位斯朱兰先生其实就是大画家高更先生,于是我去网上搜了关于高更先生的作品(虽然我不懂画也不懂艺术),希望能找到他的些许痕迹,找到跨时代感情的共性…最后竟莫名的懂了关于绘画上的浪漫主义,古典主义,现实主义,印象主义后和后印象主义的皮毛,倒也是个意外的收获;最后,我当然佩服这位天才作家,可是仿佛我更喜欢毛姆先生。

《月亮与六便士》读后感6

  斯特里克兰的出场并不惊艳,甚至是有点荒诞无奇。抛妻弃子,没有留下一毛钱给未成年的孩子和没有任何收入来源的妻子;在穷困潦倒之时,一位欣赏他的画家雪中送炭,可他却恩将仇报,勾引画家妻子并将其抛弃;后来流落到小岛同土著女人结婚生子,只因她能满足他对女人所有的要求,洗衣做饭生孩子......所有的这一切,都让男主顶着大大的渣男光环。可就是这样的一个毫无人性的人,毛姆却称之为是伟大的,分分钟不得不质疑三观,难道这就是传说中的欲扬先抑?

  直到在生命的最后,他用画笔把那种灵气、纯洁、邪恶、情欲、思考、探求......完完全全地表达在他那没有多少人能看懂的画中。他使有幸见过这幅画的人震撼难忘,又骄傲而不屑地让这幅天才之作在火焰中陪伴着他的灵魂归于沉寂,他完成了对生命的探索,而对艺术疯狂的追求也在此刻得到了升华。没有六便士又怎样,月亮不照样熠熠生辉!

  作为一个平平凡凡的普通人,无论处于怎样境地,无论年龄、受教育程度、外界环境如何,都有选择一生中最想为之努力东西的自由。这种自由只取决于我们自己,与其他任何东西无关。当我们有勇气做出选择的时候,其实就已经身在生命的自由之中了。愿你走出半生去寻觅六便士,归来仍守得住心头的那道白月光!

《月亮与六便士》读后感7

  断断续续地看完了,积累了一些有意思的话。作者用了旁观者的视角让这个故事显得更“真实”,更玩味,更唏嘘,因为给了读者很多思考和想象的空间。很多人在书中描写女人的一些语句中批注道觉得作者对女性有偏见甚至恶意抹黑女性。如果不是这些人强调地指出来可能我还不会往这边想。个人觉得还是不要强调这个女性身份来看这些表达,我觉得他更像是塑造一种和男主角不一样甚至有些相反的形象来丰富小说想表达的东西,增加更多复杂的人性。再加上当时时代的局限,这些对女性的刻板偏见也是能理解的,没有必要抓着这点不放。

  理想与现实的话题经久不衰,最美好的设想是我们追逐理想、实现理想,并且能够获得钱财、地位、名声等“成功”附带品,但现实,大部分人最后的现实首先可能是根本没有男主角那样的才华,最后都是像男主角那样在不为人知的世界一隅静静离去,而且可能不像男主角那样平静快乐,而是带着一辈子郁郁寡欢的不得志之憾,不留下任何痕迹。到底该勇敢追逐自己看起来不靠谱的理想呢?还是屈于安稳的一眼能看到晚年生活的现实?我觉得这应该取决于你是把理想当做过程(生活)还是目标。佛经里常说执念,当理想成为目标,一种我一定实现的执念,可能我们就会囿于其中。当理想是你生活的一部分,是你每天想做并正在做的事,可能我们能更明白其意义。世界上太少男主角这样“勇敢狠心又放得下”的人,但我们仍可以有一点小小执念,让平淡生活的一潭死水起些波澜,我们仍可以做梦。

《月亮与六便士》读后感8

  最开始接触毛姆,是通过大家最熟悉的《月亮与六便士》这本书,书中那个不顾世俗的思特里克兰德激发了无数人对于生命意义的思考。带着这份思考,又买来毛姆先生其他的作品拜读,最喜欢的便是《刀锋》这本书。该书讲述的是参加第一次世界大战归来的年轻人拉里,在目睹了战争时代民不聊生、人们流离失所的惨状,经历了自己的战友为救自己而牺牲之后,开始思索世界与生命的本质问题。

  书中特立独行的拉里,毅然决然地走在朝圣路上,倾尽一生去寻找生命的终极意义。这份追寻在我这个普通人看来比《月亮与六便士》里的思特里克兰德更接地气,但却更能触动内心最深处的软肋,因为我们太多人没有勇气像拉里这样直面内心,不顾世俗的评价标准来规划自己的人生,且从一而终,矢志不渝。像作家七堇年的诗那样:凡心所向,素履以往,虽不能至,心向往之。生如逆旅,一苇以航。

  毛姆先生的笔触冷静、客观,书里的角色他并不给予直面的评价,但我们仍能在这样冷静的背景下代入其中,找到每个角色所折射出存在于我们身上的人性。当读到伊莎贝尔用各种世俗的标准“规劝”拉里不要每天“晃膀子”时,我仿佛看到了自己很多次侃侃而谈地去劝解身边的家人或者自己的学生,想着自己为别人操碎了心,怎么他就是不知道我是为了他好呢。殊不知,每一个人都有自己的所求,不论是哪一种追求,只要是它是在法律允许内的,只要为这份追求奋斗努力,我们便不必不自觉地站在“上帝”的视角去评判。拉里这一生轻的像风中的羽毛,不那么引人注目,可是却又厚重的如山间的磐石,正气长存于天地间。

  愿我们都能行走在刀锋之上,怀揣着最真的初心,按照自己的所有尽力而为,把自己追求的事情做到极致,做一名现实的理想主义者!

《月亮与六便士》读后感9

  《月亮和六便士》是我很喜欢的一本书,感谢朋友推荐。

  对于“月光”,对于“六便士”,我想我们应该仰望崇高的月光,追求崇高的理想,在这条路上不顾一切的追求和努力,任何时候我们准备开始,都将不会认为是迟到的。我想我们不应该为世俗的东西所牵累,“六便士”是需要的,但是我们面对他们,应该时刻保持理性。“六便士”只能在你的生活中占据很小的一部分,他支撑着你仰望月光。而月光,是你在未来生活的动力。同时我们也应该有着追求生活的激情去面对一切想要的欲望,月亮也好,六便士也好,生活才不会一帆风顺,我们要有勇气面对自己最真实的想法,也要懂得适可而止。

  我们平常人可能一辈子都是这样的人,追求优秀,崇拜优秀。毛姆正好点出了我们追求的所谓优秀的真实含义,即他人的认可。然而很多时候他人的认可并没有什么卵用,除了父母之外又有多少人能够真正认可你呢?他们是不是在夸奖你的成功的同时也在嫉妒你,或者轻蔑地在心里说声不过如此呢?即使是将来相伴的伴侣,在确定相互之间的关系之前,是否也会对对方是否与自己相配,是否带出去有面子,是否拿的出手与朋友们进行炫耀进行判断呢?这些我们都不知道。我们拼命不甘心的奋斗所取得的一切,可能只是他人茶余饭后的.笑料,或者只是成功引起了本来在这个世界上与自己不想干的人对自己的注意。

  仔细想想这些真的有意义吗?所以我看到这些以后,想到的还是要活得轻松开心一些,多在乎一点父母,尊重他们一些,少在乎点外人的认可,对所谓的成功学鸡汤也是敬而远之,开始以自己的想法行事,尽量让自己活得更加快乐!

《月亮与六便士》读后感10

  斯朱兰的性格是孤独的,是高傲的孤独,是让同时代的人无法理解的孤独。因为在他世界里有一个梦想,这个梦想是他对生命的最高追求,那就是艺术,于是斯朱兰离开了家乡,抛弃了别人都羡慕的工作,抛弃了妻儿,孤身来到巴黎求学。学成后为了实现梦想,孤身又到了大溪地的孤岛上进行创作,直到生命的尽头。他对生活没有要求,而对艺术的追求却是崇高的,他是要用绘画艺术把世界呈现给人们,是要用艺术把生命的意义展现人们。

  斯朱兰做到了!他的梦想实现了!在我们看来,他的前半生是为生活而奔波,是为家庭为别人而活,对斯朱兰自己来说就是对生命的苟且。他的后半生在我们看来就是,他就是一个丢掉美好生活而自讨苦吃的疯子。但对斯朱兰来说那是最美好的时光!我们没法理解高傲孤独的人的世界,因为在他们眼里,生活的琐碎都是庸俗的,只有艺术才是最高贵的,于是斯朱兰沉醉了!他完全活在了自己的梦想中,活在艺术的世界里……当他完成了那幅巨作的时候,正是被病魔折磨的不成样子的时候,也是他生命的终点,他是用艺术回答了自己的追求,用艺术展现了梦想的世界。斯朱兰是幸福的!斯朱兰是快乐的!

  斯朱兰死了,他留给后人的艺术财富是无价的,是梦寐以求的,他的艺术永远活在我们的梦想里!

《月亮与六便士》读后感11

  伟大的艺术家都是疯子。

  经典的理想主义与现实交锋

  从俗世观点来看,斯朱兰是个妥妥的“渣男”,他对家庭不负责任,在当时那样一个男人出门养家糊口的年代,抛妻弃子,害得前妻不得不外出工作,尽管工作做的风生水起,但在那个时代,那不是一位体面的太太需要做的事情。他伤害过很多女人,不在乎他们的死活,他只希望她们解决好他的生理需求,给他做模特,其他时间离他远远的。我作为一个世俗女性其实确实不太明白为什么有女人愿意为这样的拒绝付出任何,心中只有画的浪子倾倒,在他生病同意她留下后甚至亲吻他的脚踝。又或者因为他结束生命,即使他对此丝毫没有产生任何心理变化。

  可艺术家不都是这样吗,他的脑袋里除了美,没有任何其他的事情,名利金钱女人,他统统不在乎。不在乎现实世界,只想要理想中的美好。抛妻弃子如何,为他自杀又如何,照顾生病的他又怎样。除了画,任何事情在他心里都泛不起涟漪。甚至在死之前要求烧掉最后的画作。在他心中画出来了就够了,不需要他人看到。名利一点也不重要,他人的认可与赞美也不放在心上。只有画,只有心中的月亮。

  这样的人哪里还能用俗世的标准去看待他的。什么伦理道德,他甚至不屑于知道他人如何看待他。

  他仅仅需要一轮明月,和用来买颜料的六便士。

《月亮与六便士》读后感12

  这本书让我太喜欢了。

  对于斯特里克兰,我先是好奇,然后厌恶,继续好奇,继续厌恶,最后羡慕,震撼。

  我最初也觉着他没有人性,自私,不负责任的抛妻弃子,之后又破坏了别人的家庭。他什么都不在乎,所以谁都拿他没办法。我甚至一度觉着他活着或者死了又有什么区别,他活着也只是他自己,他又什么都不在乎。

  可是后来,我开始羡慕他,该有怎样的力量才能支撑一个人完全不在乎别人,他不仅不在乎别人,他也不在乎自己,他不在乎是不是能成为有名的画家,他不在乎他的画是不是被别人接受,他活着什么都不为,他甚至活着也不是为了画画,他只是画画而已,就是画画。

  读这本书我反复的去想,到底为什么,他为什么这样子,人是不是应该不在乎别人,是不是应该不在意别人的看法,到底怎么活着才有意义?我想读完这本书我有一些想法了,所有的都取决于你自己。

  你自己人生的意义取决于你自己,我甚至不认为斯特里克兰有梦想,我觉着画画对他来说不是爱好,也不是理想,更不是工作,画画对他来说什么都不是,又什么都是。他只是画画,画画也只是画画。如果非要给斯特里克兰画画安排一些意义或者目的,那就太俗气了,太低级了。

  月亮不是六便士,六便士也不是庸俗的生活。

  月亮只是月亮,六便士也只是六便士而已。

《月亮与六便士》读后感13

  《月亮与六便士》是由英国作家毛姆写成,译者是傅惟慈先生。它是以法国后期印象派大师保罗.高更为原型,讲述了一位原本成功的证券经纪人,在进入中年后着了魔般的爱上了绘画。为了画画他抛弃了家庭,到巴黎去追求理想,过着困窘的生活。最终,他去了与世隔绝的塔希提岛,在那里他找到了灵魂栖息的枝丫,并创造出了许多杰出的艺术作品。

  主人公思特里克兰德抛弃家庭时的无情无义与决绝让我感到窒息,在我心里对他实在喜欢不起来。加之他亲手将懦善的施特略夫的家庭摧毁。我对他更加没了好感。但同时当我读完这本书以后,我对他有了丝丝敬佩。他背负骂名,忍受困窘只为了画画,没有一个人理解他。所有的人都认为他疯了。他可以生活一团糟,他可以食不果腹,但不能没有颜料。他的前半生安安稳稳,同许多人一样。好像大街上随便一个,再普通不过了。可是,某一天这样一个普通人,他突然将他的前半生全部抛弃了,我以为他发现了自己丢失已久的灵魂,而只有画画才能满足他。他追寻的是自己的灵魂与热爱。当众望所归与他所热爱的一切背道而驰时,他选择了他热爱的一切。这,也是一种勇气。

  所有的人都在追逐六便士,他却看见了映在心间的一轮明月。所以,他的画一画难求。而他不愿明月落尘,只想自知皎洁。我于是顿笔思索就像书中所说“卑鄙与伟大、恶毒与善良、仇恨与热爱是可以互不排斥地并存在同一颗心里的。”

  希望大家都能拥有属于自己的一轮明月,皎皎生辉,常伴左右。

《月亮与六便士》读后感14

  “只要月亮你会饿死,只要六便士你会活得庸俗。若是想月亮六便士两手抓,又会陷入这样一个困境——月亮你够不着,六便士你嫌少。”

  也许我们都一样,总是在理想与现实之间踯躅。告诉自己要忠于理想可最后还是会跪倒在现实面前。

  现实苍冷,就在脚下,触手可及,在平俗的包围中,偶然间瞥见了一抹月光——那种前所未有近似玄幻的光辉被我们冠以理想之名,让为生计奔走到疲惫麻木的人们觉得热血沸腾,恨不得立刻顺着那道光束攀爬以摆脱一味苟且的自己。

  看完很是震撼,虽说早就知道是以高更为原型,也没先去了解高更本人,从未知的角度,抱着好奇之心去了解小说主人公,在翻阅的过程中也找出与文章内容契合的高更作品细细体味,在作者描述下的他的精神世界和他的作品感受到斯特里克兰(高更)的伟大!

  其结局并不让人意外,作者前期描述的对话和对斯特里克兰内心世界的揣测预示了那座海岛,星辰,大海……以及斯特里克兰悲戚而伟大的死亡。

  很有感触,可以说是理想与现实的较量,我总结是灵魂与世俗的较量。作者描述的那种无形的力量,邪魅缠身,很神秘很有力量,是一种执念,最让我感到印象深刻。

  在读的过程中,精彩之处常常看其他人的评论和感悟,就像与许多人交流。有的人分析透彻有深度,有的。人结合自己的生活感同身受,有的人愤愤不平,有的人同情理解,有的人观点与我达成一致,有的人的想法我不苟同……完完全全读下来,收获很多。

  看的很慢,平时坐车时,晚上睡不着的时候,排队等候的时候……积累下来发现自己竟然能够用这些零散时间读完一本书,读完这么多字。真的是,很好啊。

《月亮与六便士》读后感15

  红玫瑰和白玫瑰,鱼和熊掌,月亮和六便士。安逸的时候,想冒险。惊险连连的时候,想安逸。

  很多时候,我们活在“别人认为幸福”的生活里,很多人终其一生也不敢想一想究竟什么才是自己渴望的生活。包括我,我也不知道答案。人的一生,确实漫长无比。因为,哪怕我们仅仅想安逸的过完此生,亦是多么大的难题?人生不如意,在处处埋伏,伺机而动,而我们有时候,还想要主动的去冒一点险,想去拥有一朵红玫瑰。他还说,如果把降临人世的那一刻,视为拥有全部的时间。那么现在便是在失去时间,时间已经不多矣。如此想来,我们的人生又是何其短暂!我们难得片刻安宁,干嘛要去找什么红玫瑰,为何不珍惜这白玫瑰?然而转念一想,当我们在纠结红玫瑰和白玫瑰时,纠结月亮和六便士时,说明,我们并不知道自己想要什么。当我们看起来贪心无比的时候,说明我们其实迷茫无比。在清醒的知道自己想要什么的人面前,没有红玫瑰、没有白玫瑰、没有月亮、没有六便士,只有他想要的那个活法,只有他想要的那个选择。也许,过程很苦楚。但那就是他想要的。有人问,他会后悔吗?我想说,当他得到了他想要的,或者哪怕他没得到,只要他知道自己是不断的靠近心中所想的时候,他不会在意苦楚的。

  一个人,有了梦想,并且走在追逐梦想的道路上,便无所谓苦楚了。

【《月亮与六便士》读后感集合15篇】相关文章:

《月亮和六便士》读后感11-30

《月亮与六便士》读后感(集锦15篇)10-09

《月亮与六便士》读后感集锦15篇09-29

月亮与六便士读书笔记范文06-09

描写月亮的词语05-05

描写月亮的成语05-05

关于月亮的成语05-05

描写月亮的好段05-05

形容月亮的词语合集08-12

关于月亮的好词好句1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