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读后感

更新时间:2023-01-02 09:29:17
  • 相关推荐
个人读后感(15篇)

  当阅读完一本名著后,大家心中一定是萌生了不少心得,为此需要认真地写一写读后感了。那么你真的懂得怎么写读后感吗?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个人读后感,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个人读后感1

  一条道路散发着如薄荷般的清香引诱着我们一步一步离终点渐近。它的表面随时都会出现一些让你措不及防的陷阱与牵绊,但是你却不得不将你的脚印留在那条令人向往勇往直前的道路上。成长之路亦是如此充满祈祷与希望的美好同时也有一个个另人低迷堕落无措的深坑。

  暑假来临之际,老师向我们推荐了几本辫子姐姐的书每一本书中的成长故事都使我入迷,我最喜欢也是印象最为深刻的便只是那一本《我是你一个人的拉拉队》,书中语言平实真切让我能身临其境感受着每一个角色的内心感受和喜怒哀乐,辫子姐姐是我们这一代少年很好的学习对象与榜样。

  唐糖是一个如她的名字一样甜美可爱的少女,偶尔会有点有趣的恶作剧。她有一个非常疼爱她的老爸,老爸是布兰妮的粉丝,所以一直管唐糖叫小甜甜。一天,唐糖突然破天荒的提出了要订世界篮球杂志的要求,这让爸爸很是吃惊,虽然唐糖是姚明的粉丝,可他认为小女孩看些时尚杂志才是正常的。之后那些另他摸不着头脑的要求一个接着一个。买一系列各种各样的健身器材开始减肥和学习不同种类的舞蹈,唐糖的拼劲让爸爸一次又一次吃惊不小。正是她的努力让她从一个拉拉队的超级替补摇身一变成为第一领舞。只有唐糖自己明白自己付出的一切努力都只是为了一个那个经常被她恶作剧的篮球第一中锋贝垒。他触动了一个少女内心最柔软的地方情窦初开的萌芽也开始生长。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当唐糖辛勤付出的一切努力终于要换来回报时一个深坑也将他与她深深拽了下去。贝垒也从哪一j件事故开始发生了彻底的转变。他开始拒绝她的一切帮助,她开始将她越推越远,他甚至想逃离她。唐糖终于不堪忍受想要转学。她的父亲却开始劝慰他们俩个人不能放弃。唐糖也继续开始为了贝垒而努力,会一直为他喊加油支持他,直到汗流满面泪流满面。

  当我一气呵成读完整本书时,我的内心充斥着各种的情感。也让我记住了那个独特的橘子少女,唐糖。记得整本书封面上那一句话,我知道还需要很多考验很多抱歉,但总有一天,你不会在拒绝我的加油,我会一直对你喊,加油加油加油。也让我感悟出些成长的道路上的道理,你没有选择,你只能一直走下去,或者死亡。

个人读后感2

  人世间,很多事需要坚持,比如:一个人要成功,必须克服许多的困难、挫折,这些都是为了将那些不能坚持不懈的、随随便便就半途而废的人拦在成功的大门之外,可能在你准备放弃的时候,成功的大门就摆在你面前,你却默默地离开。

  艾青在新中国建立伊始之际,在人们最需要精神鼓舞的时候,他创作了《礁石》,也可以说《礁石》是应时而生,它实实在在的鼓舞了几代中国人。这首诗写了两个对象,一个是浪;一个是礁石,有两个主要的画面,一个是无数浪花被礁石打成碎沫;另一个是礁石屹立,面对浩瀚的浪花。

  《礁石》塑造的是长年累月在狂风巨浪的扑打下坚强不屈、坚定不移的礁石形象,它不仅是不向命运低头的诗人的自身的象征,而且还是我们民族不畏强暴、不屈不挠的斗争精神的象征,也表明我们每一个人就算长期不顺心、不如意,也一定要保持坚强不屈,乐观自信的精神形象。

  读这一首诗时,我不由得想到那次体育期末考试,分组时,同学们都想先跑,纷纷挤向第一排,把我给挤了出来,我抬眼向周围看去,发现留下来的全都是能跑的,当时我也挺开心的,因为跑步时,若前面有一个人给你领跑,你就会有个追逐的目标,如果是自己领跑,就没有那种冲劲,就会越跑越慢,耗时过长。

  当然,即便有人领跑,也不是就一帆风顺的,那次体育考试中,我跑到第二,一直跟在第一的后面,很快口就开始发干了,口水也是酸的了,脚步越来越沉重,我甚至一度的想要放弃,可是当耳边传来同学们在跑道上奋力向前的脚步声、呐喊声时,我不禁想,身边的同学都没有停,我又怎能停下呢?我一定不能被后面的同学超越!我一定要成功!只要坚持下去,我一定行的!最后我如愿成为第一个冲过终点线的同学。而这不就是《礁石》告诉我们的“做事一定要坚持不懈”吗?

  放弃有十五笔,坚持有十六笔,坚持与放弃,仅在一念之差,我们要好好把握。

个人读后感3

  《一个人的朝圣》是英国剧作家乔伊斯?蕾秋的作品。刚开始读这本书的时候,没觉得有什么特别之处,随着阅读的深入,越发觉得精彩,发人深省;很久没有这样的书吸引我一口气读完,感慨万千,希望与大家分享。

  全书从60多岁的退休老人哈罗德收到一份昔日好友奎妮的来信开始讲述。奎妮与哈伦德已经有20年没有联系,信上奎妮告诉哈罗德自己患上了癌症,将不久于人世,这封信是专门来和他道别的。看到信的那一刻,哈罗德非常吃惊,往事也随之涌上心头,他觉得应该为奎妮做点什么,为了让奎妮恢复健康或活得更久,他决定从所住的金斯布里奇徒步走到贝里克郡,全程600多公里。哈罗德没有告知妻子莫琳,没有携带生活必需品和徒步所需装备,是一次真正意义上的“裸走”,因为哈罗德坚信只有这样才能对奎妮的健康有所帮助。在没有借助任何交通工具情况下,哈罗德耗时87天,成功走到了奎妮的疗养院,见到了奎妮最后一面。

  刚开始上路,哈罗德非常介意自己的外表和别人的眼光,中间也经历了几次动摇,但因为沿途陌生人、家人的鼓励、肯定而得以坚持,突然有一天,他似乎想明白了,开始享受以地为床以天为被的惬意,并乐意接受别人有限的食物和帮助,同时吸引了大批的追随者。徒步的过程,是哈罗德包括他的妻子莫琳的自我反思的过程,也是他们关系的修复过程,更是他们彼此心灵重建的过程。

  哈罗德带着伤痛出发,却选择了走向爱。与其说他徒步走了600多公里,不如说他经历一个87天的心历路程。在一个人行走的路上,他更真切地看见了自己,承认自己的恐惧与软弱。他接纳了自己,原谅了所有人,这是他真正成长的开始。而妻子莫琳在这个过程中也同样看见了自己,看见了丈夫。他们彼此重新敞开心扉,敞开怀抱。

  旅途中的哈罗德不仅渐渐读懂了人生,学到了要追求最珍贵的亲情、爱情、友谊,懂得舍弃一些其他身外物,更学会了接纳自己,从而感悟到“给予和接受都是一份馈赠,既需要谦逊,也需要勇气”。

个人读后感4

  暑假里,我在仔细挑选老师推荐的阅读书单,突然看到一本《变来变去的好朋友》,好朋友不是特别的吗,怎么会变来变去,带着疑惑我就选这本了。打开一看,哦,原来跟我想象的太不一样,书中主人公之一夏格致是个会变身的小姑娘,她如同有魔法一样说变就变,她为死党陈佳酿做了很多事情,是陈佳酿最重要的好朋友。

  有一篇叫《两个人的纽扣社团》,主要讲了陈佳酿从幼儿园到小学,衣服的扣子一直都是扣错的,不知道被同学们笑话了多少次,于是,夏格致为她办了一个纽扣社团,帮助陈佳酿缝纽扣纽扣。夏格致放弃了她最喜欢的高大威武的机器人社团,还把自己珍藏很久的漂亮纽扣都送给陈佳酿练习。这个故事让我不禁微笑起来,我想起我最好的朋友赵怡乐了,她跟夏格致一样,也做过这样的“傻事”。在学校里我们选社团的时候,赵怡乐看中了奇妙的剪纸社团,而我却看中的能自由活动的体育社团,我想选体育社团的还有一个原因就是我想练跳绳双飞。当社团活动开始的时候,我意外的看到了赵怡乐,就上前问:“你不是想报剪纸社团吗,怎么到体育社团来了呢?”赵怡乐说:“我是陪你来啦,我来教你跳双飞,双飞有危险性,我担心你落地站不稳摔跤,我们俩一起可以探讨双飞跳法。”后来,我很快地学会了双飞跳绳。我又说:“你在这个社团很无聊,你不用非要来陪我的。”但赵怡乐笑嘻嘻地说:“没关系,我可以陪你一起练习,到时候我们一起参加比赛去。”听了这话,我真的感动了。

  我们这两个好朋友就像夏格致和陈佳酿一样,陪伴、帮助自己的好朋友。书的后面,夏格致为帮助陈佳酿走出困境,变成了一尾鱼消失在池塘,陈佳酿一直保留着夏格致的礼物,在原地守候她们的回忆,不管夏格致变成什么样子都会等待着夏格致的出现。

  友谊是快乐的,因为快乐而不孤独,友谊是坚定的,因为坚定才有信任。最终,陈佳酿有没有等到夏格致,我不知道,但我希望并祝愿她等到了,我相信夏格致不管变成什么样,都深深牵挂着好朋友陈佳酿。而我是幸运的,我的好朋友还在身边,我拥有友谊,更会珍惜友谊,赵怡乐,我想和你做一辈子的好朋友哦!

个人读后感5

  《三个人合住一棵树》是一篇童话故事,讲的是,一只鹰、一只猫和一头猪住在一棵树上。一天晚上,鹰来来回回,出出进进,不知在干什么。猪则在树下打着呼噜,那声音可谓是相当的大了。搅得猫在中间怎么也睡不着。猫心生一计,爬到楼上说它进进出出的搅得猪睡不着,之后又到树下的猪那里,说鹰被你的惊天动地的呼噜声搅得心烦意乱睡不着觉,猪和鹰同时就想,既然嫌弃我,我就走吧。那一夜,猫怎么也睡不着,天一亮就去找猪和鹰,承认那些话是自己编出来的,得到了他们两个的宽容,以后三个人一直舒舒服服的生活在一起。

  读完这篇文章我觉得他们三个都有缺点,鹰不该在别人休息的时候打扰别人;猪因为打鼾所以打扰了他人的睡眠;而猫应该把心胸放宽一些,应该宽容猪和鹰。故事最后猪和鹰宽容了猫,我觉得他们做得很对,宽容万岁、理解万岁。宽容了他人,人们就会减少了很多矛盾。在网吧里因为有些人心胸狭窄、因为一点小事多次出现意外事故,在生活中也有许多不和谐的音符。

  有一次,晚上已经快11点了,楼上又弹起了钢琴,把我从睡梦中吵醒,既而不能入睡,气的我想上楼找他们,可妈妈说让我把心放宽一些,多理解别人一些,也许他今天有特殊情况等。我还是忍耐了一下,没有上去找。后来听说楼上的哥哥第二天要参加钢琴专业考试。现在想起来,如果当时很莽撞的去找他们,哥哥心情一定不好,会影响到他的考试成绩,再者邻里之间就不能和睦相处了。

  还有一次,楼上的双胞胎大清早从楼上就跑下来,而且还伴随着难听的歌声,整个楼道里的人几乎怕都被吵醒了,我打开门喊了一嗓子;“小声点!还让别人睡觉吗?”之后一段时间,他们两个就不和我说话了,而且还躲着我走。这样的局面僵持了好长时间,最后还是我先道歉化解了这场不必要的矛盾,从那以后我一直没有听到楼道里的吵闹的声音了。

  宽容是做人的基本,你宽容了他人,也就会得到别人的赞赏,我一定要学会宽容。这就是我读《三个人合住一棵树》后懂得的道理。

个人读后感6

  一个人的朝圣,讲述了一个平凡到不能再平凡,一辈子都碌碌无为,甚至活的很失败的人哈罗德,退休后的日子依旧平淡无味,这样的日子原本可以一直到他老死去,直到有一天突然收到一封老友的告别信改变了这一切,他的人生出现了转折,他开始踏上了一个人的旅途。从英国最南端的金斯布里奇村走到最北端的贝里克郡,去看望这位二十多年未见的老友奎妮。

  一个年过六旬的老人,用他颤颤巍巍的双脚,度量了87天,627英里的距离。这段距离,度量了一段遗失了20年的亲情、爱情和友情,也度量了一个普通女人,弥留之际,不普通的逝去。度量了人心,也度量了生命。一路上,除了遇到形形色色的人,老人也一次次与脑海中尘封已久的记忆相遇。每一段记忆都是一个离别已久的故人,每一次重逢都让人动容不已。慢慢地,这一个又一个相遇彼此相缀,让这段贯穿英格兰对角线的距离不再是一个关于陡步伤痛、放弃坚持、甚至宗教信仰的俗套故事。

  我想,故事告诉我的,正是距离。那些此时此刻看时亲密无间的距离,极有可能被生命的变故、被偶尔的争吵,甚至就被平静的时间所撕裂。就像我看到的那颗明亮的星星,尽管在我们彼此相望的时刻我们光芒汇聚脉脉含情,但那光芒汇聚的焦点却已可能是它亿万年前的一刻光华而已。

  当老人走到再也走不下去的时候,他面临崩溃,走错路,甚至走了大段的回头路,在距离终点很近的地方,他想到要放弃,当他给爱人打了电话时,他哭了,他说他想回家。爱人鼓励他走完这一段路。挂上电话,爱人的心一直悬着,她一刻也睡不着觉,她担心他能否坚持。可是她更担心,如果这时候接老人回来,以后老人会后悔的。后悔再坚持一会儿,就达成了心愿。

  一个人的朝圣,与其说走在路上,不如说走到心中,面对一些我们不敢面对或不愿面对的心结,只有我们勇敢面对才能打开心结,最终获得理解、获得幸福。

个人读后感7

  《一个人的朝圣》是哈罗德的朝圣,是对自己前半生的直视,通过它,哈罗德正视了父母没有教会自己爱的能力的事实,正视了刻意隐藏的那段20年前的记忆,对戴维还是深深地歉意,但是也意识到戴维是代替自己去做了一件自己一直想做但没有做的事情,唤醒了和莫琳相遇时一切鲜活的记忆。没有戴维了,他们也不能一直这样死寂地互相对待对方。爱永不会死!

  哈罗德本是个高大的男人,却一辈子弯着腰生活,像是随时防备着前方会突然出现一道低梁,他从不高调过活,鲜有朋友,低进尘埃里;而看到这我也会想,我们个人在这个喧杂的世界里不也是活的如蝼蚁,有时会感觉自己湮没在人群中也是平凡得不能再平凡的样子。读完这本书,你会发现哈罗德其实就是我们内心深处的自己,他一路踏过来的艰难也亦然代表着我们每个人的人生征程。希望我们找到真正的自己!

  一个人的朝圣读后感8

  一个人,神圣而孤独。当一个人有了目标而为之去奋斗时,它不仅仅是一段人生的经历,而更是对灵魂的一种洗礼。

  书的主人公是哈罗德·弗莱,一个六十岁老人。一天他收到了身患癌症的老友奎妮的信,在震惊和悲痛的心情下,他写了回信,在寄出的过程中,越走越远,最后横跨了整个英格兰。他只有一个信念,他只要走着,朋友就不会死!合上这本书,我感慨万端。

  哈罗德的人生几乎是平淡的,可就是这样的生活,使他竟然在一瞬间做出了一个充满勇气的决定。哈罗德的这条路,不单单只是走在路上,还有对过去人生的一种反思和寻找,沿途也收获了爱与责任。主人公在寄信的过程中明白了,平凡的人也可以做不平凡的事!

  人是一定要有信念的,它就像光一样射入了生命中,纵然前方山高路远,怀揣那一份信念,便必定活成一支队伍一般!

个人读后感8

  近几天利用休息时间再次认真的阅读了《名人传》这本书,给我的感受与第一次阅读的感悟略有不同,但还是被三位伟人的事迹所打动。

  《名人传》又称《巨人三传》是法国著名作家罗曼·罗兰所著的一部人物传记。它真实的记录了贝多芬,米开朗琪罗,托尔斯泰三位大师坎坷的生活和艰辛的创作历程,展现了艺术大师们伟大的心灵。它揭示了一个真理:伟大的天才必须与庸俗并且充满敌意的社会进行不去的斗争,才能获得胜利,完成天才的创造。

  开篇就写道:“打开窗子吧!让自由的空气重新进来,让我们呼吸一下英雄的气息!”在物质生活极为丰富,而精神生活却十分贫瘠的时代,有着三位富有梦想,富有激情的伟人,在那个时代创下了不朽的传奇,不仅作品永远的流传了下来,其精神更是深深的扎根在后人的心里。

  其中,我同情贝多芬,他的一生是多么的不幸,多么的坎坷。但是我也欣赏贝多芬,在困难的环境中涅槃重生的不屈精神。痛苦的童年,不幸的爱情,将贝多芬推入了悲苦的深渊。他在音乐的世界里寻找生命的快乐。但是上天并没有眷顾悲凉的他,由于听力越来越来差,他因此变得越来越孤僻,性格也越来越怪异。尽管他的生活依然那么的窘迫,疾病折磨着他。可是在苦难中却让他更加坚强,他不屈不挠的精神战胜了疾病的痛苦,战胜了世俗的庸俗,战胜了命运的悲苦。而这一切都源于他坚毅的品格,高尚的道德,还有他为之终生奉献一切的精神圣坛——音乐。

  他说:“您要抛弃,抛弃生活中的庸俗和无聊,为了您的艺术——这个至高无上的皇帝”。人生的低谷给他带来了创作的巅峰,在痛苦的生活中他的意志并没有消沉,他在艺术世界中寻找快乐,发泄自己的痛苦,倾诉自己遭遇。

  对于我们来说《名人传》无一不是一本很好的书籍,更是我们的精神食粮。贝多芬的“在伤心隐忍中找栖身”,米开朗琪罗的“愈受苦愈使我喜欢”,托尔斯泰的“我哭泣,我痛苦,我只是欲求真理”。他们敢于正视黑暗现实,揭露社会腐朽,渴望自由,主持正义的精神,赞美他们以造福人类为己任,坚持真理和信仰,追求“真正的艺术”而受苦受难的钢铁般的意志。

个人读后感9

  我在一个个人情绪比较低迷的春日早晨,打开这本书,期待在全新的文字和故事中,得到一些启发,让自己心灵得到一些安慰及安宁。

  故事从一个平凡的早晨展开,一封突如其来的信掀动主人公哈罗德沉闷无聊的生活。来信人是二十年没联系的,如今罹患癌症,去日无多的旧日好友。简短回信,准备到街尾把信投出,哈罗德从挂衣钩上取下防水外套出门的时候,恐怕自己也没想到会由此而开启一段改变他人生的旅程。

  到街尾的邮箱时,他没有做出那个简单的动作,改变了主意,想多走一段路,把信投入下一个邮箱。后来,经过了一个又一个邮箱,他都没有投信。却有一个想法,逐渐在心里清晰起来,一只脚放在另一只脚的前面,不停地行走,目的地是好友所在的,距离他五百多英里之外的疗养院,他要步行去探望,希望她活下去,等待他的到来。

  没想到的是在故事的后期,从哈罗德给加油站女孩的信中得知的,他儿子戴维早在二十年前就因抑郁症自缢身亡。沉浸在丧子之痛中无法自拔,相爱的妻子自此与他渐生隔阂,成了同一屋檐下的陌生人。一对悲伤的,责难了自己整整二十年的可怜人!

  旅行的意义之一,应该就是在不同的环境中,静下心来,换一个角度,审视自己,剖析自己吧。毕竟,对于大多数人来讲,迷失太容易了。

  在哈罗德行走的过程中,我不断地想,他会在什么样的情景下见到老友。尤其是他的朝圣之旅被记者报道,之后陆续有一大堆追随者之后。镁光灯,鲜花,惹人泪水的拥抱,鼓舞人心的演讲。千万不要是这样。

  还好,最终繁华虚无散去。连那只半路执意跟随陪伴的小狗也找到新主人,主动离开。老友带着笑容离世,哈罗德和妻子莫琳放下沉重往事,敞开在旅途中逐渐打开的心门,接纳自己,接纳对方。

  被契机改变的人生。其实我觉得不应该称之为朝圣,更准确的,是一个人跳开惯常生活的圈子,破除身边无形的壁垒后,对自我的认知,和往事的和解,真正意义上对别人的理解及包容。

个人读后感10

  这世上有许多人每天做的事就是不断的将一只脚放在另一只脚的前面。

  合上书本许久,我仿佛才从哈罗德的世界里走出来。退休后的哈罗德,工作上,他没有取得多么令人瞩目的成就。生活里,和妻子近二十多年虽在同一个屋檐下,却如同两个世界。他的一个人的朝圣之行看似来自于一封意外的来信,其实不如说是他内心对自己这么多年来任岁月蹉跎,一成不变生活的不满。

  草木一秋,人生一世,弹指一挥间,或许恍然才发现已经步入了老年,时间飞一样的流逝已经让人感到害怕,而更加让我们诚惶诚恐的或许就是这些逝去的岁月里一直过着并不是自己想要的人生却不自知。

  读完这本书,不禁想起毛姆的《月亮与六便士》,两个主人公都是毫无征兆的离家出走,一个是为了自己对画画艺术的疯狂热爱,一个是受加油站女孩启发相信自己可改变一些事情。不管是因为什么,他们都是不想让自己有生之年后悔。所以,我很庆幸,趁我还未老就有幸能读到这么好的作品,同时让我有足够的时间去寻找我自己的朝圣方式。

  其实,随着年龄的增长,以及我们生活着的社会本身就是一个名利场,渐渐地,由于追求物质我们随波逐流,或许已经忘了我们的初衷。而朝圣,我觉得并不是让我们一味的为了月亮而放弃六便士,六便士当然很重要,希望我们再追求六便士的路上不要太盲目,同时别忘了回头看看自己的初衷。

  朝圣就是一种很好的方式,他不一定非要是有宗教信仰的人所做的事情,其实我们每个人都应该有一次这样的心灵之旅,不一定是非要是哈罗德一样煎熬般的徒步,你可以是一场轻松的旅行,也可以是面朝大海的静坐,或者是在家里几分钟的冥想,甚至可以是一个人逛公园,让我们暂时远离喧嚣的社会,自己给自己的心灵一次深度的.对话。

  在工作上我们可以理性大于感性,在生活里,我们要充满爱的去过一生,少一些理性,多一些感性。总之,希望我们都能找人生的意义。

个人读后感11

  最近给自己安排了几个看书的任务,想着在20xx剩下的几个月里看完8本书,感觉自己的读书能力太差了,看书的速度越来越慢,并且不能很好地归纳书中的知识,看书看到一半就停止了,其实也是没有什么目标吧,如果给自己一个目标说不定就会有不一样的成果。

  现在正在看的书是《这样读书就够了》,也想从这本书中找到读书的方法。

  这本书大概的意思是现在的资源很多,但我们不可能把所有的资源都记入脑中,而且知识性的内容就算记入脑中了也会忘记,应该以经验为主,就是读了书中的内容要会用,而不是单单过下脑就好,我们要学会思考。

  我觉得我思考的东西都太片面了,包括现在自己现在写的内容都是不成文以及都不知道自己在写什么,非常混乱,但我还是想通过日复一日地写去增加自己的能力,写作、逻辑、思维。

  我还有一点非常不好,就是感觉自己学习的不够多,或是自己做的不够需要更多的行动去实行,但是往往非常害怕开始,以至于总是做些其他各种各样无关紧要的事情来缓解自己的焦虑,可是那又怎么样呢?那样只能让我自己原先的进度继续往后延迟而不会进步。

  《这样读书就够了》我才看到前面一点点的部分,虽然说把整本书看完之后写篇读后感是一件很牛逼的事情,可是我写不出来啊,只能分批了吧,有什么感想就写吧,总比不写好。

  今天又所感悟的是书里提到了杜拉拉升职记的案例,作者主要是以我们在读到杜拉拉升职记关于杜拉拉写信给他的上司汇报她当下工作的情况之后会做什么为例,一般读完就忘记,但是如果按照作者的说法,我们应该对这项行为进行思考,以及运用到我们的生活当中去。比如杜拉拉的信中在汇报工作情况,想让领导知道的结果有两个,一个是王宏和李文华没有搭理自己,另一个是自己的进步之处,在信中没有写自己的情绪怎么样,写的是事实以及细节。书中还列举了那些拆书的人是如何将杜拉拉写信的故事进行思考,在与人阐述一件事情的时候,不要用形容词,而是应该用名词;不要用感叹句,而是应该用陈述句。

  这让我想起我的简历,之前我的简历都会写我做事情很认真,其实应该写我认真的表现具体在哪里,这样才可以在面试的时候更加容易打动面试官,让面试官一看简历就知道我是一个怎么样的人。

个人读后感12

  这是一个美丽的错误,却让我爱上了这本书,依旧记得当我拿到这本“错”书时的神情,原本要买的是另外一本,只因自己的大意让我和《一个人的朝圣》有了奇妙的缘分,从此这本书陪我走了一段奇妙之旅。

  刚刚读完《一个人的朝圣》这本书,我的心中升起淡淡的忧伤,雷秋。乔伊斯到底在诉说什么?主人公哈罗德于一个星期二早晨接到一位二十年前的老友奎尼。轩尼斯的一封信,信中说奎尼得了癌症,在贝里克的一个疗养院内,那里属于英国北部苏格兰的地方,而哈罗德此时住在英国南部英格兰的金斯布里奇。

  哈罗德给奎尼写了回信,但这信是哈罗德自己送去的,经过与一个加油站女孩的聊天,哈罗德突然想走着去贝里克,因为哈罗德相信只要他走着,奎尼就会活着。因为这样一个信念哈罗德从金斯布里奇步行到了贝里克,历时87天,途行627里。

  但我感觉这不是作者想告诉我们的故事,哈罗德此时已经年迈,在途行的过程中经历了种种磨难,他回忆了自己过往的生活,在其幼年时就离家出走的母亲,酗酒的父亲,十六岁时父亲丢给他一个大衣让他离开家,与儿子戴维深深的隔阂和戴维的离世,与妻子莫琳深深的隔阂,导致之后的分居。

  这些回忆都深深的折磨着哈罗德,但在途行的路上这些回忆却常常出此刻他的脑海,在哈罗德离开的这段日子莫琳也想起了以前的生活,为什么就和丈夫走到了这样的地步,莫琳将戴维的离世怪罪到哈罗德头上,说他不是一个好父亲,从来没有给过戴维关爱,之后莫琳翻看了一部相册,看到哈罗德和戴维的合影。

  感觉到他们父子以前是尝试过好好沟通的,莫琳也进行了一些自我批判,在哈罗德行走的时间内,他们都直面了这二十年来都不愿应对的内心世界,他们发现都深爱着对方,最终得以化解,莫琳也搬回去和哈罗德一齐住,他们想起了刚认识时的场景,都想起当时认识时的玩笑,他们都笑了。

  一个人的朝圣,与其说走在路上,不如说走到心中,应对一些我们不敢应对或不愿应对的心结,只有我们勇敢应对才能打开心结,最终获得理解、获得幸福。

个人读后感13

  从前我是个喜怒形于色的人,难过和开心都写在脸上。

  从前我是个胆怯懦弱的人,一遇到困难就想着向别人求助。可是后来我发现,哪儿有那么多人有时间来将你解救,真正能让你走出困境和僵局的,往往更是你自己。后来,我终于学会了把所有的情绪都丢进深夜的被窝里,丢进旁人都沉睡了的夜晚,丢进不被打扰的凌晨的情歌里,那里有我所有的瞻前顾后、犹豫不决、心灰意冷和不堪重负,然后,所有的这些又都在这个晚上死去,默不作声,不被察觉。

  有人问,人的成长要多长时间,要经历多少大风大浪。如果让我说,一次就够了。只要你真正地完成了一次重新站起来的过程,你就会从此找到方法,并且不再会轻易地对困难产生惧怕。

  《爱你,罗茜》里有句话说:“你应该找一个时时刻刻都爱你的人,一个永远陪着你的人,一个爱你全部的人,特别是你的缺点。”这个世界上哪儿有什么所谓的百分之百完美的另一半,不过都是彼此在完成着一次又一次的打磨和牺牲。

  愿我们不求结果,无问前程,只求善待相遇,不忘初衷。

  愿我们生而明亮宽宏,爱得厚重开阔。

  愿我们把今天当作在一起的第一天,也把今天当作在一起的最后一天。

  愿我们热情,慎重,并且永远记住相爱的感受。

  总之,很喜欢一句话

  “喜欢就争取,得到就珍惜,错过就忘记。”

  希望我们做另一半的小女人,可爱而柔软;

  希望我们做自己的大女人,不易破碎,不怕失去。

  人和人之间总要留有最基本的体面,哪怕再看不顺眼的人我们也都保留着表面上的和气,如何才能在一个喜欢自己的人面前也不惜用伤人的态度和言辞,我实在难以想象。任何人都有权利用自己认为正确的方式回应他人的好感和喜欢。但我想说,请给对你动了感情的人,留一点美好的幻想。这幻想不仅是对你的,还有对他自己的。爱你的人不应该被你的无情伤害,我们谁都无法被所有人喜欢,遇见能看到你的美好并爱上这种美好的人,本来就不容易,本就值得我们感恩和珍惜,不是嘛?

  生活不会轻易放弃谁

  日子还长,多的是快乐美好。

  谢谢你们,喜欢着如此普通的我。

  谢谢你们,做我平凡世界里的英雄。

个人读后感14

  我知道我现在的角色,也不敢再去奢求什么,所以我保持沉默,什么话都不说,徘徊是一种折磨,不如一笑而过,如果一个人哭了,两个人都会快乐,我宁愿换来三个人解脱,相信在你的世界,我只是个过客,从来没有占据太多,也愿换来三个人好过。何流的单曲《也很值得》。

  这首歌对奎妮的形容太贴切,她对哈罗德的爱不像张爱玲一样卑微到尘埃里,没有大张旗鼓的主权宣誓,没有非他不可非他不嫁的张扬。始终用第三人称的笔调,来拥抱一段爱而不得的感情和一个爱而不能的人。喜欢上一个有妇之夫,却从来不介入。自始至终为他做很多事儿,在他面前只字未提,默默的看着她难过,虽然喜怒哀乐都不为“我”。

  奎妮是自责的,其实戴维的自杀与她无关。一个任性自私的人随意对个人生杀权的行驶,让那些为之牵连的人足以难过自责一辈子。奎妮的离开,他们不再联系。事物不总是以消失的方式结束,也不是总以突然出现的方式开始。你以为会有一个时间说再见,但人们往往在你回过神来已经消失。时间的残酷在于只要你稍一犹豫,分分钟帮你决定结局。奎妮对哈罗德的爱,莫过于离开后,把一切活成哈罗德的样子。

  我跟奎妮一样却又不一样,我跟有对象的男生关系都比较好。我个人原因吧!觉得跟有女朋友的男生比较容易相处,这样即可以验证有纯洁的友谊,又不会有来自外界各种流言蜚语。我能处理好跟有对象的异性的关系,和跟他对象的关系。大哥的女朋友从贵阳来,我跟大哥一起去找的房子,一起吃饭,走之前还去送。家门姐姐,跟他各种打闹,开玩笑。虽然我没见过他对象,但是应该不影响。家门姐姐这些年来大大小小的照顾,帮助。我们之间是可以不用谢谢这个词的。方队,他女朋友我认识只是不太熟,跟他却有很多接触,去山东看他,帮他募捐等等。我状态不好,遇到坎儿了他拉我一把。不是患难之交,这些年打下的革命友谊却点点可数。

  室友说三角关系中,不分先来后到,不被爱的那个人才是小三。我肯定也赞同但不会这么做,开始的初衷并非如此,本意也与之相去甚远。哪些关系我能妥善处理,不会因为一些无关痛痒的原因,放弃一段本可持续一生的友谊。

个人读后感15

  这本小说出自剧作家之手,但是它却并不注重戏剧张力,故事简单人物平凡,打动人心的是字里行间的安静和细腻,就像春天的第一场雨,秋天将落未落的叶,就像该书的宣传语:“有关自我发现、爱的回归、日常生活的信念以及万物之美”。哈罗德只是一个普通人,他的错误也是我们每一个人可能会犯的错。

  在路的彼端,在时光的尽头,在人生的末尾,拂去岁月的蒙尘,那一点一滴的遗憾,正是普通人的渺小与孤独牵引我内心的温柔。这世上有许多人每天做的事就是不断将一只脚放到另一只脚前面,日子久了,生活显得暗淡无光,然而每个人的生活又是独特的,每个人都走在不同的道路上,每个人都在追寻自己的圣地。

  哈罗德的行为后来引起了公众的关注,很多人参与了进来,然而没有人知道哈罗德走路去看奎妮的原因。是爱情故事,或是奇迹,是善举,甚至是勇气?都只是凭空猜测,哈罗德了然于心的事实和他人自以为了解的情况大相径庭。哈罗德的妻子莫琳,她起初很愤恨,事实上因为儿子戴维的死亡,她已经恨了哈罗德很多年,而随着哈罗德的突然离去,莫琳痛苦、迷惘、挣扎,她第一次试着站在哈罗德的角度看问题,小说最后一段:“两个身影就这样拉着对方的手,站在海边,在笑声中摇晃。”莫琳仍然不明白哈罗德这一趟徒步旅行的原因。但是这有什么要紧呢,这并不妨碍他们又一次牵起对方的手。

  “在最内在的精神生活中,我们每个人都是孤独的,爱并不能消除这种孤独,但正因为由己及人地领悟到了这种孤独,我们内心才会对别人充满最真挚的爱。”“世上有多少个朝圣者,就会有多少条朝圣路。每一条朝圣的路都是朝圣者自己走出来的,不必相同,也不可能相同。只要你的确走在自己的朝圣路上,你其实并不孤独。”这两句话同样出自周国平散文。不同国家的作者,不同体裁的文章,不同文化的背景,却不约而同地给读者传达了同样的理念。这就是文学跨越时空、跨越国界、跨越民族的普世价值。我们都是靠自己孤独的朝圣加入人类的精神传统,而我们其实不孤独。

【个人读后感(15篇)】相关文章:

个人读后感12-18

个人读后感15篇12-24

活着读后感01-01

史记的读后感12-31

《争吵》读后感12-30

看见读后感12-30

庄子读后感12-29

教育读后感12-29

受戒读后感12-22

《景阳冈》读后感12-22